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207&run=13

这个时期的经营管理主要任务是训练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计,帮助合作社记好帐,
算好帐, 搞好财务管理工作。在办社初期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缺乏会计人员。1952年1
1月26日,中共山东分局农村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三次农业生产互助合作会议时,提出:
“开办农业合作社会计训练班,研究与改进合作社财务制度,试行简单的成本核算”。
莒南县高家柳沟村1954年办社时,由于找不到记帐员,算不清帐,影响了社员的办社
信心,团支部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举办记工学习班和会计学习班,初步解决了记工算
帐问题, 提高了干部群众的办社信心。 他们的经验被收录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编印的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泽东主席作了批示:“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
普遍地仿办,各级青年团组织应当领导这一工作,一切党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中
共临沂地委1954年2月8日至12日训练各县会计辅导员,接着在行政干校举办第一期农
业生产合作社会计训练班培训845人, 为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创造了有利条件,该训
练班编写的教材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省推广试用。
1954年下半年,中共山东省委把训练合作社会计交农业行政部门主管,省农林厅
确定农政处(后改为农业合作局) 分管此项工作。1954年7月省农林厅召开第一次全省
会计辅导工作会议,以会代训,各专区建设科会计辅导组长及部分县会计辅导员参加,
共80余人。 此次会议为全省建立农业合作经济会计辅导队伍奠定了基础。1955年1 0
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决议》中,明确规定“农业行政部门应该注意训练
大量的会计人才,并且逐步地配备足够的会计辅导员,巡回指导各社改进会计工作,
建立会计制度”。农业部组织编写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计教材》初级本和中级本两
本全国统用的教材。 1956年4月11日,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执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勤俭办社的联合指示〉的指示》,强调指出:“为了迅速地
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与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各县人民委员会的农业局应设立会计
室, 切实加强会计辅导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山东省省、地、县3级都陆续
地建立了会计辅导组织,省农业厅农业合作局负责全省会计辅导工作,地、县农业局
设会计辅导组(室),各区也都配备了会计辅导员。这个时期,会计辅导组织的主要任
务是训练农业合作社的会计,帮助合作社建帐、清帐、结帐,建立财务制度,并逐渐
向全面经营管理延伸。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成立会计辅导员训练班,训练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计
根据1955年8月17日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从1955年到1958年春季农业合作化的发
展规划(草案) 》,省农林厅于1956年3月份在省农林干校成立会计辅导员训练班,为
专区和县培养会计教员,各地区农校也大都建立了农业合作社会计训练班,各县有的
在中学设班, 有的单独成立会计训练班。省会计辅导员训练班自1956年4月到1958年
先后办过5期, 每期360多人,学期6个月。第一期学员是根据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局
通知,从各有关单位抽调具有会计知识的青年干部,结业后由厅分配到各专区、县任
会计教员或会计辅导员。此后几期是培训在职辅导员。专区训练县区会计辅导员或会
计教员,县训练农业社会计员。这项工作为提高会计素质、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贯彻
勤俭办社方针,改善经营管理,巩固发展农业社起了重要作用。

二、处理入社、并社、转社中遗留的一些政策性问题
1955年和1956年全省掀起入社、并社、转社的高潮,大多数合作社帐目未清,很
多政策性的问题未来得及处理。这个时期会计工作除去做好记帐算帐工作外,又增加
了按照社章规定清理结算入社、并社、转社工作中遗留的这些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会
计辅导工作的任务也随着增加这些内容。

三、从探索研究评工记分方法入手,改善经营管理
按照演变发展过程,先后试行、推广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死分死记
办社初期大都是按照社员的年龄大小,体力强弱,技术高低,分别男女确定基本
分, 一般是男劳力分高,女劳力分低,社员每出工1天就按基本分记工,年终按工分
计算劳动报酬。这种方法被称为“死分死记”。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弊病:出工不出
力,农活进度慢;男女同工不同酬;同等劳力,干多干少,工分一个样,不利于调动
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二)死分活评
为了弥补以上缺陷,在死分死记的基础上加上活评内容。即在干完活后在地头上
或晚上(也有10天、半月)进行评工,对干活多、质量好的社员加分,对干活少质量差
的社员减分。在评工会上往往是拉不开情面,评不起来,或者评谁减分,引起争吵。
这个办法虽推行但多流于形式。
(三)制订劳动定额,按定额记分
把各种农活分门别类,按1个中等劳动力,劳动1天所能完成的农活质量、数量,
作为1个定额(10分工) ,每年春季把定额修订好,向社员公布,经讨论通过后执行,
社员参加劳动,按照完成的定额记工。这种办法避免了死分死记,死分活评的弊病,
简化了记分手续,对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加快农活进度起了积极作用。但有些农
活质量难以检查,定额又与产量不挂钩,所以仍然存有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缺陷。
(四)包工
有些便于计算劳动量的农活,如出猪圈粪、送粪、推土、收麦、运麦等,采取包
工的办法,有的包工到组,有的包工到人。
(五)按件记工
如挖水塘、修水库按土方计工,采石运石按石方计工,编筐编篓按个计工等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几种记工办法,因地制宜,同时选择应用。

四、建立管理制度,把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
(一)制订“一年早知道”
即每年初制订生产计划的时候, 同时订出全年分配预算,把每完成1个劳动日能
分多少钱、多少粮草向社员公布,使社员心里有数,成为奋斗目标,社员称为“一年
早知道”。
(二)制订“两个基本”
即基本劳动日、基本肥料。按照每个社员的身体条件,家务负担情况订出一年应
完成的基本劳动日数;根据各户饲养畜禽情况,以户为单位订出每年向社应交的肥料
数量。并订出奖惩办法,作为社员应承担的基本义务,以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这个
办法在大多数社普遍应用。
(三)“四小管理”
农业社的生产队中,根据农活情况划分若干作业小组,在小组内按10天或半月订
出小段生产计划,包工完成,然后进行检查验收评比。社员把小组作业、小段计划、
小段包工、小段检查评比,称为“四小管理”。这个办法很快被大多数农业社接受。
(四)“三包一奖”、“四个固定”
“三包”即农业社对生产队实行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四个固定”
即农业社对生产队实行劳力固定、牲畜固定、农具固定、地片固定。农业社不能随便
变动。有了这“四个固定”才能保证“三包一奖”的组织兑现。这个办法也被大多数
农业社所采用。
(五)组织会计辅导网,协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956年不到1年的时间,全省高级农业社发展到近5万个,而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却远远落后于农业社发展形势的需要,多数农业社会计员不会记帐、算帐,少数农业
社没有会计员,财务管理相当混乱,严重影响农业社的巩固与发展。为了加强会计辅
导工作, 在全省推广“会计辅导网” 的办法,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会计辅导网”即是根据农业社之间距离较近,5个~10个农业社的会计员组成1个网,
选出会计水平较高的会计员作正副网长,每1个月集体活动1次,会计员带单据、帐簿,
集体办公,互相审查,帮助清帐、结帐,采用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办法,提高会计
人员的业务水平。 省财政专门拨出会计网长经费,每个网长每月补贴3元人民币,作
为误工补贴。 自1956年开始建网,全省约有1万余个会计网,活动一直延续到80年代
初。财政体制下放以后,有些县停发网长费,公社会计辅导员数量增多,会计网活动
逐步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