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9&rec=123&run=13

  山东省干果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
6世纪已有枣、榛、栗等干果栽培,莒县浮来山有4000年树龄的银杏树,北魏时成
书的《齐民要术》中对枣、栗、柿、花椒等的栽培管理有详细论述,以后各地方志
中都不乏对干果的记载。据1957年调查统计,全省有栽培和野生果树资源共90多个
树种,分属16个科,34个属,3000个品种类型,其中名、特、优果品很多。
  建国以前,果树多为私人所有,农民除种植五谷外,果树生产多为一大副业,
是重要的经济来源。益都县山区群众在建国前年产干果1500万公斤左右,有的村干
果收入占农业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民经营果树多植于宅旁院内、田边隙地、山脚沟
坡、零星或小片分布,大片果木林很少见。
  《中国实业志·山东省》对1933年山东省果木生产情况就有详细记载。当时全
省有枣、柿、核桃、山楂等干果树木1136万株,干果产量3.5亿多公斤。其中论株
数以枣树为最多,栽培范围达73个县,多分布在平原,总株数760万株,以乐陵县
为最多,达136万株;其次为曹县,120多万株;40万株以上的有滨县、新泰;10万
株以上30万株以下的有桓台、齐东、长清、泰安、阳信、沾化、邹县、博平、东阿、
平阴、阳谷等县。其他各县亦多在万株以上。
  板栗全省栽培81万株,分布于历城、邹县、峄县、郯城、费县、莱阳等县一带,
年产3450万公斤。
  柿子全省栽培为174万株,年产量近1.7亿公斤,多分布于鲁东、鲁西等地,招
远县最多为60万株,其次为蒙阴40万株,两县各年产0.6亿公斤。
  山楂全省栽培总数115万株,分布20多个县,常年产量4779.5万公斤,其中以
济阳为最多67.8万株,产量3140万公斤;历城次之,17.5万株,产量400万公斤;
菏泽8万株,产量62.5万公斤,其他各县数千株至数万株不等。
  核桃全省仅6万多株,分布19个县,常年产量213万公斤,以临淄、益都较多,
各有1万株左右,其他县有数百株至数千株。
  建国以后,政府建立健全了果树生产的领导和科研机构,制定了“在不与粮棉
争田的原则下,利用山丘、滩地,大力发展果树生产”的方针,除积极营造外,还
大力推广酸枣嫁接大枣,枰柳嫁接核桃和引进良种等措施,加快了发展,果树株数
不断上升。到1952年,果树总株数达到3659万株(包括水果株数,下同),1957年达
到7055万株。其中核桃、板栗增长较快,唯枣树较前有所减少。
  1958年由于“共产风”、“平调风”,果树资源遭到破坏,果树面积和产量逐
年下降。1962年全省枣、柿、板栗38.6万亩,核桃、花椒、车梁木11.6万亩,产量
由1957年的1.7亿公斤降到1.25亿公斤。在三年调整时期,通过落实林业政策,果
树生产逐步恢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果生产再次遭到破坏。1971年后,随
着平原绿化的兴起,枣粮间作有了较快的发展,枣、栗、核桃三种干果每年栽植株
数相加都在1000万株以上。据森林资源“四五”清查统计,1975年干果总面积已达
55.2万亩,其中核桃4.3万亩,板栗18.4万亩,枣12.4万亩,其他干果20.1万亩,
产量由1970年的1.25亿公斤上升到1.75亿公斤。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制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
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山东省采取了建设名牌干鲜果基地和对经济林生产继续采取
经济扶持的政策,1980~1985年省里共扶持资金160万元。1982年全省新栽板栗2.3
万亩(111万株),核桃5000亩(28万株),枣11万亩(65.1万株),柿子2.4万株,山楂
8.3万亩(298万株)。新建板栗丰产园29处,总面积1669亩;核桃丰产园6处,116亩;
枣丰产园14处,8958亩;山楂丰产园14处,212亩;柿子丰产园3处,17亩。新建板
栗采穗圃15处,445亩;核桃采穗圃2处,20亩。板栗改接良种92万株;核桃改接良
种1.3万株,成活率都很高。
  1981~1985年,全省兴起了一股“经济林热”。由于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
山楂发展更快,以鲁中南山区为重点,包括泰山周围的历城、莱芜、泰安、长清,
沂蒙山区的平邑、费县、沂水,潍坊市的益都、临朐等县市,鲁西南和半岛地区也
有栽植。“六五”期间全省共栽植山楂75万亩,平均每年15万亩。
  枣树的发展也很快,1980年邹县就决定建成15公里宽、50公里长的枣林带。乐
陵、无棣、庆云、宁阳等县的人大作出了《关于发展枣树的决定》,茌平县政府成
立了枣树生产办公室。1984~1985年,全省共栽枣树2200万株,占1985年全省枣树
株数的40%。
  对板栗、核桃除积极造林外,还加强了管理,板栗推广了良种嫁接和大树换头。
从1981年到1985年,全省共造板栗林19.1万亩,平均每年3.8万亩;造核桃林7.3万
亩,平均每年1.46万亩。
  1986年以后,山东开始利用林业部提供的贴息贷款,有计划地进行干果林基地
建设工程。从1986年到1988年,对24个县区共安排贴息贷款765万元,建成枣基地6
处,103万亩(枣粮间作),分布在乐陵、庆云、无棣、惠民、宁阳、茌平等县;板
栗基地2处,2万亩,分布在菏泽、莱芜2市。各地都把贷款用到解决果树生产存在
的突出问题上。五莲县11个乡镇,40个村,1988年果品产量585万公斤,比1987年
增产30%。
  据省森林资源清查,到1988年底,全省干果保存面积:花椒28.2万亩,板栗46.
8万亩,山楂160.8万亩,柿子4.8万亩,枣粮间作118万亩,枣6万亩,核桃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