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43&run=13

一、牧工商事业的兴起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为了克服旧体制的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探索牧
工商产销一体化的新路子,1981年在农业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支持下, 山东省农业厅
及有关地市县与农业部联合兴办青岛、 潍坊、滕州和济南4处牧工商联合企业。联合
企业以国营畜牧场为依托,联合部分社队,面向当地畜牧生产和市场需求,投资建设
良种、饲料及畜产品加工项目,促进产销一体化。青岛重点发展奶畜,潍坊重点开展
饲料资源利用, 滕州重点发展奶羊及肉兔,济南重点发展奶牛和蛋鸡。该4个牧工商
联合企业共投资5981.6万元, 其中农业部2034.4万元,山东省政府961万元,地市县
2986.2万元,兴建种畜禽场、奶牛场、机械化鸡场,饲料厂及肉、乳、皮毛绒畜产品
加工项目共20处。1984年建设完成,分别形成奶牛、奶羊、蛋鸡和肉兔的产销结合的
牧工商一体化的雏型,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市场供应。
在牧工商试办的基础上,为了深化畜牧业产销体制改革,1984年经山东省编制委
员会批准,省农业厅成立山东省牧工商公司,公司成立后和有关地市县联合兴办牧工
商企业,充分发挥牧工商一体化的优势,促进畜牧生产。1985年在国家改变投资方式,
由基建拨款改为基建贷款后,山东省牧工商公司积极发展新的牧工商联合企业与农业
部中国牧工商总公司和莱芜等7个县联合投资2342万元,其中中国牧工商总公司712万
元, 山东省牧工商公司383.2万元,有关市地县1246.8万元,建设种畜禽场、养鸡场
和畜产品加工项目。至1990年11处牧工商联合企业建立了奶牛、奶羊、肉兔、肉鸡生
产基地,发展饲养专业户7万余户,牧工商企业年产值达1.2亿元。初步形成畜牧业产
销一体化服务体系,为发展畜牧生产、致富农民探索一条新路。同时山东省牧工商公
司积极发展自身业务,兴办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产前、产后服务,建立肉鸡生
产基地,形成产销一体化。公司还进行了经营管理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不拘
一格选拔人才, 实行中层干部聘任制,强化生产第一线,公司的生产经营人员占90%
以上, 面向生产,面向基层,在全省建立100多个经销服务点,举办畜牧生产技术推
广会,既向生产者传授技术,又扩大了经营业务。公司在生产上严把质量关,鸡肉等
产品畅销津、 沪、杭等地。公司本身由1984年建立时的20万元资产起步,到199 0年
发展到2000万元, 当年生产经营额8391万元,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103万元,人均创
利税3.1万元。 在省牧工商联合公司产销一体化,促进畜牧生产的影响下,全省有47
个县兴办牧工商公司。

二、兽医生物药品厂改革
省农业厅根据农业部的部署,为保证全省主要兽用疫苗自给供应,于1958年在济
南建立山东省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猪、鸡主要疫病的疫苗,对于控制疫情,保护养
猪、养鸡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单纯生产兽用疫苗,品种单一,生产任务
少,经营困难,依靠国家补贴,难以为继。1968年在国内市场出现青霉素紧缺的情况
下,该厂改变长期仅生产兽用疫苗的格局,改为山东省济南生物药品厂,除保证完成
兽用疫苗生产任务外,还积极开展市场紧缺的人用药品生产,建立了青霉素分装线,
扩大了生产,扭转了长期依靠国家补贴的局面。
80年代,该厂面向医药市场及畜牧业商品生产的发展,调整生产方向,既生产生
物药品又生产化学合成药品,既生产兽医疫苗又生产饲料添加剂,1982年11月更名为
齐鲁制药厂, 下设2个分厂。该厂遵循“以人才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为先
导,以品种求发展,以管理求提高”的方针,与高校、科研单位密切协作,开发新产
品,形成兽药、饲料添加剂、抗生素原料药、化学合成药、药物制剂、生物生化药等
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1990年工业产值1亿元,利税1200万元,成为山东省农业系统
最大企业,在济南市医药行业中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