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流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0&rec=136&run=13

  大汶河干流治理。上游以修建库塘拦蓄工程为主。大中型水库都建于干支上游。
中下游主要是培修堤防、加固险工、修筑丁坝。
  上游莱芜以上为山区,无堤防。以下至汶口,建国前,局部河段有群众自发修
筑的小堤。建国初期进行加高培厚。1960年大汶口栏河坝建成后,水位抬高,北岸
申村至汶口增筑新堤7.9公里,高3~4米,顶宽5米。1964年大水后又整修了莱芜城
上下和颜谢等处堤防。至1985年两岸有高1~4米的堤防20公里。
  中游系平原,两岸大部有堤,始建年代不详。1918年,山东省及北京、上海捐
赈款1.9万元,整复决堤。建国前,汶河中游段共有堤长63公里,其中北岸47公里,
河道泄洪能力4500立方米每秒。建国后,1957、1958两年冬春培修北堤大侯村至临
汶,砖舍至董家城宫,障城至刘家所3段,增修南岸韩家店、黄家道口两段新堤。
1964年大水后,当年冬和1965年春,对北堤进行了全面整修,并增修大汶口至大侯
村、董家城宫至肖家店两段新堤,南岸由北落星至西皋22.4公里普遍加固,国家投
资138万元。1973年北岸又新建夏辉至张侯大堤4.1公里。至此北堤由大汉口至戴村
坝58.6公里全部完成。1985年,南堤由龙泉至西皋29.7公里全面加高培厚,至此,
两岸堤防全部贯通。
  大清河北堤建于1789年(乾隆三十四年),南堤修建年月不详。1930年,山东省
拨汶河、清河整修经费2万元,由东平县整修大、小清河下游堤防。建国后又连续
培修加戗。1957-1960年,南堤加高培厚5段,共长12.6公里;北堤加高培厚14.9
公里,并将南堤马庄北、北堤范庄南退修展宽河槽100-400米。1962-1965年,对
北堤中段11.2公里进行加培,对6段薄弱堤防加固后戗。1983-1984年,又进行了
全面培修。大清河两岸共有堤防46.96公里,其中南岸29.2公里,北岸17.76公里,
全部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大汶河水流湍急,座湾迎溜险工较多。1884年(清光绪十年),开始在 城、石
梁等处建丁坝(挑水坝)6座,多以灰土筑成,少数是干砌石。建国前,全河已有护
岸工程6处、残缺丁坝10座。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加固杨岚角(今明新村二号坝)、
障城、刘家所等丁坝和三角坝,对石梁和桑安口险工做了抛石护坡。1951年岁修加
固险工25处。1952年宁阳、肥城、东平3县对险工进行一次较大整修,新建丁坝7座,
重修1座,整修加固5座,砌石护岸746米,抛石护岸38米,砌石护基745米,抛石护
基43米,共用石2.2万立方米。此后逐年整修、改建、扩建,至1985年底,两岸共
完成砌石护岸、护滩长27.7公里。建丁坝35座,建三角坝6座,其中灰土坝2座,砌
石坝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