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主要课题和成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67&run=13

一、晚清和民国时期
(一)特点和水平
从晚清“洋务运动”至本世纪40年代,国内陆续有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农业科技,
山东省也兴办了一批农业教育和试验机构,延聘省内外人才从事农业教育和科研,并
通过西方宗教传播这一载体,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使长期封闭状态下的传统农业
逐步得到改进。
这一时期山东农业科研工作主要是引进国外、省外作物和畜禽良种,试种驯化、
观察比较;评选农家良种。育种、栽培技术、耕作、肥料、植物保护等项居于次要地
位。多数试验为技术措施的验证改进的单因子试验。至新中国建立前,科研单位接收
的仪器设备主要是低倍显微镜、天平、手摇计算机、气象观测仪器、农药械之类。
(二)主要课题和成果
1.农作物:
突出的项目是引进了一批粮、棉、油作物良种,经试验后在生产中推广,提高了
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促进了种植面积的扩展。如陆地棉良种脱字棉、斯字棉基本上
取代了中棉;冲绳百号(胜利百号)甘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原有的品种;水稻良种银
坊主在稻区部分推广;美国大花生的传入,部分取代了明代传入的秘鲁型(龙生型)花
生。
育种也有一些开展, 如选育出了齐大195小麦、齐东细绒棉花,以及农民选育的
扁穗麦、伏花生良种。
栽培方面,进行过甘薯育苗、翻蔓,及花生种植密度等试验。
2.水果和蔬菜:
突出的项目是先后引进美、英、德等国的苹果良种试验成功,逐步取代了果小质
差的中国彩苹、林檎、柰等,果园迅速扩展,确立了山东作为苹果大省的地位。还引
进了一批近代酿酒和鲜食的葡萄良种,以及巴梨、草莓等。并且进行过梨种资源调查。
甘蓝、番茄、马铃薯、芦笋(石刁柏)等蔬菜,也是在这个时期引种成功的。
3.土壤肥料:
主要是改进土壤耕作技术和肥料试验,如改冬耕不耙为耕后随耙、棉田深耕,进
口化肥肥效试验,麦田直接浇尿等。
4.植物保护:
一般以就地取材的简单的病虫防治方法试验为主,但也进行过棉虫种类、习性和
分布调查。重要的突破是40年代后期在解放区发明了“粪种隔离”防治小麦腥黑穗病
的措施,1952年获华东农业技术会议特等奖。
5.畜牧兽医:
引进了一批优良畜禽品种,如约克夏、巴克夏猪,荷兰奶牛,萨能羊,莱航鸡。
并已开始将引进良种猪与地方品种杂交改良,形成了沂蒙黑猪、垛山猪、昌潍黑猪等
类群。1935年青岛研制兽疫血清成功,结束了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

二、新中国建立后
自新中国建立至1990年,农业科研的演进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1949年-1957年
1.特点:
在恢复发展经济、建设新中国的形势下,农业科研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加强了
资源调查等为农业发展服务的基础性调查研究;二是加强作物育种,除系统选育外,
开始出现杂交育种成果;三是重视总结推广农民中行之有效的生产经验。
2.主要课题和成果:
(1)农作物:
这一阶段作物品种研究仍是农业科研的重中之重。进行了小麦、玉米、高粱、谷
子、 大豆、花生等品种资源搜集,作为评选推广和育种材料,共搜集粮食和大豆750
1份,花生467份。育种工作除系统选育外,还育成了品种间杂交种如坊杂号、齐玉号
玉米;其中坊杂2号、4号的育成推广,获得华东农业技术会议奖励。同时引种试验和
推广了一批来自外省的粮食作物良种和美棉岱字15号。
在栽培技术上,进行了作物合理密植、棉花育苗移栽等试验研究。
(2)蔬菜和水果:
开始育成本省蔬菜品种如济南粉红番茄;开始进行梨的有性杂交;开展了大规模
苹果砧木资源调查;进行了果树基本栽培技术如整形、嫁接等研究。
(3)土壤肥料:
主要研究方面:一是进行大规模土壤资源调查,先后组织了以土壤为主要内容的
农业资源调查、华北平原土壤调查(包括山东省黄河以北)、沿海荒区勘察等;二是总
结农民经验,如“围堰平种,蓄淡压碱”、“沟洫畦田”等抗盐抗涝措施;三是开始
进行土壤改良研究,如滨海盐土种稻洗盐等;四是试验推广以氮肥为主的化肥。
(4)植物保护:
以试验推广化学农药为主,并开始白菜软腐病研究、麦叶蜂胚胎发育等应用基础
研究。
(5)畜牧:
引进试验优良畜禽品种仍占首位,如澳大利亚考力代羊、苏联大白猪、东北哈白
猪、苏联良种马,裘皮用兔和长毛兔、蛋肉兼用良种鸡等,并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全
省重点进行的考力代羊杂交改良沂蒙山区绵羊,和苏联纯血马杂交改良沿渤海湾草滩
地带的当地马,取得显著成效。
(6)软科学:
首次进行了全省农业区划。
(二)1958年-1965年
1.特点和水平:这一时期处在大跃进、反右倾到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的时期,农业科研既有发展和提高,也有挫折和教训。
第一,在赶超发达国家的号召下,科研机构和人员扩充,作物生理、育种、土壤
分析、病理等仪器设备也有改观。1959年起,一些科研和教育单位先后添置小剂量钴
源, 建立了同位素、生物物理等研究室。1964年省农科院安装了440克镭当量钴源,
为辐射育种设置了物质手段。农业科研的门类、手段大为扩展,初步揭开了基础理论
研究的序幕,杂交育种广泛开展,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由浅入深,栽培研究由技术措
施的单因子对比试验发展到复因子试验和作物群体、生理的研究,组织了全省首次土
壤普查,进行一些作物病虫害规律研究,畜禽资源调查和疾病诊断等研究也有进展。
第二,提倡大搞农业科研群众运动,强调开门办科研,下农村搞“样板田”,促
进农业快速增长。1958年-1959年全省普遍建立县农科所;1964年-1965年省农科院科
技人员的46.3%、 各专区、市农科所科技人员的41%深入基层搞了140万亩样板田。这
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构筑了主要作物丰产综
合技术开发的雏型。
第三,在大跃进、反右倾运动中,农业科研受到浮夸风的影响和“左”的错误的
干扰,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的问题。从省到专区甚至县,都搞科研“大跃进”,重复
购置贵重仪器设备,重复研究课题,形成“上下一般粗”的局面,造成经费、人力的
极大浪费。 一哄而起的县县建农科所,不久就由于技术力量、设备、经费不足,至1
961年底前大部停办。 生产上的浮夸风波及科研,如提出了亩产千斤皮棉、2000斤大
豆等无法实现的课题;在基本技术条件十分欠缺的情况下仓促开展、突击“完成”第
一次土壤普查等。并且,还出现了个别伪科研成果,如苹果的果柄插在南瓜上继续生
长发育等。此外,1964年后科研人员近半数大搞样板田,虽然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的结
合,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当时有限的课题研究力量。
2.主要课题和成果:
(1)农作物:
应用基础研究:小麦丰产生理及群体发展规律的研究,为小麦高产攻关和精播技
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山东省对作物养分运转分配的同位素示踪研究。深入研究
了棉花蕾铃脱落规律和棉花光合性能主要指标。
品种资源和育种: 搜集了棉花品种资源292份,并对以前搜集的其它作物品种资
源陆续进行了生态型和抗逆性鉴定。通过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育成一大批粮食作物
良种,其中济南2号、蚰包小麦和双跃3号玉米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栽培技术:这一时期总结出花生清棵蹲苗技术,成为花生主产区沿袭采用的管理
措施。
(2) 蔬菜:进行了一些品种资源搜集研究。选育出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青岛早
红番茄、黄苗甘蓝等。对大白菜施肥和缺肥临界指标进行了研究。
(3) 水果:组织了果树资源普查,是山东省全面摸清果树资源之始。对苹果、梨
的物候、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应用基础进行了研究。杂交育成“青冠”苹果。选出
两个葡萄杂交品系(1981年定名为泽香、泽玉)。进行苹果砧木资源研究,后来获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进行了苹果早期丰产等研究。
(4) 土壤肥料:组织了肥料试验网,使科学施肥进入全省联合试验。开始土壤物
理、土壤养分配合比等研究。
(5) 植物保护:对小麦锈病、粘虫、小地老虎、谷子钻心虫、大豆菟丝子等病虫
规律和防治进行了研究; 其中利用“鲁保1号”真菌制剂防治大豆菟丝子,1978年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
(6) 畜牧兽医:进行鲁西黄牛、寒羊、青山羊等资源调查。杂交选育济南花鸡等
良种。从南方引进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饲料进行试种放养,扩大了青饲料
生产。进行了猪肺丝虫病抗原研究应用。
(三)1966年-1977年
1.特点和水平:这一时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以及机构、人员的下放
和恢复。科研工作秩序数年混乱,部分课题停滞中断,品种资源、科研资料、设备等
受到损失。但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凭着完成课题研究的强烈愿望和前一阶段打下的基础,
拿出了不少成果。由于育种手段的进步和育种材料的发展,大量高产、抗病的作物新
品种以系列的状态涌现,这是该阶段突出的特点。果、菜育种也有发展。高额丰产栽
培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进一步开展和提高。此外,还开展了多种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大
规模土壤改良试验研究等。
2.主要课题和成果:
(1)农作物:
品种资源和育种:完成全省稻谷品种资源征集。在育种方面,辐射锈变、自交系
选育和杂交组合的研究形成主流, 育成新品种70多个。其中鲁棉1号棉花获国家发明
一等奖,原武02玉米自交系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泰山1号小麦、烟三6号、烟三10号玉
米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跃进5号大豆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济南13号小麦获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昌乐5号小麦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同时还进行了辐射剂量、锈变和
遗传规律等研究。
种植制度和间作套种:总结研究出大沟麦套种秋收作物的成果,成为山东东部一
年两作的主要种植制度。创建了高产养地的粮食、绿肥间套制--两粮两肥。开展了麦
棉两熟制的研究。
栽培技术:进行了小麦亩产600公斤以上、谷子和花生亩产400公斤以上的理论和
技术研究;研究成功水稻旱育秧、甘薯温床覆盖塑膜育苗新技术。
(2) 蔬菜:大白菜杂交育种成绩显著,早、中、晚熟一代杂交种的配套系列选育
及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还育出了马铃薯、萝卜等良种,进行了马铃薯二季作
留种等研究。
(3) 水果:进行了苹果矮化砧木研究,为早果丰产打下基础。从实生苗和芽变中
选出79个苹果单系。杂交育成13个葡萄新株系(大部为酿酒用)。经过10多年培育,获
得香茌梨、 中香梨、雅茌梨3个优质新株系。研究出成龄苹果20年稳定亩产5000公斤
技术。还进行了苹果施肥、引进猕猴桃以及梨保鲜等研究。
(4)土壤肥料:建立禹城改碱试验区,范围达130平方公里,进行了盐渍土改良的
系统深入研究。还进行了轮作周期土壤养分动态和养分平衡,山地丘陵区高产农田土
体构型及土层厚度,以及磷细菌分离和应用等研究。
(5) 植物保护:取得小麦丛矮病、玉米大小叶斑病、甘薯线虫病和根腐病、豆秆
黑潜蝇、花生青枯病等研究成果。
(6) 畜牧兽医:进行了全省猪种资源调查、渤海马选育,选育昌乐杂交黑鸡。取
得了内疗素研究、中兽药“接筋散”(全国重点推广项目) 、3型家畜电动手术台等成
果。
(四)1978年-1990年
1.特点和水平: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和邓小
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指导、鼓舞下,农业科
研机构和工作得到全面恢复整顿,科技人员积极性高涨,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
方向逐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并开始走向市场,整个科研工作
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第一,科研条件进一步改善,凭借的学科基础进一步拓宽。先进仪器设备如电子
显微镜、电子计算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和液相色谱仪
等的添置,强化了科研手段;其它实验设施和图书资料等也相应完善丰富。电子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引进农业科研;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现代数理统计等在农业科研
中的应用日趋拓展,从而增加了研究深度和现代化程度。
第二,研究方向出现了变化。一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加
强了高产、优质、高效农牧业产品及其生产制度的研究;二是向宏观和微观两极扩展,
涌现了一批大面积增产综合技术开发、用于决策的软科学以及农业生态系统方面的研
究成果,和基因导入、细胞遗传、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工程应用等高新技术研
究成果。
第三,从事科研的人员范围扩大,研究课题和成果大幅度增加。除了科研机构的
科研人员外,学校特别是高等农业院校,发挥了教育与科研两个中心的作用,进行了
许多应用基础及高新技术开发研究;同时,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也在应用技术、资源调
查、软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仅据80年代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的成果统计,
农技推广系统的成果就占29.3%; 市地授奖成果中,推广系统占的比率更大。此外,
民办科研机构出现,也增添了科研力量,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莱州市后邓村农业试验
站在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方面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2.主要课题和成果:
(1)农作物:
应用基础研究:进行了麦类多类型种质的人工合成及其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工程
研究,小麦愈伤组织越夏和诱导,单倍体育种,小麦营养吸收特性等研究,玉米酶谱
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大豆密植产量方程、叶荚关系和产量的研究,甘薯营养研究,
花生数量性状配合力研究等。
品种资源和育种: 进行了第二次棉花品种资源搜集,计439份,快中子诱发甘薯
上胚轴表皮细胞不定芽突变育种研究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育成一大批作物良种及优良
自交系, 其中综合性状好的山农辐63小麦获国家发明四等奖,掖107自交系及其杂交
组合获国家星火一等奖,烟单14号玉米和丰收黄大豆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高产、
优质棉花鲁棉6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还有优质小麦鲁麦4号、鲁麦6号,
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虫的大豆品种鲁豆4号,高产优质的花生海花1号、鲁花4号;
鲁绿1号和809绿豆的育成, 为绿豆品种更新作出了贡献,促进了绿豆生产;鲁粱1号
酿酒高粱的育成,提供了优质酿酒原料。同时,还育成了特用玉米鲁甜玉1号(超甜玉
米) 、鲁糯玉1号(粘棒子)、鲁笋玉1号(玉米笋)。为了开发棉籽仁的加工利用,引进
了中棉所13号低酚棉(无毒棉),经试验推广,高青县已成为全国第一个低酚棉县。
种植制度和间作套种:各种立体种植模式如粮菜、粮菜果、粮油菜等的多熟制试
验研究大量涌现,一般实现亩产粮食500公斤以上、产值千元以上。
栽培技术: 小麦亩产500公斤以上、花生500公斤以上、大豆稳产200公斤的生育
规律、栽培技术及大面积开发研究,其中花生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棉花亩产
80公斤的大面积技术开发。麦田套种水稻。水稻高产栽培叶龄模式及配方施肥。花生
垅形“AnM”(尖、埂、凹)栽培法。地膜覆盖的有关研究。
(2) 蔬菜:萝卜育种出现新突破,中国秋冬萝卜核--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应用成果
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与河南协作)。韭菜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其应用也为国内外首创。进
一步搜集了全省蔬菜资源达3000多份。育成一批番茄、黄瓜、西葫芦、甜椒、马铃薯
品种。还进行了马铃薯脱病毒种薯、甘蓝制种、夏淡季蔬菜大面积开发、“双膜覆盖”
西瓜早熟、棉籽壳培养食用菌等研究。
(3) 水果:进行了多种果树细胞学研究,苹果、梨试管胚培诱变育种,梨花药组
织培养,硅气调基础理论研究,辐射选育苹果矮变单系等应用基础研究。引进着色系
富士并进行品种筛选和应用配套技术研究,以及新红星、金矮生、玫瑰红等苹果品种
的选育和引进。此外,还进行了樱桃品种资源搜集,茌梨高稳产群体生物学指标研究,
果园树盘盖草和穴贮肥水研究,苹果、桃保鲜技术研究等,对山楂、草莓等的研究也
有进展。
(4)土壤肥料:主要进行了土壤资源、微量元素、名特产土壤、滨海盐渍土改良、
土壤培肥等研究。如高精度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填补了全省土壤类型、分类指标和类
型分布的系统研究的空白,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研究纷起,其中土壤速效锌普查及
锌肥使用技术的示范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对肥城桃、莱阳梨、大泽山葡萄、
青州蜜桃、青州银瓜土壤条件的研究,为特产的科学开发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还有
农牧盐结合改良利用滨海盐渍土技术体系,薄地培肥机制和技术研究及大面积开发,
全省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网等。
(5) 植物保护:研究重点有旨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病虫
预测预报新技术及病害鉴定检测等。如全省害虫天敌调查及某些天敌的专题研究,其
中豆田天敌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苏云金杆菌和核多角体病毒
应用研究。赤眼蜂实用繁殖技术。棉花综合防治技术开发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列联表和微电脑组建数学模型在病虫预测预报中的应用,其中列联表的应用获国家科
技进步三等奖。棉花黄萎病生理鉴定。此外尚有农田鼠情测报与防治、全省蛴螬调查、
小麦全蚀病和麦拟根蚜研究、参加协作低容量喷雾技术试验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 等。这一时期,还完成了植保研究的两项基础性工程--《山东主要农作物病害
名录》、《山东农业害虫名录》。
(6) 畜牧:围绕畜产商品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育种、繁殖等研究。如提高长毛兔
产毛量配套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进行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渤海
黑牛、小尾寒羊、崂山奶山羊、817小型优质肉鸡(扒鸡专用) 、青岛莱航鸡的选育,
奶牛鲜胚移植扩大试验等。这一时期还进行了草地草场、饲用植物调查和饲料营养分
析等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7) 兽医:病理、诊断、防疫、治疗的研究取得成果。如生物组织粘合剂和建立
维持无特定病源鸡群两项研究,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其它尚有猪水肿病致病因
子研究,家畜授性氟中毒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畜病,猪痢疾发病规律研究,
牛羊血清免疫球蛋白提取,以及磁笼与强力取铁器研制等等。
(8) 综合开发和农业生态系统:山东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平衡增产综合栽
培技术研究和麻塔山区果林牧综合开发试验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创建生态
农业试点150多个, 其中省级试点30个;还进行了黄河下游平原潮土区农业土壤和粮
食作物中有毒元素环境背景值、山东重点区域农田环境污染和防治等研究。
(9) 软科学:完成了山东省农业综合区划和20项专业区划,山东省土地利用和农
业发展专题国土规划,进行了打破种植业徘徊的对策研究,提出了“鲁西北四区开发
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调整农业布局的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