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畜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99&run=13

山东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原始农业生产活
动,滕县(今滕州)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经驯化成家养的猪、牛、鸡的遗骨。新石器时代
中期的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窖藏已炭化的粟粒以及出土猪、狗、牛、羊、鸡等遗
骨,显示当时随着粮食的发展,家畜饲养业随之兴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城子
崖遗址出土有马的遗骨,当时山东畜牧业已形成六畜全面发展的局面。家畜家禽已成
为食用品和祭祀用品,畜群的拥有已成为财富拥有的重要标志。商代,马和牛逐渐用
于军事、交通、狩猎和农耕的动力,到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普及和畜粪肥田,饲养
家畜家禽逐渐形成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家畜饲养方
面的文物,如胶州三里河遗址发掘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猪形规和狗形规,临淄古齐国
故城遗址发掘东周葬马达600多匹的殉马坑, 临沂金雀山出土西汉时期的养牛俑、陶
马俑,滕县宏道观和城北黄家岭出土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石,济南东八里洼出土北朝
时期的陶牛、陶马等。
山东古代著名农学家西汉 水(今曹县) 胜之,北魏青州(今寿光)贾思勰,元代
东平王祯分别在其所著《 胜之书》、《齐民要术》和《王祯农书》中,总结了农民
在家畜家禽饲养繁育上的丰富经验,成为古代畜牧生产技术的宝库,它不仅促进了当
时山东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畜牧技术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
山东畜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暖温季风气候区,是农
业生产重要产地,饲料资源较为丰富。在长期饲养历史中,积累了许多饲养繁育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相畜术已较普遍,《齐民要术》有相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
欲得光;脊为将军,欲得强;腹胁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的记载。
鲁国、齐国盛行斗鸡之风,逐选育大体型鸡,有称“鸡”。山东在畜牧业发展的历
史长河中,经群众长期饲养选育,培育成许多有良好生产性能的地方畜禽良种,如鲁
西黄牛、德州驴、青山羊、小尾寒羊、大蒲莲猪、莱芜猪、寿光鸡等。
近代山东畜牧业随着青岛等沿海口岸的开放,中外商贸、科技往来,促进中外畜
禽品种的交流和改良育种工作的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奶牛、奶羊和猪种等良
种引进,推动了家畜杂交改良,与此同时山东良种鲁西黄牛、琅琊鸡及青山羊的优良
产品“山东膘牛”、“琅琊蛋”、“猾子皮”等名产也销往国外,畜牧生产从长期以
来的闭关自守,迈向对外开放交流的新开端。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山东畜牧业受到严重摧残。1945年全省大家畜降
低到1914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抗日战争胜利后,相继开始了解放战争,畜牧业
生产长期未有恢复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大力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山东畜牧业进入新的历史
阶段。各类家畜家禽数量全面增长,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随着畜禽数量、
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促进农业结构的改善,畜牧业已
成为振兴山东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山东畜牧业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家禽、山羊、兔的饲养数量和禽蛋总产量均高
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肉类总产和畜牧业总产值也都列为全国各省市区的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