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9&rec=137&run=13

  菏泽地区地处黄河故道三角地带,属黄河冲积平原,辖9县1市,全区总面积
1961.4万亩,总耕地1160万亩,土质较肥沃,但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改道,造
成大片沙碱地,风沙、盐碱、涝洼灾害严重,农业生产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
  建国后,各级政府积极领导群众治沙造林和“四旁”绿化,取得了较好成绩。
50年代末就出现了鄄城县和菏泽县胡集两个先进典型。60年代中期,又把原来局限
在“四旁”的植桐扩大到农田,并在鄄城和成武的一些地方试点,取得成功并很快
推广,加速了桐木生产。
  70年代以后,随着农田基本建设和平原绿化的兴起,菏泽地区也积极开展了平
原绿化工作。1975年有东明、单县、成武3县上马,1976年又有菏泽、曹县、定陶
开始行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原绿化工作在全区普遍展开,特别是1984
年以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平原绿化工作的领导,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落
实各项林业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的积极性,经过3年的努力,以农田林网和
桐粮间作为主体的平原绿化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1986年菏泽、定陶、成武、郓
城、鄄城和东明6县市达到“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标准。1987年又有曹县、单
县、巨野、梁山4县达到“部颁标准”。菏泽地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平原绿化达标地
区。1987年底,全区共有林地202万亩;农田林网1049万亩,占农田面积的85.8%;
农林间作793万亩,占宜间作面积的99.7%;“四旁”树木2.3亿株。林木覆盖率(
包括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四旁”树木折实面积)为16%。
  平原绿化给菏泽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上带来了巨大效益。据气象部门测定,
1978年以后的10年与前10年相比,全区年降水量增加了3%,相对湿度提高了0.8%,
大风日减少47.8%,风沙日数减少69.7%,平均干热风减少1.7天,初步形成了生
态环境的良性循环,1988年小麦单产达到354.5公斤,比1980年增长6倍。粮食总产
量已达28.9亿公斤,成为全省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978~1988年10年间,全区共向
国家提供商品粮42亿公斤,由全省吃统销粮大户(1957~1977年的20年间净吃国家
统销粮12.8亿公斤),变为全省调出粮食最多的地区。
  桐粮间作的扩大,促进了桐木生产,1978年以来全区有计划地采伐木材222万
立方米,价值6亿多元,出口桐木9.8万立方米,换取外汇4279万美元,是全省最大
的桐木基地。生产的桐木家具,畅销国内外。
  林木的增长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全区每年可产树叶3亿公斤,为牲畜饲料
提供了保证,1988年全区大牲畜存养量95万头,比1978年增长1.3倍,羊450万只,
占全省养羊总头数的30%以上,是山东鲁西大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