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花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98&run=13

山东是我国种花较早的省份,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有曹州牡丹、莱州月季、平
阴玫瑰等名优产品。新中国建立以后,山东花卉生产蓬勃兴起。改革开放以来,山东
花卉生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小量美化环境继而进入千家万户和旅游
景点,除供人观赏和举办展览以外,还开发了食用、药用等多种产品,并已走向国际
市场,形成农业生产的一项新兴产业。

一、花卉种类与资源
山东自然条件适宜花卉种植,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全省从西到东,自南向北,
无论是平原、山区,还是湖泊、海岛,到处都有适应花卉繁衍生长的优越条件。鲁西
南的曹州牡丹闻名国内外,北宋时期山东已盛行种植,繁衍不衰。胶东的莱州月季和
崂山的耐冬,鲁中的平阴玫瑰,平邑金银花,鲁西北的德州菊花和济南的荷花都是山
东的传统名花。济南的大明湖在六朝时期就有“莲子湖”之称,滕县护城河在明洪武
年间种满莲藕而盛称“池莲四面”,构成古滕城八景之一。东部沿海的苏门、长山岩、
大管、海驴、鸡鸣、马耳等岛屿上有世界上罕见的古山茶花自然群落,是中国山茶花
分布的最北界,也是最抗寒的原始种。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从外地引种,培育本地新品种,花卉资源更加丰富。据山东
农业大学提供的资料,全省常见花卉已达357种,其中温室花卉176种,宿根、球根花
卉49种,1、2年生花卉72种,木本花卉60种。其中主要栽培种的品种众多,仅菏泽牡
丹和莱州月季共有622个品种。 花卉资源还有从国外引进的日本樱花、石岩杜鹃以及
马尼拉草等。马尼拉草在青岛生长表现较优,很快被上海、南京、成都、重庆、广州
等城市引去栽培。全省在植物普查基础上,在崂山、昆嵛山、沂山、五莲山等地进行
野生花卉资源调查, 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有400余种,其中观赏利用价值较高的
有84种。

二、花卉栽培历史
山东花卉栽培历史悠久,至宋代已较兴盛,不仅名花繁茂,且为京洛所引。欧阳
修(1007年-1072年)《洛阳牡丹记》中记过“革呈红者,单叶深红花,出青州”,
“自青州以马乇驼驮其种,遂传洛中。”苏东坡居官山东时,1074年 (宋熙宁七
年) 到密州(今诸城),在《望江南,超然台作》词中道:“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
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青州毕仲愈1084年(宋元丰六年)至
洛阳谒太尉文公,公曰:“青州富庶,地宜牡丹,春时游东之胜,不减洛阳”。至明、
清时代,花卉栽培日益兴旺。但当时花卉栽培仅限于帝王御苑,官宦豪门之家,供少
数人观赏。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农业商品化生产,花卉
栽培转向为城市居民和外侨富商服务。烟台市先后出现了端昌、历史、卉芳等十几家
花园,为市场提供盆花、切花,也供应庭院绿化的花木。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花卉户、
花卉生产村。青岛市崂山区的枯桃村,全村不足百户,以养花为业,在春、秋花卉生
产旺季,每天有七八十副挑子将花担到市里销售。市内也开设了专门出售鲜花的商店。
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重压下,社会动荡不安,市场需求时起时落,山东花
卉栽培日趋萧条,直到濒临破产的边缘。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的花卉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经历了恢复发展、
大起大落和重新崛起的曲折过程。 50年代, 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中共中央发出
“绿化祖国”的号召,山东的城市园林部门着手修建公园和美化城市,发展花卉苗圃。
广大花农也开始恢复传统花卉。济南市修建了大明湖公园,青岛市修建了海泊公园、
沧口公园,潍坊市修建了人民公园,当时全省修建公园累计20余处。公园内种树栽花,
建设花卉展览温室,摆放应时花卉、盆景,全年开放供人们观赏,并普及花卉知识和
栽培技术。同时,加强了城市道路和街头绿化美化。青岛市在八大关疗养区布置了紫
薇路(正阳关路)、海棠路(武宁关路)、雪松路(紫荆关路)、五角枫路(嘉峪关路),使
沿路街头花簇锦团,五彩缤纷。各地群众性种花养花活动也相继兴起。菏泽市在恢复
传统名花的同时,积极发展各类花木。“曹州牡丹”在刚解放时不足百亩,到1954年
发展到300多亩, 其他花木发展到80多万株。泰安市1961年共栽培紫薇、木槿、丁香
等花灌木11.8万株。农林院校园艺专业也培养花卉专业人才。
60年代初期农业减产,后来又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把养花种草视为资产
阶级的闲情逸致,“革命意志衰退”,把城市园林建设斥之为“封、资、修”的综合
产物和“为资产阶级制造乐园”,从而使花卉事业受到摧残,园林绿地被任意挤占,
许多名贵花木、珍稀盆景流失毁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提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
举的方针,山东城乡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种草种花、绿化美化环境活动,全省花卉生
产恢复生机,蓬勃兴起,并在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新形势
下,花卉从美化公共环境,进而进入千家万户,并走向国际市场,形成农业生产的新
兴产业。

三、发展花卉的措施
(一)恢复发展传统花卉和建立花卉基地,选育新品种
新中国建立后重点抓了传统著名花卉,建立规模产区,逐步形成生产基地。曹州
牡丹在建国初栽培面积不足百亩,品种仅三四十个,基础薄弱,在这种情况下,积极
扩大栽培面积, 发展新品种,1982年在集中产地菏泽市赵楼、李集、何楼、毛胡同4
个村,建立1100余亩的“曹州牡丹园”,另外在王梨庄和洪庙村恢复了昔日的“古今
园”和“百花园”。“曹州牡丹园”种植各种牡丹60多万株,已初步形成了菏泽牡丹
展览观赏的游览区,每年谷雨花期,游人如梭,各种车辆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
画家、摄影师、作家、记者、美院师生、工艺美术师、印染设计师及刺绣工人等,云
集游览区观赏采访、 或作画写生。据1985年统计,花期游客达300万人次,港、澳、
台和外宾近千人。以“曹州牡丹园”为基地,到1990年全省牡丹栽培面积达到3000亩。
“古今园” 专事牡丹新品种的培养,选育种植各色牡丹品种达360余个;“百花园”
除种植牡丹外还植有各类奇花异草珍木300多种。 莱州月季,人称花中皇后,在新中
国刚成立时,花田面积仅有200余亩,而且大部分花田中还插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
建国后积极恢复生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地方名特优品种生
产的迅速崛起,到1987年全市月季花栽培面积已超过千亩,年产各龄月季花达2 00万
株左右。 集中产地发展到20个村庄,其中林家村栽培面积已扩大到了370亩,三教村
和花园村也各自扩大到170亩和160亩。1987年12月在全国花卉生产座谈会上,决定莱
州市为全国的月季花生产基地之一。 平阴玫瑰花是中国传统玫瑰的代表,到194 8年
平阴县解放时, 全县残存栽培面积不足400亩。建国后政府采取提高鲜花收购价格等
一系列扶持政策, 栽培面积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到1990年栽培面积已发展到9
300亩, 年收购鲜花达15万公斤左右。1983年该县被轻工部确定为玫瑰花良种繁育基
地。青州市积极发展仙客来,市园林处选育出“兔耳型”、“锯齿型”和“宫灯型”
新品种。平邑金银花、嘉祥白菊花、威海金鸡菊、德州春盆菊、诸城茉莉花、济南大
明湖的荷花、沿海岛屿上的茶花等,这些传统花卉均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二)发展花卉专业化生产
在传统花卉区积极鼓励提倡专业化生产,形成一批养花专业户、花卉村、花卉乡。
青岛市崂山区枯桃村养花已有百年历史。 1982年该村养花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
销售花木成了农民的重要副业收入, 1984年仅养花收入人均达到200元。荣成市石岛
镇开办了镇办花园和一批村办花园。如南车村划出15亩土地建起村办园艺场,修建了
一个2000平方米的温室,培植山茶花、杜鹃花,销往北京、天津、丹东、沈阳、大连
等城市, 年收入5万~10万元。滕州市颜楼村从1983年开始养花,如今养花成了该村
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 1989年收入30万元,人均400元,有36户靠养花收入而脱贫致
富,养花专业户颜道成养花年收入达到万元。即墨市院上村,村主任刘元大1980年从
海岛上采山茶花种20多斤,分给10几户农民在庭院种植,后来又从南方引进名贵品种,
并聘请有经验的养花能手传授嫁接技术,开展群众性庭院养花。到1989年,养花户已
发展到总户数的90%,每户养花少者500盆、多者达3000盆,花卉种类和品种有2 00种,
养花年收入户均3000元,全村每年养花总收入达70余万元。
(三)实行科学管理,提高花卉栽培水平
曹州牡丹,在播种栽植和田间管理上,除沿用深翻整地、施足底肥、挖坑栽植、
填土压实、培土过冬、勤松土和定股拿芽外,在繁殖上,改变了过去单靠分株繁殖、
天然授粉为压条、嫁接、畦种、人工授粉等多种方式栽培。在催花技术上有了新的突
破,根据牡丹开花的习性与光照、温度、湿度的关系,用控制的办法使花期提前并延
长。同时,还建立了现代化大型温室,温室内一年四季花香四溢。莱州市根据本地自
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对月季花实行轮作制(每隔4年~5年换茬改种其他作物),充分发
挥土地生产潜力。栽植前铺施基肥、深翻整地,栽植后中耕除草、浇水、追肥、防治
病虫害,繁殖方法改传统扦插繁殖为芽接繁殖和改变常规扦插繁殖时间 (9月下旬到1
0月下旬进行老枝扦插) ,缩短月季花的生产周期。“处暑”以后进行蹲苗(15天~20
天) ,不浇水,不追肥,抑制月季花生长,充实枝条与腋芽,增强越冬抗寒能力。对
当年不能出圃的月季花苗实行窖藏越冬。平阴玫瑰的栽培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进入
80年代,在种植上由过去地头堰边、山岭薄地、沟谷两旁进入有水浇条件的大田,在
繁殖上改自然分株为人工嫁接,在田间管理上改变了过去粗放的弊端,通常每年追两
次肥、浇三遍水 (即玫瑰花萌动时浇头水,孕蕾时追头肥浇二水,开花前一个月追二
肥浇三水) ,春天培土,冬天培雪。平邑金银花在种苗繁殖上一般以扦插为主,1959
年平邑县明光寺林场试验播种繁殖成功,扩大了种苗来源。金银花田间管理历来比较
粗放,1984年开始: 改培墩栽植为水平阶栽培;改春施基肥和追肥为冬施基肥和生长
期分期追肥;改不治虫为及时防治;改不修剪为合理修剪;改割秋条一次定植为多次
育苗和多次定植。 因此,金银花产量提高了1倍以上。威海市的金鸡菊是一种适应性
很强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多年来一直散布在城外山坡上自然繁殖,80年代威海园林部
门开始人工栽培,用以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现在已遍布城区街道公园,并有20多个省
市自治区从威海移植成功。
(四)扩大花卉流通服务,促进花卉商品生产
随着花卉生产的迅速发展,积极开展花卉经营,搞活流通,促进花卉市场发展:
一是园林业务部门服务于城市,开设销售花卉窗口,有的成立花木公司或园林绿化服
务站等,除销售盆花、盆景、花种、根艺作品和花盆、花肥等园艺用品外,还提供庭
园绿化、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等服务项目。如青岛市园林处1983年成立的花木公司,
1985年-1987年为本市提供花木共35251株,1987年总营业额38.1万元,获利5.98万元。
二是农村花木场圃或农村合资在城市设的销售点,经营花木,兼搞园林绿化工程。他
们直接到南方采购花木、盆花,运回当地推销,也有的直接与南来花木推销员签约,
从花木产地发货,为当地需求单位提供货源。这些机构经营灵活,经济效益显著。据
1985年对泰安市的调查, 1981年建立了两家花木经营单位,1984年就发展到9家。其
中山角峪花木公司1981年收入3.2万元,1982年收入67万元,1983年收入79万元,
1984年收入100万元; 泰山花木公司1981年收入3万元,1982年收入24万元,198 3年
收入45万元。三是由个体户为主体形成的固定花卉市场,像济南市英雄山下的花市,
泰安岱庙北门的花卉一条街,乡镇集市上出现的一批花木摊贩等。经营的商品主要是
盆栽花卉,少量盆景、根艺和观赏的鸟类、金鱼、鸣虫,还有配套的花器、花土、花
肥、花药和鱼食、鸟笼等。
(五)发展外向型花卉生产,进入国际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已有不少名特花卉销往世界许多国家。出口东南亚的曹州牡
丹因战乱中断了半个世纪又得到恢复。1986年-1987年菏泽市出口香港、新加坡芍药1
万枝,1990年销往日本牡丹品种150个、2万枝。现在曹州牡丹已在日本、朝鲜、澳大
利亚、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落户。1990年,青岛市银河旅游有限公司同
香港三联鲜花有限公司联合组成青岛银联鲜花贸易公司,当年就出口牡丹、芍药、香
石竹等切花1.1万枝。1990年全省销往国际市场花卉达百万朵,共获利3000多万元。

四、名特花卉品种
(一)菏泽牡丹
菏泽牡丹古称曹州牡丹。山东种植已有千年历史,自明朝以后,始终保持着全国
牡丹生产栽培的主要基地地位。苏毓眉在《曹南牡丹谱》中说“至明,曹州牡丹甲于
海内”。自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开始,曹州牡丹成为清廷贡品,向清室进贡牡丹达
40余年,直至1765年(乾隆二十九年)才停止岁进牡丹。曹州牡丹花大形美,曾有“花
大盈尺”,“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的赞誉。新中国建立以后曹州牡丹
得到迅速发展。按花瓣、花型、花色分为“三类、六型、九色”,即单瓣、重瓣、千
瓣3类;葵花、荷花、玫瑰花、平头、宝冠、绣球6型;红、粉、紫、蓝、白、黑、黄、
绿、复9色,共323个品种(据《山东风物大全》称有470多个品种)。新品种有绿香珠、
蓝绣球、向阳红、鲁玉、昭君裙、紫蝶飞舞、娇容三变等。“娇容三变”初开时碧绿
如玉,盛开时微绿露红,近凋谢时如冰似雪,可称牡丹之最。还采用杂交培育同株、
同枝不同花的牡丹,其中“什样锦”可以同株开出十几种花朵。牡丹被誉为花之王,
素有“国色”、“天香”之美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曹州牡丹种植集中在菏泽市
城东的30多个村庄,牡丹田连阡接陌,花园星罗棋布,最大为“曹州牡丹园”,已初
步形成曹州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和展览观赏游览区。 1984年-1989年,先后在澳门、深
圳、成都、沈阳、兰州、无锡、上海、南京、苏州等地举办过十余次牡丹展览。牡丹
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从花中提取牡丹精作名贵香料,也可以将牡丹根皮加工成
“丹皮”作清热、活血、化瘀良药。如今,曹州牡丹不仅开放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和
地区,而且已传到国外。牡丹熏花(加温促使提早开花)技术,古称“堂花术”,是菏
泽花农的绝活,清朝末年,每年十月携带牡丹南下广东熏花,以应春节市场之需,颇
受欢迎。后来由于社会动荡逐渐失传。1973年赵楼牡丹园与广东省外贸公司合作,又
在广州“熏花”取得成功,1986年以来年运广州牡丹催花在10万株以上。
(二)莱州月季
莱州(原掖县)素有“花县”之称和南“苏杭”、北“掖黄”的美喻。(黄指黄县,
即今龙口市) 。莱州月季,相传是明洪武年间从四川引进的,经花农世代培育,品种
日益增多,至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已名噪一时。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月季花成为莱州市经济建设的一项新兴产业。现在,集中产地已发展
到20个村庄,栽培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年产各龄月季花达200万株左右。已拥有白、
黄、澄、粉、红、黑红、蓝紫、三重、混色9个系列、299个品种 (《山东风物大全》
称有1000多个品种,其中优良品种300多个) 。1987年5月建立了“莱州月季园”,园
内既有“古铜”,“羽士”、“虢国”、“飞燕”、“春水绿波”、“密波”、“汉
宫”、“桃花坞”组成的传统名品“四妆四季”,又有1980年在北京首届月季赛花会
上被评为十大名品的“蓝天”、“丛中笑”、“红和平”,还有被列为世界四大名品
的“明星”和“白雪山”等。1987年12月在全国花卉生产座谈会上,莱州被确定为全
国月季花生产基地之一,月季花既可露地栽培又可盆栽,插栽、嫁接也能成活,具有
适应性强、开花期长、花型优美、花色艳丽和栽培容易的特点。近年来,每年向北京、
天津、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销售几十万株供人观赏。同时,从北京、
上海、常州、杭州引进了一批现代品种。还通过杂交育出“莱州1号”,“锦上添花”、
“杏春”、“桃春”、“双心春”、“粉艳桩”、“胭脂红”、“黑月”等珍品新品
种。月季花除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鲜花瓣可以提炼高级香料,
干花瓣可以浸酒、泡茶、制作糕点,其根叶还可以入药。
(三)平阴玫瑰
平阴玫瑰以花大、色艳、香味浓郁著称于世。玫瑰栽培历史悠久,据古生物科学
家在临朐兖山乡解家河村的山旺盆地发掘到的蔷薇化石鉴定,与现代种的玫瑰花相似,
定名为山旺玫瑰。上述资料说明,山东是玫瑰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平阴县是玫瑰的集
中产地。 平阴县四周环山,中间是狭长谷地,气候温和,有利于玫瑰花生长;4月气
温稳步上升, 有利于展叶现蕾;5月少雨,阳光充足,有利于芳香油形成和积累,发
展玫瑰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县在明代已有用玫瑰花酿酒的佳话。20世纪初平阴
玫瑰花年收购量曾经达到30万公斤。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不断,到1949年年产花只有
3万~4万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扶持玫瑰生产,1990年发展到近万亩,
年收购量约15万公斤,并向黑龙江、辽宁、吉林、甘肃、青海、宁夏、湖南、湖北、
陕西、新疆、江西等省市自治区输送平阴玫瑰20多万株。平阴县的集中产地夏沟公社
60年代经省政府批准改为玫瑰公社(现为玫瑰乡)。1959年至1960年,保加利亚芳香植
物栽培专家斯达依可夫先后两次到平阴考察,他认为平阴县发展芳香植物很有前途。
1982年7月在全国玫瑰花生产座谈会上,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评价“平阴玫瑰花具有香
气正、清香、甜香、浓香等特点”。1983年,平阴县被轻工部确定为“玫瑰花良种繁
育基地” 。1984年9月平阴县把玫瑰花定为“县花”。玫瑰花,不但可以绿化美化环
境、防止水土流失,还是香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生产。用玫
瑰花提炼的玫瑰油极为珍贵,被誉为“液体黄金”,1987年玫瑰油年产量5.1万公斤,
年产玫瑰酱5000公斤~15000公斤, 玫瑰酒3.25万公斤。每年开花期,北京、天津、
保定、新乡、徐州和本省的济南、济宁、菏泽、兖州等地客商到该县购买鲜花作糕点、
酿酒原料和药材之用。
(四)金银花
金银花因花冠初开时为白色,经2天~3天变为金黄色而得名。因其在数九寒天茎
不枯萎、叶不凋零,又名为“忍冬花”。商品名叫“东银花”,也叫“济花”。金银
花不仅可以用于点缀庭园美化环境, 还是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散瘀的名贵中药材。
“银翘解毒丸”就是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药制成的。平邑栽培金银花已近200年历史,
素有“银花县”之称。费县、苍山、日照、蒙阴、邹县等地均有种植。平邑所产金银
花, 花蕾肥大、色泽纯正、味道清香。据复旦大学生物系对7种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
分析,山东产的金银花含量最高,是四川天全种群含量的50倍,为全国之冠。山东的
金银花共有20多个品种,主要栽培品种是大毛花、鸡爪花,其次是山银花、大麻叶和
鹅翎筒等。这些品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山坡岭地、沟边地堰均可种植。金银花,
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压条育苗移栽,适合于大面积推广。目前,平邑等县共种植金
银花9600万墩,年总产在100万公斤左右,最高年总产达300万公斤,总产居全国之首。

五、花卉科研与展览评奖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原园艺所、济南植物园、青岛园林科研所、烟台园林
科研所、菏泽牡丹研究所、平阴玫瑰研究所、平邑金银花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
和科学技术人员,在花卉栽培、育种等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山东农业大
学用辐射技术培育出美人蕉“彩笑”、“彩袖”、“旭红”等新品种。各科研单位还
撰写了大量论文。一批花卉新品种获得了国家和省里的奖励。1982年在上海举办的第
一届中国菊花品种展览会上,山东共获得9项奖,在参展的省市中名列第一;1987年4
月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的中国首届杜鹃花展览会上,山东获得“杜鹃花栽培最佳奖”
和“十佳杜鹃花明星”第2名;1987年4月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花卉博
览会上,山东送展品57件,有14件获奖。同年,山东花协举办第一届花卉展览,参展
的10个地市共送展品278件, 有77件被评为优秀作品。1989年在全国农展馆举办第二
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 山东获得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0个科技进步
奖、7个佳作奖、1个贡献奖,以32分的团体总分列全国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