二、灾情纪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0&rec=33&run=13

  (一)1876年(清光绪二年)灾情
  全省除蓬莱、黄县、栖霞、招远、荣成、即墨、蒙阴、郯城、沂水、泗水10个
县未成灾外,其余97州县全部成灾。据有关县志记载:齐河县“春大饥、草根、树
叶食为之尽,自正月旱至闰五月念七日始雨,秋歉收,大疫,死亡甚众”;阳信县
“春旱无麦,……岁饥,流民载道”;济阳县“春旱无麦,……民饥有死者”;长
清县“旱,……人民多饿死”;夏津县“自春徂夏,赤地千里”;朝城县“自春迄
后五月,犹复亢旱不雨,野无青草”;莱芜县“春大旱,汶水涸,大饥,斗谷千钱”
;益都县“春旱大饥,南到临朐,北至寿光,野无青草”;高密县“旱,岁饥,流
民载道”;文登县“夏大旱,草木叶皆枯”。
  (二)1927-1929年灾情
  连续3年干旱,成灾县数依次为56县、79县、94县。1929年省政府公布被灾各
县等级:菏泽、东阿等23县为甲等灾县;历城、齐河等32县为乙等灾县;博平等19
县为丙等灾县。据有关县志记述:“东阿县连年荒旱,民不聊生”;东明县“田苗
枯死,民不聊生”;冠县“大旱,禾尽伤,大饥”,“卖子女于他省约千余口”;
齐河县“大旱,飞蝗遍境,食苗尽”;临邑县“尽蝗遍境,禾苗枯槁,全境收获籽
粒不归者居多”。
  (三)1981年灾情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36毫米,比常年少38%。自1980年11月到1981年5月,降水
66毫米,比历年同期少55%;尤其4月份。仅降雨5毫米。5月上旬又有连续7天的高
温干热风天气,旱情迅速扩大,波及全省各地、市、县。7万眼机井提不上水来,
19271座水库塘坝干涸,26条大中型河道断流。10086个大队、682万人吃水困难。
1600万亩春播作物无造墒条件不能播种。夏季旱象仍未解除。7月上旬,虽降几场
小雨,重旱面积仍达960万亩。继夏旱之后,紧接着又是秋旱。9-11月,全省仅降
雨46毫米,比历年同期少64%,不能满足秋播需要。大部分秋田需要造墒播种。由
于旱情严重,405万亩秋播任务没有完成。
  本年旱灾持续春、夏、秋三季。全省受灾面积6184万亩,成灾面积3441万亩,
农作物绝产599.8万亩。其中小麦288.4万亩,秋粮371.4万亩。780万人口吃水困难。
青岛市发生水荒,被迫压缩工业用水50%,以维持城市居民供水。潍坊等城市亦严
重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