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科学技术交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212&run=13

一、建国前的科技交流
据史料记载,1872年美国牧师尼维斯在烟台兴办果园,引进西洋苹果13个品种、
大樱桃8个品种。 这是近代山东与国外进行农业科技交流之发端。以后又相继 传入
美国大花生、荷兰黑白花奶牛、美国陆地棉、瑞士“莎能”奶山羊以及化学肥料等。
1905年山东道员余恩诒由美国圣鲁伊斯城购棉种5包, 共1500磅,在山东分发试种。
1906年济南农林学堂成立,聘日人为教习,讲授日本农牧科技知识。1908年德人与中
国学部合办青岛特别高等学堂,设有农林科,并附设胶澳农事试验场,在农业、林业、
畜牧业方面曾引入较多外国优良品种, 系山东早期农业多学科的试验单位之一。 1
914年山东省行政公署令岱山道、 岱南道、济西道的25个植棉区设农事试验场,广泛
试种美棉。 1921年山东省实业厅颁发《山东省种植美棉奖励章程》,令山东4道尹和
107县知事“一体遵照”。1922年7月田中玉、许德一、黄炎培、梁启超等在济南召开
的全国农业讨论会上就中国农业问题演讲时,介绍了美国农业状况。1931年美国洛夫
博士到山东参观,对《旱农》、《碱地改良》、《农业改良》作了学术讲演。1933年
美籍学者温菲德到山东考察有机肥料。1935年美籍学者梭颇与中国学者周昌芸合作,
概查了山东土壤。上述科技交流活动对山东省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启蒙和推动
作用。

二、建国后的科技交流
新中国建立初期,山东省与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种植业品种资源、
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化、乡村发展等方面有交流活动,但为数不多。1979年改革开放
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内容涉及农牧业各个领域。通过广泛的科技交流,山东
省农业科研、教育系统与外国的相关机构建立了较密切的关系,增进了对外国农业科
研、教育水平及动态的了解,对提高山东农业生产、科研、教学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一)出国考察
1952年-1990年山东省农业科技出国考察人员共90批、243人次。其中1978年底前
出国考察的14批、30人次,占出国考察总批数的15.6%和总人次数的12.3%,包括建国
初期随中国农民参观团赴苏联参观访问的山东省劳动模范吕鸿宾等9人(其中栾培成病
逝莫斯科) ,和随国家代表团组赴苏联、日本、保加利亚、法国、墨西哥、南斯拉夫
等国考察果树、 棉花、玉米、小麦、农业科研等内容的专家10人。1979年-1990年派
出考察人员76批、 213人次,占建国以来派出考察人员总批数的84.4%和总人次数的8
7.7%。在改革开放的12年中,全省农业系统派出的团组先后考察过37个国家,即朝鲜、
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苏丹、越南、法国、也门、意大利、荷兰、保加
利亚、联邦德国、美国、日本、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厄瓜多尔、
加拿大、英国、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匈牙利、阿尔及利亚、菲律宾、瑞士、墨西哥、
捷克、塞内加尔、希腊、波兰、巴西、科特迪瓦、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出国考
察的内容有棉花、花生、蔬菜、果品、花卉、农膜、畜牧、农牧产品加工、作物种质
资源和育种、地膜覆盖技术、农业科技教育、农业政策、生产管理及农产品流通等。
在进行考察科技交流中,有的还互相赠送农作物种子。1984年梁步庭省长率山东省友
好代表团前往日本和歌山县访问,签署山东省-和歌山县友好省县关系协议书,并赠送
给日方鲁西黄牛种公牛1头,1986年3月派专人将牛送达和歌山县。
(二)出国进修和合作研究
新中国建立至1990年底, 省农业厅、省农科院、莱阳农学院派出各类专业人员8
4批、106人次到国外对口进修培训(包括合作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派出102人次,其
中攻读博士、 硕士研究生49人次,访问学者及进修生53人次。上述人员除1人外全部
为改革开放后派出,先后到苏联、日本、美国、芬兰、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泰
国、加拿大、丹麦、联邦德国、印度、法国、墨西哥、秘鲁、英国等国家。进修内容
有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稻作技术、土壤农化、计算机培训、农业昆虫病
毒、畜禽饲养、疫病防治、果品加工等。不少进修人员回国后参加国家级或省部级重
点课题研究,成为课题主持人并获得突出成绩。如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徐培文,曾赴
荷兰国家育种研究院进修两年,并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七国考察,因工
作成绩优异,成为欧洲马铃薯学会唯一的中国会员,回国后在大蒜脱毒速繁技术研究
方面取得突破。在合作研究方面,主要有山东省与法国开展的小麦育种合作研究;与
加拿大联合进行的平衡施肥的试验和开发;与荷兰、日本的有关公司进行的合作制种。
通过进修和合作研究,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素质,推动了山东农业教育和科技进步。
(三)接待外国来访科技人员
新中国建立后,山东省接待外国代表团组来访工作始于50年代,至1990年底共接
待外国各类农牧业代表团组836批、2886人次,分别来自42个国家、9个国际组织。其
中1978年底前来访的39批、 227人次,占来访总批数的4.7%和总人次数的7.9%。主要
有50年代到山东考察的原苏联土壤学家柯夫达和吉里扬诺夫、畜牧专家赫罗萨依诺夫。
1976年10月,国际树木协会副主席、英国东茂林果树研究站管理委员会和研究协会领
导成员、著名水果栽培专家汤普赛脱教授到山东考察苹果科研、生产及品种资源和砧
木资源的利用情况。 1977年6月,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部主任、美籍著名植物
学家、小麦育种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尔曼·勃劳格,考察山东小麦育种和丰产栽
培情况,山东赠其15个小麦栽培品种。这一时期来访的国家有15个,即苏联、朝鲜、
日本、南斯拉夫、匈牙利、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墨西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
缅甸、坦桑尼亚、加拿大、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的主要内容有农业科研、小麦育
种、烟草生产、玉米杂交、高粱杂交、蔬菜栽培技术、旱田种植技术、果树、园艺、
畜牧业等。
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贯彻改革开放方针,1979年-1990年的12年间,到
山东进行考察访问的外国代表团组猛增至797批、 2659人次,占建国以来来访总批数
的95.3%和总人次数的92.1%。 这一时期来访的有9个国际组织和35个国家,即联合国
粮农组织、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技
术合作部、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欧洲共同体、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朝鲜、日本、美国、墨西哥、南斯拉夫、澳大利亚、孟加拉
国、丹麦、法国、荷兰、英国、联邦德国、津巴布韦、波兰、匈牙利、泰国、加拿大、
芬兰、意大利、卢旺达、斯里兰卡、尼泊尔、瑞士、秘鲁、尼日利亚、新西兰、保加
利亚、奥地利、捷克、伊朗、科威特、埃及、乌拉圭、苏联、巴西。考察和交流的内
容涉及农业科研、果品生产、畜禽养殖、农药试验、植物检疫、环境保护、蔬菜栽培、
果树栽培、茶叶加工、肉牛生产与开发、土壤分类与研究、动物营养技术以及园艺等。
这一时期来访的特点是国家多、团组多、人数多。来访者中有国家政府官员、农业科
研和生产管理人员、企业代表、农牧专家、学者、教授等。通过来访考察进行学术交
流、举办专题讨论会,并探讨合作研究项目。
(四)引进人才与技术
1.引进人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省通过与国外的交流,积极开展人才
引进工作。 省农科院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邀请5
0多名农业专家进行农作物、 蔬菜、果树、饲料作物、育种栽培、畜禽育种与饲养管
理、疫病防治以及生物技术研究的指导工作。日本禽病专家古田贤治博士被聘为农科
院研究顾问、美国植物遗传专家梁学礼、谷物化学专家沈运德(女)被聘为农科院名誉
研究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乔治·黑雷斯博士被聘为高级顾问。通过他们又邀请了
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到山东工作。此外省农科院还邀请美国育种专家韦沃、法
国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凡、美国棉花植保专家詹姆斯等到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指导工作。
1980年山东农业大学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农学院建立校际交流关系,至1990年,山东农
业大学已邀请该院22位教授、 专家前来讲学,并聘请该院库茨和宜树基教授和其他4
名外籍教授为山东农业大学名誉教授。
2.引进良种及技术设备: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年12月农业部从美国购入美棉种
子一批, 华东农林部分配给山东省农林厅推广种植,增产显著。1952年3月,农业部
拨给山东省苏联骑乘纯血种公马10匹,在广北、潍北、寿光、无棣、庆云等地建立马
匹人工授精配种站, 改良当地民马。1953年-1957年,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山东省先
后从苏联、 匈牙利、波兰、捷克等国家引进拖拉机700台,这些国家也先后派技术人
员到山东举办训练班,传授农机使用技术和到各拖拉机站进行技术指导,国家农业部
的苏联顾问,曾多次到山东省建立的第一个拖拉机站(胶县拖拉机站)进行技术指导。
改革开放后引进工作加快。1979年引进地膜覆盖技术,1980年用于西瓜、棉花、蔬菜、
烟草等作物,覆盖面积325.6万亩,1990年扩大到728万亩。80年代从加拿大、美国、
英国、德国、荷兰、匈牙利引进良种蛋鸡、肉鸡及其饲养设备和饲料生产线;从联邦
德国引进谷物种子精选机;从南斯拉夫、波兰引进2000吨~3000吨级风冷式低温库;
从罗马尼亚引进葡萄酒生产线和罐头生产线以及以国际招标形式引进种子加工机械。
省农科院引进农作物种质资源2000多份;从澳大利亚引进耐盐牧草和优良水果品种,
全部采用国产设备、 引进国外SPF种鸡蛋,聘请外国专家现场指导,建成山东省第一
个SPF鸡群。
(五)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980年10月至1990年底,山东省共派出15批、22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5次,其
中在外国召开的6次,在国内召开的9次。详见表8-5。

山东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情况表
表8-5
┌────┬────┬───────────────┬──┐
│时间 │地点 │会议名称及内容 │参加│
│ │ │ │人数│
├────┼────┼───────────────┼──┤
│1980.10 │菲律宾 │国际烟草会议 │1 │
├────┼────┼───────────────┼──┤
│1983.7 │中国长春│中美第二次大豆科学讨论会 │1 │
├────┼────┼───────────────┼──┤
│1984.5 │中国苏州│中澳农业区划学术讨论会 │1 │
├────┼────┼───────────────┼──┤
│1985.5 │中国济南│国际盐渍土改良学术讨论会 │5 │
├────┼────┼───────────────┼──┤
│1986.9 │中国北京│第十届国际玉米螟学术讨论会 │1 │
├────┼────┼───────────────┼──┤
│1986.9 │中国沈阳│国际高粱学术讨论会 │2 │
├────┼────┼───────────────┼──┤
│1986.11 │中国广州│第二届国际赤眼蜂及其他卵寄 │1 │
│ │ │生蜂学术讨论会 │ │
├────┼────┼───────────────┼──┤
│1988.7 │加拿大 │第18届国际昆虫学术会 │1 │
├────┼────┼───────────────┼──┤
│1988.9 │中国北京│国际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及 │2 │
│ │ │利用学术会议 │ │
├────┼────┼───────────────┼──┤
│1988.10 │匈牙利 │第4届国际养兔学术会议 │1 │
├────┼────┼───────────────┼──┤
│1989.8 │日本 │第14届国际土壤学术研讨会 │1 │
├────┼────┼───────────────┼──┤
│1989.11 │中国南京│国际食用菌学术讨论会 │1 │
├────┼────┼───────────────┼──┤
│1990.9 │巴基斯坦│亚洲玉米第四次会议 │1 │
├────┼────┼───────────────┼──┤
│1990.10 │印度 │亚太地区棉花杂优利用专家座谈会│2 │
├────┼────┼───────────────┼──┤
│1990.10 │中国北京│北京国际棉花学术讨论会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