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种类及名优产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87&run=13

一、品种资源和种类
山东蔬菜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李家文在《中国的蔬菜植物及其来源》一书
中指出, 山东省蔬菜有75种,分属于24个科。1979年-1983年,按照农牧渔业部和国
家科委的指示,蔬菜科研、教育、种子、栽培科技人员合作,对全省蔬菜品种资源进
行了调查征集,共征集6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3000多份材料。经过种植、观察、整
理,归纳为55种、1680个品种,并汇编成《山东省蔬菜品种资源目录》。其中绝大部
分是地方品种,也有近年经省审定的新育成品种和一代杂交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经
生产鉴定已推广的部分品种。到1988年,经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认定的蔬菜
品种有83个(含西瓜、甜瓜品种5个)。
按食用部分归类,各类蔬菜的种类和品种数量如下:
(一)根菜类
有萝卜、胡萝卜、大头菜(根用芥菜)、芜菁甘蓝、芜菁、根用甜菜等。萝卜共收
集到282个品种, 其中秋萝卜243个品种,有绿皮、红皮、白皮和红心4种基本类型,
以绿皮品种最多,共150个。
(二)白菜类
包括白菜、芥菜及结球甘蓝等311个品种。其中大白菜有244个品种,分为卵圆型、
平头型和直筒型。卵圆型原产胶东半岛周围,平头型产西部,直筒型是建国后由天津
引进。70年代大白菜杂交育种进展很快,已逐步取代地方品种。小白菜品种有15个,
苔菜品种22个, 结球甘蓝品种9个,球茎甘蓝品种3个,花椰菜品种5个,叶用芥菜品
种9个,籽用芥菜品种4个。
(三)绿叶菜类
包括芹菜、 菠菜、莴苣、茼蒿、芫荽、蕹菜、落葵等。共收集品种126个。其中
芹菜品种11个,分为本芹和洋芹两种;以本芹为主,又分实秸和空秸两个类型。茎用
莴苣品种18个,分为园叶、尖叶和紫叶三个类型。结球莴苣品种10个。菠菜品种21个,
主要有刺籽菠菜和园粒菠菜两个类型。苋菜品种10个。茴香品种7个。芫荽品种33个。
茼蒿品种13个。苔菜品种1个。
(四)葱蒜类
包括大葱、大蒜、圆葱、韭菜等。共收集品种56个。其中大葱品种15个,有高葱
和矮葱两种类型; 分葱品种5个。大蒜品种11个,分为大瓣和小瓣两个种,以大瓣种
为多。圆葱收集到品种2个,80年代实际种植的主要良种有7个。韭菜品种22个,分为
宽叶和窄叶两个类型;窄叶韭既耐寒也耐热,适于露地栽培。
(五)茄果类
包括茄子、 番茄、辣椒等。共收集品种208个。其中番茄品种15个,分有无限生
长和有限生长两个类型。茄子品种95个,分为长茄、园茄、卵园茄三个类型。辣椒品
种79个,分为菜椒和辣椒干两类。
(六)菜用瓜类
包括黄瓜、南瓜、西葫芦、冬瓜、瓠瓜、丝瓜、菜瓜、越瓜、包瓜、节瓜及近年
引种成功的苦瓜、佛手瓜等,共收集地方品种269个。其中黄瓜品种152个,分为刺瓜、
短瓜、线瓜三个类型,山东栽培的主要是刺瓜型的小刺瓜品种群。南瓜分为中国南瓜、
印度南瓜(笋瓜)和美洲南瓜(西葫芦)三个种,各自的品种分别有33个、23个、3 6个;
1985年后又引进云南省的黑籽南瓜。泰安、烟台、福山等地已利用西葫芦的杂交一代
种,增产效果明显。冬瓜品种18个,分小型早熟和大型晚熟两个类型。丝瓜品种2个。
蛇瓜品种1个。
(七)菜用豆类
包括菜豆、 豇豆、毛豆、扁豆、豌豆、蚕豆,共收集地方品种324个。其中菜豆
品种166个,分为蔓生菜豆(架芸豆)和矮生菜豆(地芸豆)两个类型;蔓生型有138个品
种之多,其采收供应期也长。豇豆(豆角) 有140个品种,也分为“架豆角”和“地豆
角”两个类型;80年代栽培的都是四川、浙江、上海新育成的优良品种“架豆角”。
扁豆有17个品种。
(八)薯芋类
包括利用地下块茎、 块根、 根茎、球茎的马铃薯、山药、生姜、芋艿、菊芋 (
“洋姜”) 、草石蚕(宝塔菜、螺蛳菜、地环)等。共收集27个品种,其中马铃薯品种
14个,山药品种9个,芋艿品种2个,生姜品种2个。
(九)水生蔬菜
以藕为主, 并有蒲菜、茭白、荸荠、慈菇、菱、芡实等。仅收集莲藕品种5个,
茭白品种2个。
(十)多年生及杂类
有萱花(金针、黄花菜)、石刁柏(芦笋)、牛蒡、黄秋葵、玉米笋(幼玉米穗)等。
(十一)西瓜、甜瓜
80年代省蔬菜研究所共收集保存143份西瓜、 甜瓜材料,菏泽地区农科所收集10
8份西瓜材料(有13份重名)、18份甜瓜材料,德州地区农科所收集23个西瓜地方品种。
70年代以后栽培的西瓜品种大多为省外、国外引进的小型西瓜,并引进了伊莉沙白、
华南108等甜瓜。
(十二)食用菌
以平菇为主,并有香菇、黑木耳、银耳、猴头、滑菇、金针菇、草菇等。尚未进
行品种收集研究。

二、名优蔬菜
山东名优蔬菜主要有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寿光韭菜、
青州银瓜和益都辣椒干等。
(一)胶州大白菜
在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以前就有种植,是胶州农民多年培育和长期栽培利用的
农家品种。品质柔嫩,纤维少,叶帮薄,汁白味美。由于可溶性物质含量较高,菜汤
乳白色,味甜。
胶州大白菜有大叶菜、 二叶菜和小叶菜三个品系。在胶州市秋季栽培,生长期8
0~100天,对肥水要求极为严格,适于湿润温和的气候。原产于胶州城南的三里河、
丁家庄一带。1931年《增修胶州志》中述及大白菜:“邑内业园圃者多种之为出口大
宗” ,当时年出口量100万公斤,销往上海及日本等地。建国后面积逐年扩大,亩产
逐步提高。 1949年面积为4500亩,1978年扩大到23000亩,亩产提高到4250公斤。70
年代每年外调3000万~4000万公斤到黑龙江、北京、上海、山西等地。1978年以后杂
交品种逐年推广,胶州大白菜面积相应减少。
(二)章丘大葱
1530年(明嘉靖九年)《章丘县志》中有章丘大葱的记载。植株高大,葱白纤维少,
脆嫩味甜, 生食开胃。1934年《中国实业志》记载,1933年章丘大葱面积21200亩,
产量4240万公斤, 县外销量2968万公斤。 新中国建立后,大葱生产进一步发展,至
1985年面积41550亩,总产8000万公斤,除了销往外省,还先后远销朝鲜、港澳等地。
原苏联、朝鲜、日本等国的学者、专家对章丘大葱都给予好评。原苏联及朝鲜、日本、
美国等先后引种。 章丘大葱主要包括大梧桐、气煞风两个品种及其变异类型,如
二生子、二梧桐等。大梧桐为其代表品种,株高一般达130厘米~150厘米,葱白长50
厘米~70厘米,基部直径4厘米左右,单株重0.5公斤~0.7公斤。最高单株可达2米,
重1.5公斤。 气煞风一般株高110厘米左右,葱白粗4.5厘米左右,葱白长40厘米~50
厘米,单株重0.5公斤上下。
(三)苍山大蒜
据东汉的《东观汉记》 载,公元1世纪兖州刺史李恂由西北带蒜种来山东,种植
于官府后园,收获后分赠下属,这是大蒜引入山东之始。苍山大蒜始见于1585年 (明
万历十三年) 《郯城县志》记载。其特点是头大瓣匀,白皮辛香,营养丰富。在测定
的17种氨基酸中,16种含量都高于引进品种。据卫生部门资料,苍山县是长江以北胃
癌发病率最低的县,可能与多食大蒜有关。医药科研部门已用苍山大蒜为原料,研制
出13种药品。
苍山大蒜分为糙蒜、 蒲棵和高脚子3个品种。糙蒜是早熟品种。蒲棵是苍山县的
主栽品种, 蒜头重30克以上,一般亩产鲜蒜头1000公斤以上,蒜薹500公斤以上,均
高于山东省其它地方的品种。高脚子品种生育期稍长,适应性强,较耐寒,蒜薹粗长,
蒜头产量比蒲棵更高。
苍山大蒜主要分布于县城东南部的神山、磨山、雁住山脚下,燕子河与东 河下
游之间,从北至西南伸展为长条地带,群众称为“大蒜地垄”,南北长25公里,东西
宽约15公里,区内耕地面积约14万亩,土壤为熟化程度较高的砂姜黑土。建国前种植
面积仅3000亩~4000亩,亩产蒜头500公斤左右。建国后逐步发展,1978年2.6万亩,
1985年8.2万亩,总产蒜头5000万公斤以上。
(四)莱芜生姜
山东生姜以莱芜所产品质最佳。1935年《继修莱芜县志》中提到,宣统年间莱芜
生姜作为主要物产征税,可见其面积、产量已相当可观。莱芜生姜块茎肥大,姜油酮
和姜油酚含量高,比广东生姜和本省枣庄生姜分别高出31.6%和25%,淀粉含量为广东
生姜的2倍, 纤维素含量19.5%,较省内各地的生姜低将近一半,高 于广东生姜8.3
个百分点。
莱芜生姜分为片姜和疏苗大肉姜2个品种。 片姜产量高,耐贮藏,是当地主栽品
种。疏苗大肉姜的块根大而圆,纤维多,辛香味稍逊于片姜,且产量低,现种植极少。
姜区主要分布在莱芜城西南的高庄和西北部的大王庄、杨庄、寨里、杨里和汶南
等地,土壤为粘质潮褐土。建国初期,莱芜姜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1960年农业部和
商业部在莱芜召开8省2市姜、葱、蒜生产规划会议,把莱芜姜列为全国名产。1978年
以前,莱芜生姜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1985年达3万亩,总产6000万公斤,种植范围
也扩大到全市28个乡镇, 并分别形成春姜、夏姜和姜芽出口3种不同特色的基地。莱
芜生姜除在省内各地销售外,并销往北方诸省市区;朝鲜、巴基斯坦等国也曾引种。
1980年以后,莱芜生姜的加工业(糖姜、姜粉、姜酒等)陆续兴起。
(五)寿光韭菜
在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寿光县志》中就有寿光韭菜的记载。因其全株兼有
黄、 白、紫、绿4种颜色,故有“四色韭”之称。寿光韭黄属于半软化栽培蔬菜,兼
有柔嫩和辛香的特点。在冬春蔬菜淡季应市,是新春佳节的高档细菜。
寿光韭菜有独根红、大青根、半红苗、小根红等品种。作为韭黄栽培,以独根红
最好。该品种为宽叶韭类型,植株高大,叶片宽厚,韭白肥嫩。春夏秋3季露地生长,
以肥水“养根”为主,使根茎积累营养;冬季建风障、覆盖苇毛苫保护,采收韭黄。
7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塑料薄膜保护栽培,使产量提高,上市期提前。
建国前, 寿光韭菜面积仅几百亩。建国后逐步发展,1978年达1.6万亩,1985年
突破3万亩; 亩产由1500公斤~20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3000公斤。除供应省内大
城市外,还远销京津和东北。
(六)潍县萝卜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潍县志》中记述了潍县萝卜。除原潍县外,昌乐、寿
光、益都、临朐、安丘等县也有种植,以潍坊西郊北宫所产的品质最佳,可能与该地
土壤速效钾含量很高有关。
潍县萝卜是绿皮绿肉的生食秋萝卜,入土部分极短,所以俗名高脚青,有大缨、
二大缨、 小缨3个品系。肉质紧密,脆甜多汁,稍有辣味。耐贮藏,经贮藏后辣味减
轻,甜味增加。据测定,潍县萝卜的还原糖、抗坏血酸含量均高于心里美、青园脆等
品种。
潍县萝卜历史虽久,但大面积种植还是在建国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面积和
产量逐年增加,1985年发展到2万亩。60年代潍县萝卜曾进入香港市场,日本、美国、
波兰等专家曾专门对潍县萝卜进行过考察,并带走少量种子。
(七)益都辣椒干
主产于益都县 (现青州市) ,以晒制干椒为主,因而得名;又因形似羊角,故有
“羊角椒”之称,已有100多年种植历史。
益都辣椒干果长达14厘米,光亮紫红,果肉厚,油分多,辣味适中,香气明显,
制成辣椒粉、辣椒油色彩鲜艳,与章丘大葱、莱芜生姜、苍山大蒜齐名为“山东四辣”。
其产区主要分布在益都县北部的冲积平原潮土上。与其毗邻的寿光、广饶县也有出产。
益都辣椒干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亩左右, 一般亩产椒干170公斤~180公斤。196
8年-1969年,面积曾达5000亩。70年代因病害严重,面积下降到不足千亩。1978年以
后改麦茬为春茬,病害明显减轻,面积逐年回升,1985年达3800亩,产量也有所提高。
从60年代开始出口椒干,1962年出口300吨,1985年为40吨。
为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山东省名特优蔬菜, 1978年-1981年由省农业厅牵头,组
织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山东农学院园艺系、章丘县科委、潍坊市农科所、青岛市农
科所和苍山县大蒜研究所等单位,对“章丘大葱”、“莱芜生姜”、“苍山大蒜”、
“潍县萝卜”和“胶州白菜”五种蔬菜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