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田林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9&rec=130&run=13

  农田林网是从防沙造林发展而来的,建国前农民在沙区开荒种地,在地边种树
以防御风沙,其办法是三五亩、一二十亩一块,周围种树中间种庄稼,因规模小,
不仅防护效能低,反而造成树行聚沙形成“牛槽地”,易受沙灾。1941年鲁西行政
公署成立后,在黄河西岸的沙荒上发动群众植树,莘县大王寨、王奉一带群众,
1942~1948年累计造林4万多亩。1949年6月,菏泽、聊城地区都成立了防沙造林局,
省里在华山县建立了黄河故道林牧局,组织领导群众在风沙灾害严重的地区植树造
林。
  建国后,开始有领导地营造农田防护林。从50年代起,地处黄河故道流沙危害
严重的单县、曹县、鄄城、郓城、范县、茌平、高唐等县在沙荒地区造起了农田防
护林,菏泽地区共造林带8大条,折合面积18万亩,到1958年开始发挥保障农田丰
产的作用,仅据单县、郓城、曹县、鄄城4个县的调查,防护林带有效防护面积达
38万亩,粮食每亩产量比造林前增加20多公斤。菏泽县安兴公社胡集大队,1935年
黄河决口后形成了大片沙荒地,庄稼十种九不收。1955年在支部书记胡景灿带领下,
开展沙荒造林营造农田防护林,到1962年共造林2649亩,其中防护林577亩,主林
带26条,副林带21条,林荫路24条,速生用材林1229亩,经济林823亩,“四旁”
植树3.7万株。使风沙灾害大大减轻,粮食亩产由1956年的58公斤提高到1961年的
103.5公斤,增产80%,并由1956年前每年由国家供应粮食一二十万公斤的缺粮队,
变为每年向国家交售10余万公斤粮食的余粮队。茌平县的菜屯公社也有着多年受风
沙蹂躏的悲惨经历,1950年本着“有沙治沙,发展林业,保护农田”的方针,大力
植树造林,到1957年已造林6000多亩,并抚育恢复原有残林4900亩,在“四旁”植
树10万多株。造林之后,5万亩沙荒的流沙已基本固定下来,并且有2.1万亩能够种
植庄稼,6万多亩农田减轻了风沙灾害,保证了丰收,全社粮食产量由过去的三四
十公斤提高到110公斤。茌平县广平、沙土张,高唐县的旧城、三十里铺,莘县的
王奉、大王寨等公社,也都营造了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
  全省农田林网建设,70年代以前缺少统一规划,沙荒造林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
一般规模都较小,规格也较零乱,没能形成有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大规模、有计
划地开展沙荒造林和农田林网建设,是从70年代开始的。1971年和1973年,中央先
后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造林工作会议,大力推广河南鄢陵县和山西夏县
平原绿化的经验。为搞好农田林网建设,山东各地纷纷组织人员到河南、山西学习
经验。伴随着农村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平原绿化为中心的农田林网建设逐渐
兴起,起步早的有掖县、商河、冠县、兖州、宁阳、聊城等县。为了搞好绿化的物
质准备,掖县、商河两县从1971年开始搞育苗,两年时间育苗9.5万亩,三年时间
基本实现了村庄和道路绿化。
  1973年全国造林工作会议在山西运城召开,山东省各地市林业主管和掖县、商
河、冠县等17个重点县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先后参观了安徽省涡阳县、山西省的
运城、夏县、平陆等县的绿化情况,思想进一步解放,一个更大规模的平原绿化高
潮在全省展开。由原来一队一社为单位的规划,发展到以县或更大范围的统一规划
治理。1974年在掖县、商河两个县的基础上,省里又抓了冠县、宁阳、兖州三个点。
这三个县都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农、林、水利、交通等部门共同调查,实行沟、
渠、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风、沙、碱综合治理,结合村庄绿化,达到高
标准的农田林网化。这些县大都是大干二三年基本实现了规划,其中兖州经过三个
冬春的大干,全县共修筑一、二、三、四级路1319条,长3806公里,并全部实行绿
化,“四旁”植树3000多万株,全县69万亩耕地初步实现了林网化。1975年,聊城、
东明、单县、成武、东平、临邑等县都以兖州县的模式进行规划和建设,平原绿化
工作由点到面逐渐展开。1976年省里又确定抓好两大片,搞好33个县。两大片,即
西片以冠县为重点的聊城地区8个县,南片以兖州、宁阳为重点的济宁、泰安两区
的9个县。33个县,即德州、商河、临清、冠县、聊城、茌平、东明、单县、金乡、
汶上、兖州、邹县、东平、宁阳、掖县、陵县、齐河、曹县、成武、定陶、菏泽、
济宁、郯城、昌邑、临淄、惠民、邹平、高唐、阳谷、嘉祥、曲阜、临沂、诸城。
到1977年大部分县、市、区都开展了林网化建设,其中掖县、商河、兖州、冠县、
宁阳、临清、聊城、东明、邹平等县林网化面积已达到可搞林网化面积的50%以上。
全省平原县已扎起林网大框(即已完成一、二级路绿化)的面积共约2100多万亩,占
可搞林网面积的17.5%。33个重点县已完成林网化890万亩,占可搞林网化面积的
29.5%。
  为了进一步加强平原绿化的领导,1977年冬,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平原绿化会
战领导小组,在省委、省革委统一领导下,具体研究、规划、部署平原绿化工作,
德州、菏泽、济宁、惠民、临沂等地区和一些平原县也建立或充实加强了绿化领导
机构,加强了平原绿化的具体领导。
  1978年春,省革命委员会在聊城召开了全省平原绿化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切
实加强领导,象抓农业那样抓林业、办林业,决战三年绿化平原。会后,各地都结
合本地实际情况,落实计划,制定加速绿化的措施,掀起了平原植树造林高潮。全
省一年共完成农田林网面积1180万亩。在33个重点县中,林网化面积已达到70%以
上的有兖州、聊城等6个县,达到50%以上的有东明、成武等8个县。
  1978年9月,第二次华北、中原地区平原绿化现场会议在山东兖州县召开。会
议期间参观了兖州、冠县、聊城三个县的绿化现场并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会议
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第一次华北、中原地区平原绿化会议提出的“动员起来,大干三
年,基本实现‘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化”的要求,总结经验,落实任务,研究加
快绿化步伐、提高造林质量的具体措施,以夺取平原大会战的新胜利。根据会议要
求,山东提出要在保护管理好现有林木的基础上,以“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化为
主攻方向,积极建设用材林基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桐、农枣、农条间作,3~5年
内基本实现全省平原绿化。会后,省农林局的领导先后到聊城、德州、菏泽、济宁、
惠民等平原地县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抓了聊城、德州两地的马西会战、菏泽地区的
万南会战以及济宁地区的邹西会战等工程。这些工程改变了过去一社一队零星植树
的状况,向着一个县、一个地区大面积农田林网方向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林业政策放宽,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平原绿化步伐大大加快。1979年全省平原县中农田林网化面积达70%以上的有兖州、
冠县、聊城、济宁市、汶上、商河、东明、茌平、金乡、东平、宁阳、德州市、昌
邑、菏泽、掖县、临沂、单县等17个县市;达50%以上的有济宁县、平原、禹城、
临清、阳谷、齐河、郯城、苍山、临邑、陵县、莘县、曲阜、定陶、鄄城、成武、
邹平、广饶、诸城、莱西、邹县、临淄等21个县区。1979年10月在济宁召开全省平
原绿化会议,总结山东省几年来平原绿化工作的经验,参观了济宁、东明两县的绿
化现场。会议号召各地要继续抓好平原绿化工作,为“四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1980年平原绿化得到较好的发展,9月第四次全国平原绿化会议的后半段在兖州县
召开,全省平原绿化会同也同时举行,会上总结了全省平原绿化工作经验。同年,
省人民政府又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林业生产的指示》,规定平原地区力争用5年
的时间,把宜林隙地全部栽上树,实现大地园林化。1980年共营造农田林网482万
亩。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原绿化建设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1981年5月,
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会上要求继续抓好林网化建设,省人民政府
于1981年颁发的《关于保护林木发展林业的若干规定》和1984年颁发的《关于进一
步放宽林业政策的若干规定》中,都对农田林网经营政策重新作出规定。由于领导
重视和政策的放宽,“六五”期间,平原绿化得到了较好发展,五年中全省营造林
网2608万亩,平均每年521.6万亩。
  山东在林网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密度过大,树种单一的问
题,影响了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平原绿化的质量,1980年全省平原绿化会议
突出强调,在加快平原绿化步伐的同时,要努力提高造林营林管理水平。同年11月,
省林业厅编印了《农田林网类型设计》,对规划设计原则和网格大小、植树密度、
树种配置都作了具体规定。较早实现平原绿化的兖州县根据《类型设计》的要求,
于1984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农田林网更新工作。他们总结了第一代林网的经验教训,
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改多行栽植为单行栽植,由过去的一路6行、4行变为
一路2行(一边一行树),株距由过去的1米变为2~5米;二是改树种单一为多样化,
一、二级路以毛白杨为主栽树种,三级路除杂交杨外,有计划地搭配了刺槐、臭椿、
苦楝等乡土树种,间作以泡桐为主;三是改主林网单一乔木为上乔下灌,乔灌结合。
两年更新道路2200多公里,占原有林网的73%,林网质量大大提高。
  1986~1988年,平原绿化工作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各级领导对平原绿化的认
识有了新的提高,较普遍地建立了绿化责任制,林业体制改革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日
趋完善,1986年全省新增林网面积935万亩,到1988年全省已有1个地区、40个县、
市、区达到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标准。
  从1986年到1988年的3年中,共营造林网2156.7万亩,平均每年719万亩,比“
六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97.4万亩;到1988年底,全省已有农田林网3957.6万亩,
初步形成了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平原农田防护体系,并发挥着生态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