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粮食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70&run=13

粮食作物是山东最古老的作物门类。粟的栽培至迟在距今6500年左右已经开始,
比最早的经济作物大麻要早1500年左右。黍、稻的栽培,也始于新石器时代中后期。
大豆和小麦的栽培至迟从春秋后期始,当时麦居次要地位,自西汉起小麦生产渐盛。
绿豆栽培至迟在公元6世纪前、 高粱至迟在13世纪前也已开始。明、清时又引进玉米
和甘薯,连同原来的粮食作物,形成了山东近现代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
粮食生产一直是农田经营的最主要项目。 民国初期1914年-1918年不完全统计资
料, 仅小麦、高粱、大豆、谷子4种当时主要粮食作物,合计年播种面积即达8500万
亩以上。抗日战争前的1931年-1936年和1949年,粮食作物都占作物播种总面积90%左
右,占耕地85%左右。到1990年,粮食作物仍占作物播种总面积74.9%,占耕地63.8%。
粮食种植结构演变动态是小麦、玉米面积比率逐渐上升,高粱、谷子、大豆从60年代
中期以后大幅下跌,甘薯比率在60年代升至高峰并持续十多年后回落,小杂粮在70年
代被大幅调减。30年代抗日战争前和50年代前期,小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三分之
一左右,玉米不足10%,大豆、高粱、谷子合计占45%左右,小杂粮3%以上。到1990年,
小麦超过50%,玉米近30%,大豆、高粱、谷子仅占8%,小杂粮不足1%。
建国后42年间粮食产量的增长,从100亿公斤左右到1971年超过150亿公斤,经历
了22年,而后到1975年超过200亿公斤只用了4年,到1984年超过300亿公斤也只经历9
年,又用6年时间,到1990年跃过350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