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谷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74&run=13

谷子是北方对粟的俗称,古代又称禾、粱,是山东省历史上的重要粮食作物。由
于谷子耐旱省水,产量较高,可长期贮存,粟米(小米)营养丰富,因而成为农家必种
之粮。本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山东以大量小米源源不断供应军需,对于争取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胜利起到重要的后勤保证作用,“小米加步枪”成为佳话。
新中国建立初期,谷子继续有稳定的发展。以后随着大抓增种高产粮食作物,玉
米、甘薯的种植面积扩大,谷子种植面积逐渐缩小,加之谷子育种、栽培技术的研究
滞后, 产量提高慢,效益低,至1990年全省种植面积较建国初期减少了90%。然而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营养,又出现回归传统,喜食小米的现象。

一、种植历史和分布
山东省种植谷子历史悠久。距今7400~6300年的滕州北辛文化遗址中,已有谷子
的陶片印痕。广饶县傅家、胶州市三里河分别有新石器时代的粟壳或炭化的谷粒出土,
距今约6500年或稍晚(属大汶口文化)。从种植面积的地域分布看,本世纪50至60年代
鲁中山地丘陵区占的比率最大,其次为鲁北,其他地区又次之。70年代后,鲁中玉米
迅增,谷子猛减,鲁西谷子占全省的面积比率相对上升居首,鲁北在全省仍保持一定
比率,高于鲁中。

二、生产水平
(一)种植面积
山东省1924年-1929年平均种植谷子1950.6万亩,1931年-1936年平均种植2233.5
万亩, 1949年-1954年山东省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左右,在粮食、大豆播种
面积中居第四位,高于玉米和甘薯。1954年后扩种甘薯、玉米,到1960年后谷子面积
降至1000万亩以下, 1972年以后,玉米面积进一步扩大,谷子跌到500万亩以下,19
87年后下降到300万亩以下,1990年仅有209.3万亩。见表4-8。

山东省谷子面积、产量表
表4-8
┌─────┬───┬───┬────┬──┬───┬───┬────┐
│年份 │面积 │亩产 │总产 │年份│面积 │亩产 │总产 │
│ │(万亩)│(公斤)│(亿公斤)│ │(万亩)│(公斤)│(亿公斤)│
├─────┼───┼───┼────┼──┼───┼───┼────┤
│1924-1929 │1950.6│… │… │1969│821.8 │125 │10.25 │
├─────┼───┼───┼────┼──┼───┼───┼────┤
│1931-1936 │2233.5│90.7 │20.26 │1970│996.7 │108 │10.75 │
├─────┼───┼───┼────┼──┼───┼───┼────┤
│1949 │2040.9│70 │14.20 │1971│875.1 │102 │8.90 │
├─────┼───┼───┼────┼──┼───┼───┼────┤
│1950 │2018.4│84 │17.00 │1972│555.2 │99 │5.45 │
├─────┼───┼───┼────┼──┼───┼───┼────┤
│1951 │1998.4│78 │15.55 │1973│482.7 │117 │5.65 │
├─────┼───┼───┼────┼──┼───┼───┼────┤
│1952 │1981.4│94 │18.65 │1974│478.4 │97 │4.65 │
├─────┼───┼───┼────┼──┼───┼───┼────┤
│1953 │2118.9│72 │15.10 │1975│448.3 │123 │5.50 │
├─────┼───┼───┼────┼──┼───┼───┼────┤
│1954 │1873.6│94 │17.65 │1976│367.2 │129 │4.70 │
├─────┼───┼───┼────┼──┼───┼───┼────┤
│1955 │1762.0│102 │17.85 │1977│354.7 │139 │4.95 │
├─────┼───┼───┼────┼──┼───┼───┼────┤
│1956 │1620.0│102 │16.55 │1978│311.6 │134 │4.20 │
├─────┼───┼───┼────┼──┼───┼───┼────┤
│1957 │1556.3│88 │13.75 │1979│320.4 │132 │4.20 │
├─────┼───┼───┼────┼──┼───┼───┼────┤
│1958 │1291.5│97 │12.45 │1980│253.7 │125 │3.15 │
├─────┼───┼───┼────┼──┼───┼───┼────┤
│1959 │1356.7│72 │9.80 │1981│217.4 │139 │3.00 │
├─────┼───┼───┼────┼──┼───┼───┼────┤
│1960 │595.7 │52 │3.10 │1982│225.3 │178 │4.00 │
├─────┼───┼───┼────┼──┼───┼───┼────┤
│1961 │859.8 │58 │4.95 │1983│271.2 │174 │4.70 │
├─────┼───┼───┼────┼──┼───┼───┼────┤
│1962 │968.3 │64 │6.15 │1984│345.0 │216 │7.45 │
├─────┼───┼───┼────┼──┼───┼───┼────┤
│1963 │918.3 │70 │6.40 │1985│367.4 │192 │7.06 │
├─────┼───┼───┼────┼──┼───┼───┼────┤
│1964 │747.1 │78 │5.80 │1986│313.2 │200 │6.26 │
├─────┼───┼───┼────┼──┼───┼───┼────┤
│1965 │608.9 │96 │5.85 │1987│268.2 │215 │5.78 │
├─────┼───┼───┼────┼──┼───┼───┼────┤
│1966 │529.0 │113 │5.95 │1988│236.8 │206 │4.87 │
├─────┼───┼───┼────┼──┼───┼───┼────┤
│1967 │635.7 │122 │7.75 │1989│220.6 │192 │4.24 │
├─────┼───┼───┼────┼──┼───┼───┼────┤
│1968 │728.6 │108 │7.85 │1990│209.3 │218 │4.57 │
└─────┴───┴───┴────┴──┴───┴───┴────┘

说明:1924年-1929年、1931年-1936年均为年平均数。
(二)产量
抗日战争前1931年-1936年, 山东省谷子平均亩产90.7公斤,总产20.26亿公斤。
新中国建立后, 谷子的亩产经历了浮动、稳定、上升3个阶段。50年代受气候、病虫
所左右, 亩产徘徊于70公斤~100公斤。60年代初因“左”的错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而跌到50公斤~60公斤。 60年代中期回升,以后基本稳定在100公斤以上。1981年后
增长迅猛, 1984年开始突破200公斤,1990年亩产达到218公斤。谷子总产则除了197
0年前后稍有回升外,基本上是逐渐下跌的,最高的1952年为18.65亿公斤,80年代末
期不到5亿公斤。见表4-8。

三、品种资源
山东省谷子品种资源丰富, 1954年-1958年共征集2894份,其中本省2768份,省
外引入126份。经多年整理归并,有681个品种编入了《中国谷子品种资源目录》。
(一)地方品种
山东谷子有一批具有突出特点的地方品种。如亩产可达350公斤~500公斤的红苗
母鸡嘴(鲁中)、泰安三变色、齐河竹竿青,糯性的鲁南白粘谷、博山野鸡翎、邹平黄
秫谷、兖州龙爪粘谷,抗盐耐瘠的惠民抗碱谷,特早熟的鲁中南崩谷子等。最为驰名
的是金谷和龙山小米。
金谷: 包括齐头黄、齐头钻、菠菜根3个品种,产地金乡县。从清代康熙年间金
谷米即被列为贡米。米色金黄,性粘味香,居全国四大名小米之首,80年代末种植面
积5000亩左右。
龙山小米:品种以东路阴天旱为主,产地章丘县龙山镇一带,为国内四大名小米
之一,列为历代贡米,米粒大而圆,色泽金黄,80年代末种植1500亩左右。另有“章
丘黑汉腿”也属龙山小米,亩产可达350公斤左右,品质稍逊于“东路阴天旱”。
(二)引进和选育品种
1. 主要引进品种:50年代引进燕京811、华农4号;70年代引进豫谷1号、“青到
老”(河北沧州)、冀谷32、新农724等品种。
2.主要选育品种:50年代选育的品种有:金线子谷、东风谷、小毛青、阴天旱;
60年代选育的品种有:柳条青、鲁金1号。70年代选育的品种有:鲁金5号、鲁谷1号、
鲁谷2号至4号。 80年代选育的品种有鲁谷5号、鲁谷6至9号、昌潍62、昌潍69、昌潍
74至75、 诸辐1号、聊农3号、聊农6号。其中鲁谷2号适于夏谷区种植,鲁谷5号适应
性广,全省最大推广面积达60万亩左右,鲁谷9号适于在谷锈病易发地区种植,聊农3
号适于鲁西北夏播,聊农6号适宜高肥水条件种植,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四、栽培技术
山东传统的种植制度是春播谷子与其它作物构成二年三作,即春播谷子-小麦-夏
播玉米、大豆(单作或间作)制度。在一年两熟的肥沃水浇地上,以栽培小麦为主的,
多在小麦前后茬种夏播谷子,或谷子、夏玉米隔年与小麦轮作。
(一)传统栽培技术
春播谷子的整地施肥同一般旱作粮田。播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方法因各
地耕作习惯、播种工具等不同而异,多数为耧播,也有用犁(或锄)开沟,人工撒种,
行距30厘米~40厘米, 每亩播种0.25公斤至0.5公斤,播后用砘子镇压或用脚踩压,
地干增加镇压次数。 4~5叶间苗,7片叶定苗,旱田每亩留苗3.8万~4万株。留苗方
式分为单株匀散留苗和小墩短距(一锄板宽)留苗。一般中耕2~3次,追肥1~2次。夏
谷在麦收后整地, 一般6月上旬到月底播种结束。先灭茬、沟播或平播,播后及时镇
压,3片叶间苗、6~7片叶全部定苗。留苗4万~5万株。
(二)栽培技术改进
50年代后,谷子栽培技术有很大改进。
1.改春播为夏播:随着种植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夏播谷子面积
逐年扩大。夏谷以生育期较短的品种,麦收后抢时灭茬播种,或在肥地麦行间套种,
9月上中旬可以收获。1956年夏播面积123.6万亩,占谷子播种面积7.5%。60年代夏播
面积约占40%。1972年后夏播面积猛增,至80年代末约占80%。
2. 改农家品种为良种:50年代就选育推广231、东风谷、小毛青、枪鞭穗、齐头
白等良种, 开始品种更新。60年代-70年代又选育和引进了一大批春夏播品种,促使
谷子亩产稳定增长。
3.改单施有机肥为增施化肥:传统种植谷子施肥,主要是厩肥,其次是鸡羊粪、
炕洞土、老屋土、饼肥,随犁沟施。有的地区将人粪干、鸡羊粪捣细过筛用“粪耧”
集中施肥。60年代后期起随着化肥工业发展,除施农家肥外,在谷子孕穗、抽穗、灌
浆等生育期适当追施化肥,一般亩追标准氮肥10~20公斤。春谷并基施氮磷化肥。
4.改旱作为灌溉:谷子虽较抗旱,但传统种植不浇水,且以春谷为主,往往因旱
影响孕穗。70年代以后,有灌溉条件的都在孕穗前和地旱时及时浇水,对保穗保产起
了重要作用。
5.改单一种植为间作套种:山东省历史上谷子基本上都是纯作。70年代-80年代,
黄河以北地区有以春谷与夏谷间作,绿豆与谷子间作、谷子与花生间作;在水肥条件
较好的一年两熟地区,以及轮作蔬菜的地方,有在小麦开始灌浆时套种谷子,麦收后
进行间苗。
(三)病虫鸟害及防治
1.主要病害:有谷瘟病、黑穗病、谷锈病、红叶病和白发病等。农业防治措施为
采用抗病品种和轮作换茬。 物理、化学防治措施,50-60年代多用温水浸种、福尔马
林浸种、赛力散拌种等,70年代用代森锌、石硫合剂,80年代改用“拌种双”、“多
菌灵”、“五多合剂”等拌种。
2.主要害虫:苗期有蝼蛄、蛴螬、金针虫、拟地、地老虎等地下虫,中后期有
粟灰螟、玉米螟、粘虫、粟穗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防治的主要措施:80年代
以前用有机氯制剂毒谷、毒土、喷粉、喷雾防治;有机氯农药停产后,改用1605、辛
硫磷和菊酯类农药防治。对地下害虫采用拌种,对蛀茎害虫用颗粒剂,对穗虫喷雾。
此外,谷子成熟期易遭鸟害,尤以小片零星种植为重,除用人工看护驱鸟外,尚
无良法。

五、购销与加工
(一)征购与比价
1.征购:谷子征购数量,因总产量不断萎缩而相应大幅度减少。50年代每年征购
3亿~4亿公斤; 征购最高年份1958年为5.51亿公斤。1972年后降至1亿公斤以下。19
80年后降至2000万公斤以下; 最低年份1981年仅625万公斤,仅及1958年的4.1%。19
85年以后,按国务院规定,鲁政发[1985]32号文件明确粮食中仅对小麦、稻谷、玉
米实行合同定购,谷子退出征购。
2. 谷子与其它粮食比价:山东省自1950年至1990年谷子综合平均收购价上涨4.1
倍,同期小麦上涨3.3倍,玉米上涨3.5倍,高粱(因酿酒) 上涨4.3倍,绿豆(因奇缺)
上涨11.1倍。谷子的价格上涨幅度与小麦、玉米比,没有充分反映出面积、总产的大
幅度压缩及其本身的价值。再从谷子和玉米的比价来看,三年恢复时期平均价格之比
为1∶1.09,“七五”时期为1∶0.94。谷子较玉米、小麦产量低,价格悬殊不大,也
是面积下降的原因之一。
(二)销售
1972年以前谷子国营销售量没有单列。 1972年为11018.5万公斤,1981年后降至
2000万公斤以下,1990年为114.5万公斤。
(三)加工
山东省谷子除制作米面主食外,作为商品加工,以济南糖酥煎饼为首。济南糖酥
煎饼始于1931年开设的济南德顺斋煎饼铺,由泰安来济的王维康创制。70年代“胜利
牌”和“九顶塔牌”糖酥煎饼销往10多个省市。此外还有长清县孝里米粉、沾化县古
城油粉、东平县东平煳粥等地方小吃和冠县名产“元庄五粮甘醋”,也以小米为原料。
谷草是大牲畜的优良饲草,也用以编苫子,谷糠用以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