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引黄济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0&rec=110&run=13

  1981年8月11日至15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京津用水紧急会议,决定从河南、
山东两省引黄河水接济天津。要求山东从12月1日至翌年2月20日,通过位山和潘庄
两条输水线路保证向天津送水2亿立方米,争取3亿立方米。山东省副省长朱奇民、
水利厅副厅长兼总工程师孙贻让参加会议。会后,中共山东省委举行省委书记办公
会,决定以省府名义召开会议作出紧急部署。
  1981年8月27日至29日,山东省政府召开山东省引黄济津紧急会议。会后,省
政府成立山东省引黄济津领导小组,朱奇民副省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省水利厅
马麟副厅长任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孙贻让任技术总负责人。山东省根治海河指挥部
为施工指挥机构。
  1981年9月28日,山东省召开第二次引黄济津会议,对施工准备中遇到的问题,
逐项落实了解决措施。1981年10月15日至25日,两处送水工程相继开工。
  该项工程投资为救灾专款性质,核定山东引黄济津经费为1.2亿元,由天津市
先行代国家垫付,抵顶上交。1982年4月15日,省水利厅分配聊城地区6100万元、
德州地区5600万元、省直300万元。实行投资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切开
支都由地区负责,工程计划和较大单项工程设计由省审批。对整个工程包括质量、
进度、财务开支、料物使用,省负责检查监督。
  位山线路自位山引黄闸始,经西引水渠、沉沙池、位山三干渠,并在临清市南
开挖5公里新河,至临清市胡家湾入卫运河,全长110公里。潘庄线路自潘庄引黄闸
起,经总干渠及一、二、三级沉沙池,从平原县尚庙涵洞入马颊河,下行由李桥闸
控制,通过沙杨河,在程官屯闸上新挖月河入减河,在程官屯闸下打坝壅水倒流至
四女寺南泄洪闸下,在减河、岔河三堤两河处扒口入岔河,并在岔河打坝,将水逼
入四女寺北泄洪闸进卫运河,北流经节制闸入南运河,全长130公里。两条线路均
按输水40立方米每秒设计。
  位山线路应急送水工程主要是闸前、渠道、沉沙池出口的清淤、截渗,建筑物
待送水完成后施工。由聊城地区引黄济津工程指挥部负责施工。1981年10月15日开
工,共调集该地区8县(市)民工25万余人、县社干部5000多人、工程技术干部和医
务人员1200多人,动用汽车2200多车次,携带拖拉机2780多部,抽水机1800多台,
胶轮车8.7万辆,大牲畜7250头,道板20多万块,投入施工。到11月25日全面完成
施工任务。计完成挖方994万立方米,填方40万立方米,工日684万个。并新建、改
建23座建筑物,搬迁村庄3个。
  潘庄线路应急工程主要为新建和扩建沉沙池,疏浚河渠、岔河扒口、打坝等。
由德州地区引黄济津工程指挥部负责施工。1981年10月23日开工,共调集该地区12
个县(市)民工18万人,携带胶轮车15.1万辆,排水机械1200多台,拖拉机380多台,
投入施工。到11月18日全线告竣。计完成土方1100多万立方米,工日700多万个,
拆建桥涵9座。
  两条线路在施工中,共占压土地5万余亩,搬迁村庄3个,房屋4000多间。
  11月25日至26日,经海委、省引黄济津领导小组联合验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交付使用。
  正式送水前,在两线路上建立了12处水量监测站,对输水水位、流量定时监测
和拍报。同时,聊城、德州两地区行署对送水管理作了认真部署和反复检查,要求
做到“不引水、不漏水、不排污”。到1981年11月30日,卫河、卫运河、南运河山
东一侧,9座引水闸、157座引水泵站,全部关闭,切断电源,贴上封条,并组织
4000余名干部、群众,昼夜防守,及时排除险情,破冰顺流。自1981年11月27日至
翌年1月24日凌晨,两线共送水3.326亿立方米(包括给河北省送水3000万立方米)。
提前27天,超计划完成济津任务。
  1982年2月9日至11日,在济南召开第三次山东省引黄济津工作会议。在总结施
工、送水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搞好送水后工程施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