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薪柴和饲(烧)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9&rec=227&run=13

  薪材和饲(烧)草是山林收入的大宗。胶东地区历史上有经营薪炭林传统,利用
赤松天然下种成林的方法,以修枝砍取薪材。方法是砍去主干,令树枝杈横生,砍
取方便。经营养蚕的柞岚,也要隔几年平茬一次,砍取薪炭材。林间隙地则养黄草、
白草作烧柴和饲草。没有山岚的贫苦农民,要远赴无主“官山”拾取薪材。鲁中南
山区因林木稀少,群众为砍取柴草,常把山上灌木、草丛砍净,甚至要扒山皮,刨
草根,造成水土流失,柴草资源越来越少。
  建国后,由于封山造林、育林、农作物丰收,秸杆增加,柴草缺乏有所缓解。
但由于人口的增加,矮杆农作物面积比例大,柴草缺乏仍困扰着山区人民,并给封
山育林和护林带来巨大困难。80年代前,山区群众有的一天仅能吃一顿热饭,甚至
有以干牛粪代薪者,有缺柴烧地瓜干者,群众反映“锅下比锅上还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通过农作物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封山造林事
业的开展,广大平原地区烧柴基本解决,山区也逐渐形成封山造林多-柴草多-封山
育林造林加快的良性循环,烧柴饲草也随之解决。只有部分丘陵地区山林少,农作
物秸杆少,柴草尚嫌不足,但因周围柴草多,购买容易。从全省农村烧柴、饲草资
源和群众需要来看,已基本解决。
  林木间伐和修枝是农村烧柴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林地面积的增加,枝柴数量逐
年增长。1983年全省收枝柴107919万公斤,到1988年增加到240429万公斤,5年增
长了122.8%。其中平原地区聊城、德州、菏泽由于平原绿化进展快,枝柴数量分
别为3.65亿、3.45亿、3亿公斤;烟台、威海、青岛、潍坊、泰安、济宁、临沂等
市地由于林木面积大,也年收枝柴1~2.5亿公斤左右。随着全省封山育林工作的进
展,山草产量增加也很快,有的地方山草已无人收割,对恢复地力和水土保持起着
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