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农业环境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90&run=13

农业环境保护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一项新兴事业,自70年代后,随着工业“三废”
(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以及农药、化肥等施用量的增加,加之有些地区和单位不
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致使农业生产环境的某些方面受到严重危害。为加强环
境管理和防治污染,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水土保持、工
业“三废”排放、动植物检疫、食品卫生、水和大气污染防治、野生植物和水产资源
保护、环境监测管理、农业环保工作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农业部相应具体制定了
有关农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的一系列条例、规定和标准。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97 3、
1976、 1981、1984、1989年,先后召开了5次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贯彻了中央和
省所制定的有关指示和决定,研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由于坚持“谁污染谁
治理”的原则,随着环保法规的实施,促进了全省环保工作的开展。山东农业环境保
护工作,遵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本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目标,结合农业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实际,逐步开展了农业环境质量监测、农业环保科研、环境污
染的治理和法规管理等工作,经历了由单一治理到综合治理,进而促进了生态农业的
发展。从1949年-1990年山东省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初始阶段(1949年-1979年) 。这一时期,主要是针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盐渍
化以及林木破坏、草场退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初步开展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
作。主要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整地改土、兴修水利等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由于当时农业生产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全面发展,致使农、林、牧、副、
渔比例失调,农业生产发展缓慢。7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三废”排放量及农药、化
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又因缺乏专门管理体制,农业污染事故不
断发生,成为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
农业环保体系建设阶段(1980年-1985年) 。山东农业环保体系建设始于1980年,
1980年7月, 省农业厅在科教处设立了农业环保科,同年10月29日经省编委批准正式
成立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具体负责农业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1981年8月,
省农业厅与省环保局联合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 讨论修订了
《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六五”规划和十年设想(草案)》,初步明确了全省农业环境
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此后,每年召开1次农业环保工作会议,并积极开展农
业环境保护基础性调查研究工作。 先后完成了《济南污灌区农业环境质量普查》 、
《山东省主要农业土壤和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有毒元素背景值研究》、《黄河下游
平原潮土区域主要农业土壤和粮食作物中有毒元素环境背景值研究》、《全省小麦、
玉米、稻谷中六六六、DDT抽样调查》等。通过监测发现,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六六六、
DD T等高残留农药,加剧了农田土壤和农畜产品的污染。从1983年开始停止生产、使
用有机氯农药,逐步推广了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新型农药和生物防治措施。1984年,山
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编报了《1983年度山东省农业环境质量报告书》,首次比较
全面、 系统地报告了山东省农业环境的基本状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1984年-1985
年,还进行了农业环境预测研究,提出了《2000年山东省农业环境预测及对策研究报
告》,为深入开展农业环境管理及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至1985年,山东
省的农业环保工作开始步入正轨,省农业环保站有专职人员18人,地市县农业部门内
已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过去那种长期忽视环境污染的状况,已
逐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法制化管理与综合治理阶段(1986年-1990年) 。这一时期,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
工作,由单一治理扩大为综合治理,由抓基础性的污染调查研究,转为按照环境规划
要求,加强环境立法,强化监督管理,农业环境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促进了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一是法制化管理不断加强。 此期,省人大、省政府颁布了8个环境保护法规,省
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组织起草了《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全
省试行了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农业环境监测报告、农业环境质量年报等3项报告制度。
与此同时, 全省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开展了农业商品基地农畜产品例行监测, 完成了
《1989年度山东省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调查》,并在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
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是工业污染防治进展明显。据统计,“七五”期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由
1985年的10.5亿吨下降到1990年的8.8亿吨,工业废水外排达标率由1985年的32%,至
1990年提高到42%,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排放量比“六五”期间减少了30%。生产工艺
废气净化率由1985年的52%上升到1990年的64%,工业粉尘排放量平均每年递减2.8%。
三是重视了用生态观点管理和保护环境。从1985年开始,山东省先后在山区、丘
陵、 平原、滨海、城郊等不同区域建立了150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生
态农业试点,其中五莲、临淄、桓台、泰山等县区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省级
试点30个,包括生态地区1个、生态县3个、生态自然流域1个、生态乡镇4个、生态农
场1个、 生态村20个。各地对试点单位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优化设计生态农业模式,
积极采取生物控制、系统种群结构控制、物质循环利用等一系列生态农业工程技术措
施,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取得了显著
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农业环境监测
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自1980年建立以来,为掌握全省农业环境质量状况,
组织有关单位或参加部及省的协作组,先后开展了多次农业环境调查研究和监测工作。
随着环境监测手段和监测力量的不断加强,监测范围和项目逐年扩大增加,为环境管
理提供了依据。
1980年8月至1981年9月,按照农牧渔业部的部署,农业厅会同济南市农业局、省
劳动保护研究所、山东医学院等单位组成协作组,对济南污灌区水、土、大气、粮菜、
人体6项环境要素进行了农业环境质量普查,共采集各种样品427个,做了1805项分析,
并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写出了《济南污水灌区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1982年,省农业环保站对惠民、淄博、济宁、青岛、菏泽、临沂等地市的重点区
域,进行了污染状况和水土流失状况的调查,写出了《山东省环境污染状况和临沂地
区水土流失调查报告》。
1984年-1986年, 省农业环保站会同山东农业大学、济南市农科所、青岛市农科
所,承担并完成了《山东省重点地区农田环境质量状况及其防治措施研究》,共调查
6个地(市) 、47个县(市、区),面积2.65万平方公里,调查研究的内容为主要农业土
壤及粮食作物中有毒元素背景值,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残留动态和重点地区农业环境
污染状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1985年7月,省农业环保站成立了污灌调查组,先后对全省14个市(地) 的76个重
点县(区)进行调查,初步摸清了全省主要污灌区污灌面积和污灌对环境的影响。
1988年,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的要求,省农业环保站在全省15个市(地)、50个县
(市),开展了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工作,到1989年底编制了《山
东省农业环境质量报告书(1989年度)》。
1988年-1990年, 省农业环保站先后对济宁市郊区麦田污染、济南生产资料公司
农药仓库爆炸造成的水土污染、海阳和齐河的土壤污染、滨州的油污染等50多个污染
事故的样品监测,并对济宁市郊区、海阳、东阿、滨州4个污染事故提出了仲裁意见。
通过调查研究和监测,山东农业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是:
(一)农用水质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进入80年代以后,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据
统计, 全省县属以上企业废水排放量每年9亿吨~10亿吨,全省乡镇村办企业废水排
放量约为1.4亿吨。 1983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11.09亿吨,1990年增至13.66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76亿吨。 经过处理的废水3.25亿吨,处理率37%。处理后达
到国家排放标准的1.5亿吨,达标率46%。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量为3.5亿吨,
占排放总量的39.9%。 工业废水中超标的主要污染物有化学耗氧量、挥发性酚、氰化
物、硫化物、悬浮物、六价铬、石油类。该7项污染物质的污染负荷比占90%以上,这
些废水排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据1985年对全省66条大小河流、30座大
型水库、 21处堰闸站及南四湖、大明湖共114处水质的监测分析,全省河流、水库、
湖泊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一级标准的占9%, 比1980年减少29.3%;符合二级标准的
占43.2%, 比1980年减少27.8%; 符合三级标准的占40.5%, 比1980年减少17.1%。1
989年,采用17个污染项目对全省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水质进行综合监测,小清河、
朱龙河、孝妇河、淄河、虞河、潍河、弥河、白浪河、老运河等所测断面多为严重污
染。昭阳湖属严重污染,麻大湖、大明湖属重污染,南阳湖、独山湖属轻污染,地表
水的污染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下水质,对全省地下水源构成严重威胁,有些地区地
下水因受到污染,影响生活饮用。山东省“七五”期间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见表7-26。

山东省“七五”期间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表
表7-26
┌──┬─────────────────────────────────────────┐
│年度│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
│ ├───┬───────┬─────────────────────────────┤
│ │总量 │其中 │污染物量 │
│ │ ├───┬───┼───┬──┬──┬───┬──┬──┬──┬───┬──┤
│ │(万吨)│处理量│达标量│COD │酚 │油 │氰化物│汞 │铅 │砷 │六价铬│镉 │
│ │ ├───┼───┼───┼──┼──┼───┼──┼──┼──┼───┼──┤
│ │ │(万吨)│(万吨)│(吨) │(吨)│(吨)│(吨) │(吨)│(吨)│(吨)│(吨) │(吨)│
├──┼───┼───┼───┼───┼──┼──┼───┼──┼──┼──┼───┼──┤
│1986│98193 │18263 │26504 │612152│944 │4167│380 │0.54│16 │19 │126 │0.40│
├──┼───┼───┼───┼───┼──┼──┼───┼──┼──┼──┼───┼──┤
│1987│93811 │23271 │30867 │666851│639 │3618│278 │0.25│24 │31 │116 │0.58│
├──┼───┼───┼───┼───┼──┼──┼───┼──┼──┼──┼───┼──┤
│1988│97136 │27713 │34893 │691159│537 │5070│247 │0.52│10 │41 │83 │4.12│
├──┼───┼───┼───┼───┼──┼──┼───┼──┼──┼──┼───┼──┤
│1989│91360 │30002 │34429 │582898│582 │3883│195 │0.87│8 │73 │99 │4.16│
├──┼───┼───┼───┼───┼──┼──┼───┼──┼──┼──┼───┼──┤
│1990│87631 │32494 │35007 │716992│621 │2118│161 │1.08│13 │16 │104 │2.32│
└──┴───┴───┴───┴───┴──┴──┴───┴──┴──┴──┴───┴──┘

(二)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1.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山东使用化学农药已有40多年的历史,农药残留是导致土
壤污染的重要因素。山东省从50年代初期直到80年代初,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年用
药量由1952年的655吨,至1982年增加到147496吨,增长224倍。亩用药量由50年代的
0.11公斤、 60年代为0.33公斤、70年代增加到1.66公斤,其中使用的六六六、DDT等
低效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占60%以上,造成了全省农田土壤的严重污染。据山东农学院、
省农业环保站1980年-1982年监测, 全省土壤中六六六、 DDT的检出率均为100%。自
1983年国家禁止生产使用有机氯农药以来,山东开始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
菊酯类等新型替代农药, 农药使用量也由80年代初的年近15万吨下降为7万吨左右,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相应减少。据1988年对济南、淄博、烟台、泰安、枣庄、菏泽六地
市的调查, 农田土壤中六六六虽有检出,除个别样点外均无超标;DDT残留多数地区
已很少检出。 但因有些菜田继续使用有机氯农药,菜田土壤中六六六,DDT的检出率
仍为100%,而且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土壤农药残留含量状况见表7-27。

土壤农药残留含量状况表
表7-27
┌──┬──────┬───────────────┬───────────────┐
│年度│监测 │六六六 │DDT │
│ │地点 ├───────┬───┬───┼───────┬───┬───┤
│ │ │检出范围 │平均 │检出率│检出范围 │平均 │检出率│
│ │ │(ppm) │(ppm) │(%) │(ppm) │(ppm) │(%) │
├──┼──────┼───────┼───┼───┼───────┼───┼───┤
│1980│烟台 │0.111~0.61 │0.376 │100 │0.272~0.498 │0.385 │100 │
├──┼──────┼───────┼───┼───┼───────┼───┼───┤
│ │泰安 │0.183~0.233 │0.208 │100 │0.189~0.368 │0.279 │100 │
├──┼──────┼───────┼───┼───┼───────┼───┼───┤
│1982│平原(棉田) │0.082~0.405 │0.244 │100 │0.205~1.943 │1.074 │100 │
├──┼──────┼───────┼───┼───┼───────┼───┼───┤
│ │平原(麦田) │0.133~0.239 │0.123 │100 │0.125~0.719 │0.373 │100 │
├──┼──────┼───────┼───┼───┼───────┼───┼───┤
│ │淄博 │0.00714~0.339│0.110 │100 │0.0131~2.456 │0.284 │100 │
├──┼──────┼───────┼───┼───┼───────┼───┼───┤
│1988│六地市(农田)│未检出~1.036 │0.0964│ │未检出~1.1489│0.1005│ │
├──┼──────┼───────┼───┼───┼───────┼───┼───┤
│ │六地市(菜田)│0.0071~2.910 │0.0506│100 │0.0042~8.880 │0.1445│100 │
└──┴──────┴───────┴───┴───┴───────┴───┴───┘

说明:1.1980年-1982年资料,系山东农学院植保系监测资料。
2.1988年资料,系山东省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济南、淄博、烟台、泰安、枣庄、
菏泽6市地的监测资料。

2.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山东省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也会造成土壤污染,化肥
污染主要是氮素化肥局部地区用量过大,氮磷钾比例失调,造成土壤硝态氮积累,从
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全省化肥使用量,1950年仅4000吨(实物量,下同) ,1952年4万
吨, 1990年高达1021.3万吨, (折纯量为245.5万吨) ,按折纯量计算,其中氮肥占
62.8%、磷肥占14.4%、钾肥占2.8%、复合肥占20%。每亩耕地化肥用量由1952年的0.3
公斤, 1990年增长到99公斤,增加了300多倍。由于氮肥比例偏大,化肥在土壤中的
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60%~70%的化肥残留于土壤中,从而造成土壤污染。据测
定,省内大量使用氮肥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一般达20ppm~30ppm。种植的蔬菜中,硝
态氮含量达200ppm~400ppm, 较一般蔬菜的含量增加1倍~2倍, 个别样品高达
1789ppm。
80年代,有些地方由于使用伪劣磷肥,造成农田污染,致使作物减产或绝产。据
不完全统计, 全省从天津、郑州等地购进的磷肥含三氯乙醛高达1~6ⅹ103pp
m,造成严重污染的农田面积25万亩,土壤中三氯乙醛和三氯乙酸含量高达10ppm以上,
粮食、蔬菜、果树等遭到严重危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
3.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山东由于水资源日趋缺乏,每年约有6000万亩农田受
旱,成灾面积达2500万亩左右。工业废水由于未经净化处理排入河流和湖泊,污水中
有不少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在缺水
地区,利用被污染的河水或湖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致使许多农田和农畜产品受到污
染。 尤以城郊污水灌区污染最重。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全省污灌面积60万亩,198
5年达300多万亩,1989年已发展到450万亩,比1981年增加390万亩。据1981年监测,
济南灌溉区土壤中汞、 镉、铬含量明显高于清灌区对照区,汞最大含量比清灌区高1
45.1倍, 镉高7.5倍,铬高4.45倍,铅高24倍。淄博朱龙河、涝淄河污灌区土壤中氟
含量高达106.96ppm, 高于清灌区含量的105.96倍。因污水中三氯乙醛最高含量达7p
pm,超标13倍,仅1980年博兴、桓台2县麻大湖污灌区有3万亩麦田污染受害,减产粮
食500多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230多万元。
4. 固体废弃物污染:据统计,全省废渣年排放量2500多万吨,城镇垃圾380多万
吨, 历年存积量2.8亿吨,据测定,废渣堆积过的土地及附近农田土壤有毒物质的含
量都较高。 青岛红星化工厂的“铬渣山”附近的农田含镉量高达94mg/kg,农田蔬菜
含镉量也高达0.374mg/kg~0.74mg/kg。
(三)大气质量
随着城市和乡镇工业的发展,山东省废气排放量逐步增长,大气污染呈加重趋势。
1981年全省废气排放量为2903亿标米3。 1985年达到4292亿标米3。 1
990年增加到6685亿标米3,经净化处理的869亿标米3,仅占排放总量的
13.0%, 废气中污染物排放总量为362万吨,其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193万吨、烟
尘121万吨、 工业粉尘48万吨。据1985、1988年对全省主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济宁、潍坊、泰安等受到二氧化硫的严重污染,只有枣庄
市的二氧化硫呈下降趋势。总悬浮微粒和降尘浓度,除烟台市污染较轻外,其它主要
城市都受到严重污染, 呈加重趋势。山东省“七五”期间工业废气排污情况见表7-2
8。

山东省“七五”期间工业废气排污情况表
表7-28
┌──┬───────────────────────────┬───┐
│年度│工业废气排放情况 │粉尘 │
│ ├─────┬───────────┬─────────┤排放量│
│ │总量 │其中 │污染物量 │(万吨)│
│ │(万标立米)├─────┬─────┼────┬────┤ │
│ │ │燃烧废气 │工艺废气 │SO2 │烟尘 │ │
│ │ │(万标立米)│(万标立米)│(吨) │(吨) │ │
├──┼─────┼─────┼─────┼────┼────┼───┤
│1986│18142005 │37106443 │11035562 │1707867 │1290570 │65 │
├──┼─────┼─────┼─────┼────┼────┼───┤
│1987│55118062 │43588483 │11529579 │1729531 │1156687 │50 │
├──┼─────┼─────┼─────┼────┼────┼───┤
│1988│61326284 │49590307 │11735977 │1909246 │1278818 │67 │
├──┼─────┼─────┼─────┼────┼────┼───┤
│1989│64177202 │51300292 │12868910 │1891519 │1295590 │54 │
├──┼─────┼─────┼─────┼────┼────┼───┤
│1990│66851523 │54319647 │12531876 │1929609 │1212546 │48 │
└──┴─────┴─────┴─────┴────┴────┴───┘

由于大气污染对农业环境的严重影响,急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农业造成严重
危害。淄博市南定地区因废气污染严重,大气氟含量日均值超标20多倍,使当地农作
物连年减产。 附近仙洲村因受污染造成绝产的耕地占全部耕地的25%,小麦中氟含量
超标率为83%。 莱芜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污染距离达10公里,使附近作物、果树、山
林等连年遭到危害,厂方每年赔偿农业经济损失20万元。济南市东郊工业区降尘量高
达6 3.6吨/平方公里、 日,超国家标准3倍之多。蔬菜叶面降尘中,3.4-苯并芘含量
高达7122ppb,超国际标准70倍。在蔬菜中苯并芘检出率100%,平均超标准93.8%,最
大值超标42.6倍。1990年夏,海阳县磷肥厂氟气污染,造成桑园受害,桑叶含氟量达
116 ppm,蚕体中含氟量90ppm以上,绝大多数蚕被中毒死亡。
另外,全省已有9个市地不同程度地降了酸雨,其中青岛市降酸雨频率达65.2%,
酸雨PH值平均为4.56,最低值为3.4,严重危害农作物和人体健康。

二、农畜产品质量监测
由于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山东省的农畜产品质量在
较大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人民的健康和对外贸易均产生了一定危害及影响。
据1983年-1989年对全省重点地区的农田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研究和1987年-1989年对全
省20多个农业商品基地县农畜水产品的例行监测。从全局来看,农畜产品污染较轻;
从局部来看,重点污染区农畜产品污染已较严重。主要农畜产品质量调查和监测情况
是:
(一)农产品质量
粮食作物中农药残留状况:据调查,随着有机氯农药使用量的逐年减少,高效、
低毒、 低残留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增加,粮食作物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残留量
呈逐年下降趋势。1977年,山东农学院植保系、省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对烟台、泰安、
济南、 济宁等地区小麦检测,六六六检出率为100%,超标率50%~95%。DDT检出率为
95%~100%,超标率8.1%~12%。1983年,省农业环保站会同省环保局、省粮食厅等单
位对全省26个县、223个乡镇的小麦、玉米、稻谷中的六六六、DDT进行抽样测定,其
中小麦六六六检出率为98.78%,超标率11.14%;DDT检出率为15.11%,超标率1.36%。
玉米六六六检出率为98.16%,超标率2.86%;DDT的检出率未超标。稻谷六六六检出率
为85.83%, 未超标;DDT检出率为9.38%,未超标。1987年-1989年,省农业环保站对
全省20个县(市)农业商品基地的小麦、玉米进行检测,除潍坊市小麦和惠民地区玉米
外, 其他受检市地小麦、玉米的六六六检出率仍为100%,DDT在小麦、玉米中的残留
状况已不普遍,多数地区已很少检出。粮食作物受农药污染的规律是:籽粒作物残留
量高于块茎作物;小麦高于玉米或水稻,又高于地瓜。不同用药水平对农药残留量高
低有较大影响。在粮食作物中汞、砷、锌、铅、铬、镉、铜等重金属污染各地已有检
出, 铬和汞的污染尤为严重, 如济南市北园镇小麦铬的最高含量为2.82ppm, 超标
3.27倍。泰安市泰山区和淄博市博山区小麦汞的最高含量分别为0.197ppm和0.089ppm,
分别超标8.85倍和3.45倍。
花生及棉籽油质量状况: 据1989年烟台市商检局对全市8县23个采样点花生仁的
检测,六六六检出率为100%,最高值超标0.59倍;DDT在栖霞、龙口、莱州3县市检出
率均为66.7%,其余5县市(牟平、海阳、招远、莱阳、蓬莱)检出率为100%,但无一超
标。 1989年据省农业环保站对日照、海阳、文登3县市11个花生样品检测,六六六检
出率为100%,DDT检出率为45.5%,所检样品中六六六、DDT均无超标现象。
山东棉籽油中六六六、 DDT残留也较为普遍,据检测,聊城市毛棉油和卫生油中
六六六检出率均为100%, DDT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0%。六六六均已超标,DDT无超标
现象,毛棉油中六六六和DDT残留量均高于卫生油。
蔬菜质量状况:对全省6城市(济南、淄博、烟台、泰安、枣庄、菏泽) 主要蔬菜
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共采集蔬菜样品13种、175个,土样96个,分析了蔬菜中
铜、 锌、铅、镉、镍、铬、砷、汞等8种重金属元素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有机磷、
有机氯农药、 3.4-苯并芘含量,基本摸清了6城市蔬菜生产环境质量状况及蔬菜污染
状况,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通过调查,被检蔬菜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97.9%的样品
低于食品卫生标准, 部分样品超标,尤以锌元素超标较为突出。其次是汞、镍、铬3
元素。如济南市受检青萝卜中锌元素超标率为28.6%,菠菜中锌元素超标率为42.9%,
韭菜中锌元素超标率为83.3%,芹菜中铬元素超标率为14.3%;泰安市受检青萝卜中锌
元素超标率为66.7%, 镍元素超标率为16.7%,大白菜中汞元素超标率为14.3%;烟台
市青萝卜中锌元素超标率为40%;淄博市韭菜中锌超标率为60%;菏泽市豆角中锌元素
超标率为80%。 并查明济南市的大白菜、青萝卜等蔬菜因污水灌溉和大量施用城市垃
圾等废弃物所致, 蔬菜已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区8种重金属元素,多数
样品的污染值高于其元素背景值。 蔬菜中硝酸盐类污染状况,济南、淄博、泰安3市
主要蔬菜中(特别是叶菜类和根菜类) 硝酸盐含量较高,污染较重;而6城市受检蔬菜
样品中亚硝酸盐不超标。 蔬菜中农药污染状况,六六六检出率为100%,DDT部分样品
检出,但均低于食品卫生标准,其农药残留量呈逐步下降趋势。对58个蔬菜样品中有
机磷农药残留分析,乐果检出率为33.9%,敌百虫检出率为27.3%,DDV检出率为26.8%,
1605检出率为8.9%, 甲基1605检出率为10.7%,辛硫磷检出率为2.2%,甲基异柳磷检
出率为1.9%。 检出率最高的为乐果,其次为敌百虫、DDV、甲基1605、1605、辛硫磷
和甲基异柳磷。 超标率最高的为DDV,其次为敌百虫、乐果、甲基1605和辛硫磷。经
对济南市工业污染区的蔬菜、菜田土壤及叶面粉尘的采样监测,菠菜、小白菜、青萝
卜及其青萝卜叶中3.4-苯比芘含量超标率达93.75%。其污染程度,菠菜(14.93)>小白
菜(8.087) >青萝卜叶(2.962)>青萝卜(1.216)。大气污染越重,降尘量越大,蔬菜及
菜田土壤中3.4-苯并芘含量则越高。
果品质量状况:据1988年烟台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对全市4个县市区的3个果品
站、1个园艺场、18个村的74份苹果样品和龙口、莱阳、栖霞3个县市的45份梨样品进
行农药残留量检测, 其中苹果中六六六、DDT农药检出率分别为98.6%和93%,苹果中
六六六未发现超标样品,DDT的超标率为23.23%;梨中六六六、DDT检出率分别为100%
和30%, 梨中六六六的超标率为2.22%,未发现DDT的超标样品。1989年省农业环保站
对日照、 龙口、栖霞3县市的8个苹果样品进行检测,六六六、DDT检出率均为100%,
超标率分别为12.5%和37.5%。农药残留量在果实上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如聊城市监测
苹果和梨的果皮六六六、DDT检出率均为100%,果肉的六六六检出率为100%,DDT检出
率为50%~66.7%,果皮农药残留量约高出果肉的10倍~40倍。1989年省农业环保站对
日照、 龙口、栖霞3县市的苹果样品进行6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6种重金属元素的检
出率均为100%。 其中有1个苹果汞含量达0.0278ppm,超过标准0.01ppm的2.78倍,占
样品数的16.7%。
(二)畜禽产品质量
山东畜禽产品的污染主要是农药污染。据山东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1988年测定,
鸡产品农药残留比较高。 鸡肉中六六六、DDT二者检出率均为100%,最高超标分别为
3.1倍和85倍;鸡蛋中六六六、DDT二者检出率也均为100%。济宁市卫生防疫站1976年
-1980年系统调查的582份猪肉样品,六六六残留量为0.49ppm~133.20ppm,检出率为
41.75%; DDT残留量0.12ppm~0.90ppm,检出率21.30%。据1986年惠民地区卫生防疫
站对全区鸡肉和猪肉产品的检测, 六六六和DDT检出率均为100%。其中瘦猪肉中含六
六六最高值超标3.21倍, 鸡肉中六六六超标3.07倍;鸡肉和瘦猪肉中DDT超标均达85
倍。1988年据烟台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检测,肥猪肉、牛奶中六六六检出率为100%,
瘦猪肉六六六检出率为91.43%, 鸡肉和鸡蛋六六六检出率分别为72.22%和57.14%;
DDT检出率在猪肉、 牛奶、瘦肉中分别为94.29%、71.43%和48.03%。另据1989年聊城
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检测,聊城市牛奶中六六六和DDT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8.51
%, 最大值超标0.48倍和6.58倍。冻兔肉是山东大宗出口商品,1979年山东出口的冻
兔肉, 六六六含量0.11ppm~15.07ppm,农药残留100%超过意大利、美国、西德的最
大允许量,六六六最高含量超标29.1倍,DDT最高含量超标5.6倍。山东省主要畜禽产
品农药残留状况见表7-29。

山东省主要畜禽产品农药残留状况表
表7-29
┌───┬────┬───┬───────────────┬──────┬───┬────┐
│采样 │ 检测 │检测 │六六六 │ DDT │ │ │
│时间 │ 单位 │品种 ├──────┬───┬────┼──────┼───┼────┤
│ │ │ │检出范围 │检出率│ 最高值 │检出范围 │检出率│ 最高值 │
│ │ │ │(ppm) │(%) │超标倍数│(ppm) │ (%) │超标倍数│
├───┼────┼───┼──────┼───┼────┼──────┼───┼────┤
│1976年│省商检局│鸡肉 │0.092-0.87 │100 │0.74 │0.0145-0.67 │100 │2.35 │
│ 至 │ │ │ │ │ │ │ │ │
│1980年│ │鸡蛋 │0.26-127 │20.3 │126 │0.05-1.04 │1.61 │4.2 │
│ │ │ │ │ │ │ │ │ │
│ │ │猪肉 │0.24-0.56 │100 │0.12 │0.19-0.86 │100 │0.70 │
│ │ │ │ │ │ │ │ │ │
│ │ │牛肉 │未检出-3.30 │5.0 │7.25 │ - │- │ - │
│ │ │ │ │ │ │ │ │ │
│ │ │羊肉 │未检出-1.0 │5.0 │1.25 │ - │- │ - │
│ │ │ │ │ │ │ │ │ │
│ │ │兔肉 │0.11-15.07 │100 │29.1 │未检出-3.32 │96 │5.6 │
├───┼────┼───┼──────┼───┼────┼──────┼───┼────┤
│1988年│省商检局│鲜蛋黄│1.15-5.85 │100 │4.00 │0.32-3.392 │100 │2.39 │
│ │ │ │ │ │ │ │ │ │
│ │ │鲜全蛋│0.663-3.139 │100 │2.14 │0.578-3.186 │100 │2.19 │
│ │ │ │ │ │ │ │ │ │
│ │ │兔肉 │0.0448-1.052│100 │1.63 │0.0433-0.278│100 │0.39 │
│ │ │ │ │ │ │ │ │ │
│ │ │兔脂肪│0.4506-4.678│100 │0.17 │0.482-1.946 │100 │- │
│ │ │ │ │ │ │ │ │ │
│ │ │猪脖 │0.6335-1.364│100 │2.41 │0.575-0.605 │100 │2.02 │
│ │ │ │ │ │ │ │ │ │
│ │ │猪腿 │0.302-1.698 │100 │3.24 │0.24-0.444 │100 │1.22 │
│ │ │ │ │ │ │ │ │ │
│ │ │全兔肉│0.9975-3.478│100 │7.69 │0.04-0.3625 │100 │0.81 │
│ │ │ │ │ │ │ │ │ │
│ │ │鸡肉 │0.057-1.628 │100 │3.07 │0.065-17.20 │100 │85.0 │
└───┴────┴───┴──────┴───┴────┴──────┴───┴────┘

说明:1976年-1980年、1988年监测资料系省商检局检测。

三、农业环境管理
加强农业环境管理是保护农业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山东省的农业环保工作,自
1980年建立省农业环保站以来,根据省政府的要求,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农业环
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建设,制订规划,强化环境法制建设,推广污染治理新技
术,发展绿色食品,推广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技术,积极保护生态农业等措施,使农
业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环境的管理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
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环境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而繁重。
1981年8月, 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会议传达了国家和省
有关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讨论修改了《山东省
农业环境保护“六五” 规划和十年设想》的意见。此后,每年召开1次农业环保工作
会议。1982年开始,先后编发了农业环保方面的文件选编、农业环境标准、生态农业
专著、农业环境概论、农业环境简报等。1985年以后,会同山东农业电影社和省农展
馆拍摄了《污水与灌溉》 、《生态农业》两部影片和《山东生态农业》等电视片。1
984年、1989年编撰了《山东省农业环境质量报告书》。
(一)农业环境规划
按照农牧渔业部和省农业厅的部署,1981年开始,先后制订了《山东省农业环境
保护“六五”规划和十年设想》,“七五”规划、“八五”规划和2000年设想,提出
各个时期农业环境保护的重点和奋斗目标及具体任务。
为掌握全省农业环境发展趋势, 1984年-1985年,进行了农业环境预测,提出了
《2000年山东省农业环境预测及对策研究》报告。
(二)法规建设
1988年,省农业厅起草了《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试行)》,征求省计委、省
编委、省财政厅等11个有关部门的意见后,1989年呈送省法制局。1990年起草了《山
东省农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并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协调,确定省环保局和省农业
厅进行修改。
1988年以后,市地县法制建设也有一定进展。1989年五莲县首先颁布了《农业环
境管理暂行规定(试行)》,随后,聊城、嘉祥、滨州、博兴、冠县、金乡、烟台市也
相继颁布了农业环境保护规章。到1990年底,全省已有1个市地、6个县颁布了农业环
境保护法规。
1990年,根据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的要求,结合山东实际,建立了农业环境污染
事故报告制度、农业环境例行监测报告制度和农业环境监测年报三项报告制度。
(三)重大污染事故处理
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1990年全省共发生农业污染事故190多起。工业部门赔偿
农业经济损失940多万元, 其中赔款万元以上的120多起,赔款百万元以上的4起。从
污染物种类分析, 工业“三废” 造成的污染事故有173起, 占农业污染事故总数的
90.5%;因假冒伪劣化肥造成的污染事故9起,占4.7%。查处的重大农业污染事故有:
1.博兴、桓台两县污水灌溉污染事件:1979年11月份博兴、桓台两县的湖滨、寨
郝、 店子、起风、邢家等6个公社45个生产大队,因用淄博市经朱龙河排入麻大湖的
工业污水冬灌小麦, 造成3.1万亩小麦受害,其中绝产1.5万亩,平均减产四成的1.5
万亩,由淄博市赔偿损失203万元。
2.文登县磷肥污染农田事件:1980年文登县从天津宁河磷肥厂购进磷肥2000吨用
于春播作物作基肥,自5月份以后发现作物生长异常,受害作物面积达4.5万亩,其中
玉米1.1万亩,花生3.1万亩,甘薯及其他作物0.3万亩,造成经济损失达830万元,系
因施用含三氯乙醛的废硫酸生产的磷肥所致害,经查处,由天津市宁河磷肥厂赔偿损
失100万元。
3. 济南市东郊稻田污染事件:济南市东郊公社南滩头、北滩头、孙家卫3个生产
大队,1982年6月引用济南化肥厂污水栽插稻秧2000多亩,因水温过热(39℃) 、碱性
过大(pH值8.5以上) ,造成秧苗大面积死亡,减产稻谷25万公斤,经查处,由济南化
肥厂赔偿损失12万元。
4. 章丘县高官寨公社麦田遭受磷肥污染事件:该社于1982年5月,从淄博市张店
区向阳化工厂购进磷肥408吨用于秋种, 施后部分麦田不出苗或生长受到抑制,1983
年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出现中毒死亡, 系因磷肥中含有三氯乙醛所致,受害面积达482
1亩, 其中绝产2758亩,减产5成以上的1075亩,减产三至五成的988亩,减产62.3万
公斤,总计损失38.9万元,经查处,由淄博市张店区向阳化工厂赔偿损失12万元。
5. 寿光县羊角沟水产污染事件:1983年7月23日至30日,济南市、淄博市和惠民
地区普降大雨,长期积存在小清河中的污物流向下游,致使寿光县羊角沟养殖的对虾
等水产资源损失2000多万元,经查处,由济南、淄博两市排污超标较大的单位赔偿损
失30万元。
6.莱芜电厂大气污染事件:莱芜电厂地处山谷,每天燃煤3000余吨,排入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100余吨,所排放的二氧化硫烟气遇雨雾天气或逆气温影响形成硫酸烟雾,
不易扩散, 严重危害厂区7个大队的生产生活。1977年以来造成山林、果树和农作物
不同程度减产。 经查处,自1977年至1980年,由莱芜电厂赔款104万元。在电厂高烟
囱未建成前,每年赔偿损失20万元。
7.齐鲁石化公司废水污染农田事件:1989年11月,临淄区金岭镇路山乡、孙娄乡、
张店区中埠镇等农民, 取用齐鲁石化公司1号、 2号明沟水对小麦进行冬灌, 导致4
768.8万亩小麦和141.6亩蔬菜、 果树受害,经济损失达134.3万元,经查处,由齐鲁
石化公司赔偿受害农民全部经济损失。
8. 龙口发电厂粉尘污染事件:1989年5月,由于龙口发电厂粉尘污染,使附近18
6亩黑松全部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3万元,经查处,龙口发电厂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9.嘉祥县梁宝寺造纸厂废水污染小麦事件:1989年10月28日,嘉祥县红运乡利用
本县梁宝寺造纸厂排放到红旗河的废水浇灌小麦,造成700余亩小麦叶片枯死、绝产,
经济损失共30.6万元,经查处由造纸厂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另外,还调查处理了1981年平阴县城西洼县造纸厂、酒厂等废水污染农田事件、
1982年菏泽、鄄城等县磷肥中因含三氯乙醛污染麦田事件、1983年淄川区使用废氨水
造成万亩麦田污染事件、1988年齐河县磷肥厂废气污染玉米事件、1988年烟台市芝罘
区化肥厂酸氯废液污染菜田事件、1990年乳山县造纸厂氯气泄漏污染麦田事件等。

四、农业环境的治理
(一)净化污水技术的试验推广
1983年8月~1985年底, 省农业环保站承担了由农牧渔业部环办主持的利用生物
氧化塘净化污水技术试验研究。会同惠民地区、博兴县、济宁市、济宁市郊区及省直
有关部门, 先后在博兴县湖滨乡、济宁市郊区许庄乡兴建生物氧化塘6座,开展生物
氧化塘净化污水灌溉农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控制灌溉面积3万亩,指导污灌面积
19万多亩,通过净化的污水可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可使粮食增产15%左右。
(二)生态农业试点与推广
按照农牧渔业部、城乡建设环保部、国务院环委会和省政府关于推广生态农业的
要求, 省农业厅会同省环保局,于1985年4月在五莲县召开了第一次全省农业生态环
境保护经验交流会,宋一民副省长到会讲话,会上研究部署了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工作
任务。 会后会同有关市地县建立了7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示范基点,包括陵县于集
乡张西楼村、五莲县街头镇芙蓉庄村、益都县何官乡南张楼村、昌邑县双台乡西永安
村、历城县柳埠区、成武县大田集镇和鄄城县临卜乡沙河自然保护经济综合开发区。
这7个试点都制定了“七五” 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经专家论证修改,逐步实施。1987
年和1988年,省农业厅分别在昌邑、济南市召开了生态农业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部
署了进一步扩大试点的工作任务。1989年,省人民政府把生态农业试点工作纳入省长
任期目标责任制。 同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业生
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到1990年,每个市地都建立5至7个试点,县建立
3至5个试点,要积极推广试点成果,使生态农业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此后,全省生态
农业迅速发展, 1990年底,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已发展到150多个,其中省农业厅直接
指导的有33个。 据对建立较早的23个试点的统计,1990年,农业总产值比建点前的1
984年增长89.6%。6年累计新增产值12.4亿元,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38.5%,盐碱地及
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98%, 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02%,人均收入达到1330元,是
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的2.1倍。1989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上,
介绍了山东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并转发全国。到1990年,已有20多个国家和10几个
省市的专家学者到山东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