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农业科技人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71&run=13

一、古代农业科技名人
自春秋起,山东大地即陆续出现一批在农业科技方面有所建树的名人。古代名人
主要有:
氾胜之:农学家。西汉氾水(今曹县)人,官至御史。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三辅
(关中平原)提倡种麦,获得丰收。他所著的《氾胜之十八篇》,也称《氾胜之书》,
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具有世界影响。
贾思勰:农学家。北魏益都(今属寿光)人,曾任高阳太守。著有《齐民要术》一
书,共10卷29篇,分述粮豆、麻类、蔬菜、果品、竹木等的栽培,畜禽饲养,农产品
加工等,系统总结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技术经验,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王祯:农学家。字伯善,元东平人。在旌德(今属安徽)、永丰(今属江西)做县尹
时,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著有《农书》37卷(现存36卷),分
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3个部分。
苗好谦:元代城武(今成武)人,任司农丞。著有《栽桑图说》,被当朝刊印下发,
以资学习推广。同时,还参与编写修订《农桑辑要》。
张万钟(?-1644):养鸽学创始人。明邹平人。幼年随父官居大江南北,搜求名种
鸽饲养。著有《鸽经》一卷,分论鸽、花色、飞放、翻飞、典故、赋诗六章,为国内
外最早的养鸽学著作,后收入《檀几丛书》。
王象晋(1561-1653) :农学家。字子进,号康宇,明新城(今桓台)人,官至浙江
右布政使。著有《群芳谱》30卷。清康熙时,汪灏奉谕将该书改编成《广群芳谱》,
删去一些和农事无关部分。
丁宜曾:农学家。字椒圃,清日照人。1755年(乾隆二十年)著成《农圃便览》一
书,按季节、月令,记述农耕、林果、蔬菜、花卉、畜牧、农产品加工等农事活动和
技术要领,开创了“月令体农书”(即现代农家历体)之写作方式。
盛百二:农学家。字秦川,清浙江秀水人,长期在山东为官。他看到馆陶人孙宅
揆写的《教稼书》备加推崇,又责其不足,几经修改补充,于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
写成《增订教稼书》,补充了代田法、改良盐碱地种稻、种植苜蓿肥田等内容,对北
方旱作区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

二、近代和现代农业科技名人(1990年底前逝世者)
尼维思(1829-1893) :美国北长老会教士,西洋苹果的最早引种者。1871年定居
烟台,1872年,在住所附近毓璜顶东南山麓开办广兴果园,引入13个西洋苹果品种,
8个大樱桃品种,试种获得成功。
许衍灼:清末民初日照人。著有《菊说》一卷。分释名、品汇、栽培、功用、杂
录、附录六章,对国内菊花品种、栽培技术叙述甚为详尽。
杨熙光(?-1928):农学家,寿光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山东省农林专门学
堂任教多年。1918年,受山东省实业厅委派,在临清创设山东省棉业试验场,任第一
任场长。1926年,又筹建山东省棉作育种场于齐东(今邹平境内),任第一任场长。当
时被誉为山东农学泰斗。
李文庵(1909-1964) :酿造学家,河北高阳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中法大学,后
留学法国。1945年回国后,历任云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农学院教授、系主任,
山东农学院教授、教务长。曾主编全国高等院校教材《果蔬贮藏加工学》。著有《葡
萄酒人工老熟研究》,还曾与他人合编《葡萄酒工艺学》,对改进中国葡萄酒加工工
艺流程起了很大作用。
王学书(1887-1967) :农学家,寿光人。1923年开始,以半工半读和友人相助在
法国求学,从高中直至获囊西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先后任西北农学院教
授兼园艺系、园艺场主任,甘肃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园艺系主任,四川金堂铭贤农学
院教授兼化学工程系代主任,山东农学院教授兼园艺系主任、代理教务长。1948年济
南解放,他受军管会委托,暂代理院长职务。1949年,出席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
代表大会,受到周总理接见。著作有《山东苹果》、《山东葡萄》、《果树繁殖法》、
《果树栽培学》、《苹果品种学》等。
沙凤苞(1901-1968) :养马专家,江苏宜兴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
先后任西北农业专科学校讲师、西北农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农学院
教授。在养马界负有盛名,有“南谢 (南京农业大学谢成侠教授) 北沙”之誉,著有
《养马学》。
王质(1912-1976) :土肥专家,安丘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化学系。
1949年任山东省农科所土肥系技师、系主任,1959年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肥研究所
技师、副所长。在开创山东土壤肥料科研上做出了贡献。与他人合著《中国肥料学》
一书。
叶德备(1905-1977) :农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曾任山东
省棉花研究所品种室主任, 技师。主持选育出棉花品种“高密933”,参加了获国家
一等发明奖的“鲁棉1号”的前期选育工作。参加了《中国棉花栽培学》(第一版) 的
编写。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唐介石(1893-1978) :农学家,安徽萧县人。1920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南京第一农
业学校。1948年12月任徐州农业试验场技正。1950年调任山东省农科所经济作物系主
任。后又历任山东省棉作试验场副场长,山东省棉花研究所栽培土肥室主任。50年代
主持了棉花播种保苗、密植、育苗移栽等技术研究。60年代试验提出了棉花氮肥经济
施用量、合理施肥期、重施花铃肥等施肥技术。
刘培烈(1911-1978) :园艺学家,禹城人。194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园艺系。从
1949年起,先后在山东省农科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工作,任山东省林学会理事、山
东省林学会果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选育出番茄良种武魁1号、2号,研究提出
板栗丰产树形。参加了《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法》一书的编写,在国内果树栽培学界
有较高威望。
沙凤护(1905-1979) :园艺学和植物学家,江苏宜兴人。192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农学院园艺系。先后在福建农学院、山东大学农学院、山东农学院、莱阳农学院任教,
1963年调山东果树研究所。历任技士、教授、研究室主任等职。主编学术专著和大学
讲义共6部,参加翻译一批书籍和论文。
贾毓钧(1905-1979) :土壤学家,北京市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后
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农学院教授、土
化系主任、农学系主任,国务院盐碱土改良科研工作顾问,山东土壤学会理事长,山
东省盐碱土改良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务。是山东省第一、二届政协委员,第三届政协
常务委员。著有《水利土壤改良学》。
李明(1904-1980) :农学家,招远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6年起从事农业科研
工作,担任胶东农场场长,山东省农业实验所技术室主任、副所长。1950年任山东省
农科所所长。1950年曾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他主持查明了小麦
腥黑穗病的传播途径,提出了净种、净粪、粪种隔离、适期播种等防治措施,基本控
制了该病的流行危害。该项研究于1952年在华东农业技术会议上获特等奖。著有《小
麦腥黑穗病的防治》、《怎样种试验田》等。
李家文(1913-1980) :园艺学家。湖南涟源人。1938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
1946年从美国留学回国,先后担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副教授兼园艺试验场主任,
山东农学院园艺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全国园艺学会理事,农业部科学技术
委员会委员。曾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常委。主编《蔬菜栽培学》、
《中国大白菜栽培学》,著有《中国大白菜起源与进化》等论文。
白秀峰(1924-1982) :农学家,河北东光人。1944年毕业于吉林省敦化农业高职
学校。1950年调任德州专区农业试验场副场长、济南农校校长。1961年后调山东省花
生研究所, 先后任农艺师、副所长。曾创造出谷子较大面积亩产408公斤的高产栽培
经验,受到农业部奖励。撰写花生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报告、论文近30篇。
秦杰(1908-1984) :农学家,招远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曾任胶东
农场、山东农业实验所技术员,渤海棉花改进所所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
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和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山东省农学会理事长等职。
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第四届山东省政协委员。主持制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计划,指导棉花科研工作。撰写《从山东棉花大丰收看科学
技术的作用》等论文。
张郁文(1907-1984):兽医专家,河北饶阳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兽医学校。
1949年来山东省工作,任渤海行署兽医院防疫队队长。1951年调山东省农林厅畜产改
进处工作。1957年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系任技师。研究猪哮喘病的流行规律、
临床诊断、药物治疗及防治方法取得显著成果;对马、驴、骡节节草中毒和驴霉玉米
中毒进行了大量研究,找出了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孔令申(1905-1985):农学家,安丘人。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1949年-
1963年先后任齐鲁大学农业专科、山东农学院、莱阳农学院副教授。以后调山东省农
业科学院任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主持选育出小麦优良品种齐大195,在50年代中
期山东种植640多万亩。
王清和(1908-1986) :植保学家,北京市顺义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曾
任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教授,全国棉花黄枯萎病研究协作组主持人,中国植物
病理学会理事,《植物保护学报》编委,山东植保学会理事长。主持研究的《棉花枯
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DD乳剂铲除棉花枯黄萎病零星病点试验
示范、推广研究》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著有许多著作、论文,在国内植保
界享有盛名。
方国玺(1917-1987) :畜牧学家,河南省禹县人。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
畜牧兽医系。 1945年-1946年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农工学院畜牧系为特别生。1949年任
东北农学院畜牧系副教授,1950年任山东农学院教授。曾任山东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主
任,山东农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
国动物营养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科协常务委员。长期从事动物营养方面的教学和科学
研究工作, 编著出版了《养羊学》 、《家畜饲养学》、《饲料的调制及其利用》、
《绵羊的饲养与管理》等书和10多篇论文。
沈寿铨(1898-1989) :农学家,浙江省嘉兴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22年毕业于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32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曾任金陵大学
农学院教授、燕京大学作物改良试验场场长,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实业部农林署农
业处处长,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兼中央农业实验所副所长,上海圣约翰大学农学院教
授、系主任,安徽大学农学院教授、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东农林委员会顾问,山东
省农业实验所副所长,山东农学院教授,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农科院副院长、顾问、
总农业技师。是山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省政协常委。
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主持选育了“燕大811”谷子和“燕京白芒白”、“燕大18 85”、
“燕大1817”小麦。发表了《改良我国农业的大前提》、《粟试区行长、面积与重复
的研究》等10多篇论文。
丁巨波(1916-1990) :遗传学家,安徽安庆人,194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
194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科学硕士学位, 继又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7月辍学回国。
初在北京农学院任教, 1950年-1984年历任山东大学农学院和山东农学院副教授、教
授、系主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兼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烟草
学会理事、山东省农学会常务理事、山东遗传学会理事长。长期致力于遗传育种研究,
主持参加了玉米泰单71、 泰单72、泰单74、泰单75号等品种选育工作,其中泰单7 5
获山东省科学大会奖。著作有《国内外杂种小麦育种及其有关研究的概况》、《玉米
遗传与细胞遗传》、《中国烟草栽培学》(副主编),还参加编写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
一教材《遗传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艺卷遗传学分支。在全国有较高的声
望。

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1990年以前(含1990年),山东省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的农
业科技人员有以下9人:
庞居勤: 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任。主持育成的“鲁棉1号”
品种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王增贵: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主持育成的玉
米自交系“原武02”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胡世昌: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参加研究
育成的玉米自交系“原武02”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马善伦: 菏泽地区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副所长。主持选育的“跃进5号”大豆品
种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孙彦浩:任山东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主持研究完成的“花
生千斤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花生亩400公斤生
育规律与栽培技术的研究”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何启伟: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中国秋冬萝卜核--胞
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利用研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华尧楠: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高级农艺师。主持完成的“列联表在农业病虫预测
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焕家: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室主任。主持研究完成的“山东、
北京、青岛大白菜早、中、晚熟配套的一代杂种选育和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登海: 山东省掖县科委农艺师。主持研究“春玉米亩产900公斤栽培技术”和
“高产优质玉米自交系107及单交种掖单2号”,均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四、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0年以前(含1990年)被评为“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农业科技人员共28位。
其中孙彦浩、 何启伟、 王增贵、 马善伦、张焕家、华尧楠、李登海7人另外获得了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前文已作介绍。其余21人是:
王长明: 山东省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 室副主任。参加研究育成的玉米自交系
“原武02”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
朱斗北: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核技术
农业应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领导建立了山东省同位素研究室(后改建为原子能所),
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参加研究育成的玉米自交系“原武02”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姜荣贵: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参加研究选育的“夏播大豆新品种
跃进5号”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二位)。
孙慧生:女,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调来山东前在黑龙江农科院克山
马铃薯研究所工作。 主持研究育成的“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另
获国家科学大会奖2项。
白昭卓:山东省昌乐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农艺师、副主任。主持育成的“抗旱耐瘠
冬小麦良种昌乐5号”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杨绍相: 山东省农科院试验农场副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鲁棉6号棉花新品种”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松烈: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主持完成的“山东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均衡
增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胡昌浩: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参加研究完成的“山东省黄淮海
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均衡增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杨进:青岛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主持完成的“山东苹果砧木资源研究”获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杨淑英:女,山东省潍坊市农科所农艺师,杂粮室主任。主持完成的“丰收黄大
豆选育与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孙源正: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高级农艺师、副站长。主持完成的“棉花害虫综合
防治开发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宋沛文: 山东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农业处副处长。参加研究完成的“鲁棉1号
良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朱果: 山东省家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室主任。主持完成的“SPF鸡群建立及维
持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姜国高: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麻塔山区果、林、牧综合开
发试验”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吴建明:山东省土肥研究所副研究员、室主任。主持研究完成的“快速改良低产
薄地的重要途径--化肥增产培肥作用及效益”成果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薛永和:烟台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主持完成的“地瓜生产技术改进的研究”获
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石荫坪: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枣胚乳培养育成三倍体植株”
成果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慕立义: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室主任。主持完成的“我国菜青虫抗药性调
查与研究”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我国棉花蚜虫对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呋
喃丹抗药性调查与研究”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施培: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校长。主持完成的“棉花大面积丰产栽培开发试验”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盐碱地棉花丰产综合技术的研究”获山东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
王耀文: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站长。合作主持完成的“山东省
土壤速效锌普查及锌肥使用技术的示范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研究“地
瓜太阳能温床育苗”获国家农委、科委推广奖。
席湘媛:女,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基础部主任,山东省发育作物学领域的学科带
头人。先后在《植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植物学杂志》、《美国植物学报》、
《植物形态学》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