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主要病虫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9&rec=179&run=13

  建国前,在胶东地区的地方志中,已记述松毛虫害。建国后,随着成片纯林增
加,虫情不清,盲目单一化学防治,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林木虫害相继蔓延成灾。
1979~1982年,省林业厅组织了山东省病虫普查办公室,首次对全省病虫种类、分
布、危害程度及天敌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省内26个主要造林树种有害虫400多种,
病害337种。主要危害严重的病虫害按树种分,松类有赤松毛虫、日本松干蚧、松
梢螟、松天牛、松干枯病等60多种;刺槐有小皱蝽、木撩尺蠖、东方盔蚧、刺槐夹
螟、刺槐谷蛾、溃疡病、紫纹羽病等98种;侧柏有柏毛虫、柏毒蛾、红蜘蛛、双条
杉天牛、侧柏干枯病等20多种;杨树有光肩星天牛、青杨枝天牛、透翅蛾、杨扇舟
蛾、杨尺蠖、杨树溃疡病、腐烂病等108种;毛白杨有桑天牛、白杨透翅蛾、杨树
根癌病、毛白杨锈病、毛白杨破腹病等40多种;柳树有柳毒蛾、蒙古木蠹蛾、柳瘿
蚊、柳小吉丁虫、柳蓝叶甲、煤污病、柳褐斑病等60多种;榆树有榆兰金花虫、榆
毒蛾、榆木蠹蛾、榆黄掌舟蛾、榆长翅卷叶蛾、榆溃疡等75种;泡桐有泡桐丛枝病、
大袋蛾等33种;栎类有栗山天牛、栎掌舟蛾、黄二星舟蛾、舞毒蛾、刺蛾类、蚜类
等100多种;落叶松有落叶松枯梢病、早期落叶病、落叶松锈病、舞毒蛾、落叶松
球蚜、落叶松卷叶蛾等30多种;枣树有枣尺蠖、枣粘虫、日本龟蜡蚧、枣食心虫、
枣疯病、枣锈病等21种;板栗有栗瘤蜂、栗实象甲、红蜘蛛、赤腰透翅蛾、干腐病、
枝枯病等73种;柿树有柿蒂虫、舞毒蛾、柿绵蚧、柿角斑病等21种;核桃有核桃细
菌性黑斑病、水青蛾、举肢蛾、云斑天牛、舞毒蛾、刺蛾类等20多种;山楂有山楂
红蜘蛛、桃小食心虫、黄刺蛾、白粉病等10多种;花椒有二斑黑绒天牛、桑蛎蚧、
黄凤蝶等10多种;国槐有国槐尺蠖、国槐叶柄小蛾、六星吉丁虫、桑白蚧、国槐枝
枯病等12种;臭椿有臭椿皮蛾、椿大象甲、刺蛾、斑衣蜡蝉、臭椿白粉病等9种;
紫穗槐有大灰象甲、东方盔蚧、东方金龟子、褐斑病等16种;楸树有楸梢螟、楸树
根结线虫病、大袋蛾等22种;法桐有法桐小蠹虫、法桐根结线虫病、大球坚蚧、中
国黑星蚧、大袋蛾、枝枯病等15种。
  发生面积大、危害重的病虫害有以下10多种:

一、赤松毛虫
  赤松毛虫是山东省松林主要害虫。1880年掖县松毛虫曾大发生,60%的松林枯
死。1922年《文登县志》曾有松林“叠残于松狗”的记载。1922年《招远县志》记
载,该县“马尾松(实为赤松,群众常误名作马尾松。)产生虫害,危害甚巨,稍失
捕捉,青松即变枯松”,“每至捕虫之期,家人妇子,手执剪刀,分赴松林,虽饥
渴劳顿而不敢少休,为山东最忙之农月。”莱西县1936年松毛虫大发生,县境内大
部分松林被吃光。据《胶澳志》记载1900~1922年崂山松毛虫防治情况:“德人历
年捕获、收买并迭由外埠运来多数之益鸟,纵之山野,助以除虫之用……日德战后,
保护废弛,民国四年(1915年)冬,气候温暖异常,翌年之害虫更甚;林木被害者颇
多,而赤松尤烈。(民国)五、六两年,日人在官林内所捕害虫计达1.4亿头,捕获
收买费共5700余元。我接受后捕松毛虫2600万头,松毛虫茧94万个……顾官林虽除,
民林之虫未去,不久,仍复蔓延。”
  在古代,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束缚,视害虫为“天谴”,不可抗拒。民国时期,
依靠山柴度日的群众,开始自发除虫,但多限于一家一户手工捕捉,或冬季掀石块、
绑草把诱杀,不能有计划地大面积防治,害虫照样蔓延成灾,故胶东赤松有10年左
右毁灭一茬的规律。如海阳县1934年大发生一次,1944年又大发生一次,1953年全
县又有60%的松林发生松毛虫害。往往虫害大发生时,松毛虫和松林几乎同归于尽,
等到松林天然更新后,残余的害虫也随之逐渐蔓延,直至林虫俱毁,周而复始。所
以过去胶东松林能长成材者甚少。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革命根据地民主政府也曾发动群众除治松毛虫,
保护松林。1943年,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关于农场工作的指示中,要求发动群众采
摘松毛虫蛹和卵,捕捉初孵幼虫,并作松毛虫造肥试验。1948年,山东解放区内省
立农业试验所报称:“胶东农场曾研究繁殖松毛虫天敌寄生蜂防治松毛虫,已有相
当成功。”在胶东解放区,每年麦收前发动群众人工捕捉一次,有的在初冬、早春,
人工捕杀越冬幼虫,每年捕捉幼虫量均在万斤到几万斤以上。
  建国后,随着松林面积的扩大,防治措施跟不上,使松毛虫逐渐蔓延到鲁中南
山区。全省虫害面积:1954年119万亩;1955年260万亩;1956年360万亩;1958年
285万亩;1959年189万亩;1975~1976年猛增至400余万亩;1978~1988年每年200
万亩左右。1953~1959年吃死松林70万亩;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每年吃死松林30
~50万亩。以后经过防治,虫害有所减轻,1985年仍吃死松林7万余亩,1988年吃
死3万余亩。

二、日本松干蚧壳虫
  该虫为国内检疫对象,在山东一年发生2代,主要危害赤松、油松、黑松等。
  1950年,在崂山下清宫首次发现赤松林成片垂枝枯死,当时怀疑是病害所致,
故称垂枝病或曲枝病。1952年在清理林地时,发现蚧壳和卵囊,始知为日本松干蚧
危害。
  1955年崂山大面积爆发,1958年后蔓延至青岛、烟台的19个县市(区),危害面
积146万亩,因松干蚧危害而伐除的赤松林达100万余亩,席卷了胶东大部松林。以
后,原松林迹地自然更新起来的松林,松干蚧又有蔓延之势。1987年,省林木保护
站调查,招远县1980年在罗山有局部危害,1982年危害面积达2.47万亩,1986年增
至18.6万亩,吃死松林6万余亩。海阳县1983年后,在天然更新的松林中发现松干
蚧危害,至1986年危害面积达15.6万亩,受害严重的10.2万亩,1988年已蔓延至威
海、烟台、青岛3市的22个县市(区),危害面积达200多万亩。

三、榆兰金花虫
  1972年菏泽地区首次大面积爆发榆兰金花虫害,以后连年严重危害。榆兰金花
虫一年3代,以第一、二代幼虫危害严重,每年两次将榆树叶大部吃光或全部吃光,
危害率达90%以上,使榆树年生长量降低36%,有60%的榆树成了“小老树”,无
成材希望。1980年后,该虫迅速蔓延至全省有榆树的地区,发生面积470余万亩,
占榆树面积的90%。白榆树材质优良,是山东平原地区的主要“四旁”植树树种,
因榆兰金花虫久除不尽,使农民丧失了栽榆信心。

四、蛀干害虫
  山东主要蛀干害虫有光肩星天牛、青杨枝天牛和桑天牛等。50年代,黄河孤岛
上的天然柳林遭光肩星天牛危害,树干被钻的千疮百孔,终不成材。70年代以后,
随着大关杨、八里庄杨林地面积的增加,青杨枝天牛又蔓延成灾。1974年在单县、
曹县用飞机喷药防治3.3万亩。蛀干害虫用化学防治较困难,70年代中期,开始注
意生物防治,如保护、招引啄木鸟,施放肿腿蜂等,并结合营林措施,如更换抗虫
树种,加强抚育管理等。

五、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是国际性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该虫原产北美,40年代传入欧洲,
1945年传入日本,1957年传入韩国,1961年传入朝鲜。1979年中国辽宁东部地区发
现,1982年山东荣成石岛和龙须岛两镇发现,1986年又在威海的3个乡(镇)发现。
  美国白蛾是杂食性害虫,危害100多种农、林植物,嗜食林木、果树、灌木,
在无树木危害时,食害禾谷类、蔬菜、棉花、烟草、牧草等,危害很大。
  1982年,山东成立了封锁扑灭美国白蛾的临时机构。1986年,省林业厅下达了
《关于加强检疫严格控制从美国白蛾疫区调入林副产品的通知》,并公布了辽宁、
陕西和山东省疫区地点。荣成县经3年捕杀已于1985年基本扑灭;1987年威海市环
翠区的疫情也得到控制。1988年春,荣成又发现疫情,同年8月下旬烟台芝罘区、
经济开发区和长岛县发现美国白蛾,省林业厅接烟台市人民政府报告后,立即向各
市、地发了传真电报,要求各地抓紧查防和捕杀。

六、大袋蛾
  大袋蛾又名避债蛾、大蓑蛾,是危害泡桐、刺槐、法桐、白榆等多种林木的杂
食性害虫,危害泡桐最严重。80年代后,随着泡桐面积的增加,已成为山东平原地
区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1987年,聊城地区的莘县,菏泽地区的单县、曹县,济宁
市的市中区、鱼台、金乡和临沂地区的苍山县都爆发成灾,受害面积共18万亩(桐
粮间作面积),最重的一棵树上有虫千头以上,把泡桐叶吃成网状,林木濒于枯萎。
树叶吃光后,下树食噬棉花等农作物。1988年,菏泽、济宁和临沂南部虫害仍很严
重,仅菏泽地区大袋蛾发生面积即达500万亩,占桐粮间作面积的62.5%。

七、泡桐丛枝病
  泡桐丛枝病也叫天狗巢病、凤凰窝病。全省发生面积300万亩,重者发病率85
%以上。幼树发病易造成死亡,壮龄树发病也严重削弱长势。
  1983年后,全省推广“春环剥、秋修除”的防治方法,病情有所控制。

八、枣尺蠖
  枣尺蠖又名枣步曲,是枣树的主要害虫,全省发生面积占枣树面积的44%。由
于过去对它的生活习性缺乏了解,因而防治不力,连年为害成灾。1949年,乐陵、
宁津两县的绝大部分枣树,3天被该虫吃光了枣叶。1950年,省立惠民农业试验场
病虫害组对枣步曲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提出冬掘蛹,春在主干下堆土堆和
膏粘法捕捉成虫(因雌成虫无翅),以及打枣枝震落幼虫,666粉、鱼藤粉药杀幼虫
等方法。由于没能连续除治,一直到80年代仍是枣树的主要虫害。

九、枣疯病
  主要危害枣树和酸枣树,在山东省黄河以南枣产区都有发生,发生面积81800
亩。严重的有4634亩,1981年调查滕县店子乡因枣疯病减产大枣20万公斤。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和省果树研究所都对枣疯病病源和传染媒介作过研究。病
叶表面细胞内含有五角形结晶体,还有棒状病毒颗粒存在,可以通过嫁接和昆虫传
染蔓延。因没有有效防治方法,只有清除病源。嫁接时采用无病接穗,铲除病株和
选育抗病品种。山东滕县红枣、邹县园铃枣抗病性较强。

十、栗瘤蜂
  全省栗产区均有发生。栗瘤蜂初孵幼虫在分化的梢、叶、花原始体内取食一段
后形成虫瘿瘤,瘿瘤近圆形,翠绿色至赤褐色。全省发生面积16.8万亩,成灾2.7
万亩。除治方法在栗瘤蜂羽化前摘除虫瘿,施放寄生蜂,或在成虫期喷杀虫剂药杀。

十一、柿蒂虫
  又名柿实蛾,危害柿和君迁子果实,全省普遍发生。第一代虫由柿蒂基部蛀入
果实,柿果被害后,由绿变黑,故称“黑柿”;二代虫危害果实,早期变黄变软,
故称“柿烘”。全省发生面积4.8万亩,成灾面积2万余亩。严重的虫株90%以上,
果实损失率80%。防治方法:早春刮除老树皮,消灭越冬幼虫;摘除“黑柿”,提
前采收“柿烘”;孵化期喷杀虫剂药杀。

十二、桃小食心虫
  全省均有分布,以泰安、济南、临沂、潍坊危害山楂最重。全省发生面积16.3
万亩,成灾10万余亩。1981年,泰安发生面积2.6万亩,占全区山楂面积的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