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田综合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46&run=13

山东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除旱涝灾害外,山丘地区水土流失和鲁西北平原土地
盐碱、风沙灾害也很严重。建国以来,党和各级政府坚持以抗旱防涝为重点,在农田
基本建设方面,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广大农民付出了巨大劳动。从1949年-1990年,
国家累计投入全省水利建设的总投资 (不包括黄河治理、引黄济青、引黄济津等) 达
71.11亿元,其中,用于农田水利的投资22.86亿元,建成了一大批灌溉、排涝、改碱、
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设施,还先后对31条骨干河道及南四湖、东平湖等主要湖区进行
了治理,使全省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
重要作用。
在农田基本建设中,由单一治理到综合治理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大发展,特别是
自1964年开展农业学大寨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田基本建设十分重
视,按照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的要求,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
规划综合治理,通过兴修梯田、深翻整平、治沟筑坝、发展灌溉、植树造林等集中连
片的综合治理,不仅使大面积的山岭薄地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落后面貌,使水土流失得
到有效治理,而且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增产、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和农业现代化生产
创造了良好条件,发挥了重大规模效益。
建国初,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6196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0.5%,主要分布
在山丘地区及鲁西北黄泛平原的风沙地区。 1956年3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设立山东
省区划委员会, 决定对全省山区进行农林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7月,从
农业、林业、水利3厅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并招收学员200人,集中到蒙阴县进行规划
试点,以蒙阴为山区生产示范区,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期间,并涌现出莒南县石泉
湖、海阳县发城、费县汪沟及莒南县厉家寨等典型。特别是厉家寨创造的“三合一”
(深翻整平、培修地堰、修建排水系统)梯田,由于综合治理效益显著,1957年10月毛
泽东主席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人民日报》长篇报
道了厉家寨的先进事迹。毛泽东主席批示和各新闻单位报道厉家塞事迹后,在全国引
起很大反响,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有50多万人次来这里参观学习,有力地促进了
全省和全国的农田基本建设。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
号召,全省各地掀起了兴修水利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高标准高质
量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先进单位,分别成为各地农村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黄县
大吕家公社下丁家大队、曲阜县陵城公社东郭大队和临沂专区农田基本建设综合治理
的经验,在全省大力推广,还在1965年11月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会上展出。
黄县下丁家大队,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山区,自然条件很差,境内有大小山峰8座,
山沟数十条,78%的耕地斜挂在几十个山坡上。共有耕地2500亩,972户,3200人。在
治理前,耕地大大小小共有12800多块。这个大队,自1955年开始治山改土,到19 75
年已建成稳产高产田1900多亩, 栽植各类果树800多亩,并封山造林7000余亩。采取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的方针,劈山筑堰3万多米,实现了坡地梯田化,修筑水库
塘坝22座,建扬水站15处,环山渠道14条(总长20公里),使山上、山腰和山下的耕地
全部变成了水浇地,使农林牧副业得到全面发展。全省推广了他们的典型经验,组织
现场参观学习,对全省治山治水农田基本建设综合治理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966年-1970年, 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处于停顿状态。
1970年6月, 省革委生产指挥部在北镇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央召开
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预备会议精神, 研究了加快山东农业发展等问题。8月,全国北
方地区农业会议在山西昔阳县召开,总结推广了昔阳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粮食产量
翻番的经验, 会上提出要通过改土和兴修水利,做到每个农业人口有1亩旱涝保收稳
产高产田。会后,山东省委先后召开了全省山丘地区农田基本建设经验交流会和多次
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掀起以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为主攻方向的农田基本建设高
潮。在推广烟台地区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经验的同时,研究了如何回答全国北方地区农
业会议提出的“昔阳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行吗?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行不行?四
年五年总可以了吧? ”的问题。1975年11月,省委召开干部大会,贯彻全国农业学大
寨会议精神,并从省地县抽调12万名干部(其中省直干部2200多名)组成农业学大寨工
作团,深入基层配合各地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1976年10月,省委组织第二批农
业学大寨工作团2100人赴齐河、 高唐、郓城、惠民4县继续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同
年11月,在昌潍召开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000多人,贯彻全国第
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预备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普及大寨县和农业机械化经验。1977年
9月, 省委在济宁召开全省农田基本建设会议,传达了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精神,
660名与会代表参观了邹县、 东平、肥城的农田基本建设及菏泽地区和兖州县的“大
地园田化”等现场。同年11月,省委又在泰安召开会议,参观了泰安地区农田基本建
设现场。 1978年7月,出席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的1200名代表到济宁、泰安两地区
参观学习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同年11月,省委又组织第四批农业学大寨工作队
共298人, 分别到邹平等11个县帮助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虽
然提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和过急的口号,但由于一直强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对
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对农田基本建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变化,农田基本建设也积
极推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使治理与管理相结合,开创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提
高工程效能的新局面,从而使多年来兴修的各项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更好地发挥了农
业持续增产的效能。 至1990年,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25859平方公里,占总水土
流失面积的40.7%。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6695.49万亩(其中电灌面积2766.40万亩,机
灌面积3112.54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65%,比1949年增长22倍多。稳产高产田面积达
4831.8万亩, 全省除涝面积3558.7万亩,占易涝面积的80.3%;对1203.6万亩盐碱耕
地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农田林网建设也有较快发展,1990年全省农田林网面积达
5544.6万亩, 比1978年增长2.7倍。农林间作面积达2159.4万亩,其中桐粮间作1165
万亩,枣粮间作147.2万亩,其它847.2万亩。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为抵御各种自然
灾害和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山东省水资源贫乏,随着人口的增长,
经济建设的发展,水资源日趋紧张,干旱越来越成为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