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县级流通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42&run=13

随着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1985年贯彻国务院规定, 取消生猪派购,全省畜产品
市场全部放开,国营食品部门实行议购议销,允许多渠道经营,流通领域出现多种经
济成分参与的日趋活跃局面。 城乡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也随之发展起来,形成3种类
型的畜产品市场:一是农村集贸市场,全省有4000余处,主要是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和
一部分生产者的产品交换;二是城市农贸市场,全省有2000余处,以供应畜产副食品
为主, 直接与消费者见面,畜产品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30%左右;三是随着畜牧业生
产发展出现的畜产品专业市场,全省约有50余处,有皮毛绒市场、生猪市场、牛羊肉
市场等。市场的发展,对搞活流通,促进产销协调,推动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县级经济体制改革中,着重对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牧部门管生
产,商业部门管收购加工销售的流通体制进行试点改革,1985年前后形成四种类型。

一、农商合并统一管理
陵县和莱芜市将农业局的畜牧生产管理和服务部分以及商业局的食品加工经营部
分从原单位分离出来,合并组成统一的机构统管产销,隶属县、市政府直接领导。原
来农商两部门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关系不变。陵县组成陵县畜禽综合公司后增挂陵县畜
牧局牌子,莱芜市组成莱芜市畜牧食品公司后增挂莱芜市畜牧局牌子。经过体制改革,
从组织机构上加强了畜牧产销的统一领导,减少部门扯皮,有利于生产与购销的相互
协调。

二、畜牧部门组成牧工商,实行产销一体化
滕州市在农业部中国牧工商总公司的支持下,在市农业局的畜牧有关机构的基础
上,组建滕州市牧工商公司后,增挂滕州市畜牧局牌子,市牧工商公司以养兔业生产
良种、饲料、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为重点,实施牧工商一体化试点,由中国牧工
商总公司和省合资,建立兔的良种场,屠宰加工厂,并生产加工产品出口。同时还开
拓了奶山羊改良及兴建奶品加工厂,发展奶山羊生产一体化。昌邑县在县农业局畜牧
兽医站的基础上,组建昌邑县牧工商公司,以养鸡为重点进行养肉鸡产销一体化试点。
滕州市和昌邑县经过牧工商产销一体化试点,分别在发展养兔、养鸡业以及奶羊业的
发展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畜牧部门由原有局限于服务生产环节,转向对畜牧业产前、
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适应了畜牧业商品生产发展的新形势,也扩大了流通,有力
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发展。

三、以畜牧生产基地为基础,实行畜产品工牧直交
临朐、沾化等县是绵羊改良基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生产的羊毛,由基层
供销社代外贸部门收购,收起来后交外贸部门,再转给纺织部门供销公司,最后才到
用毛单位毛纺厂。羊毛流通环节多、费用大,羊毛生产者得不到改良毛的实惠,而毛
纺厂经多环节供应的羊毛,价格也高。临朐、沾化县针对本县实际情况,在畜牧体制
改革中,先从羊毛着手实行工牧直交的改革试点,由县畜牧部门与毛纺厂联系,签订
代收合同,将当地农民生产的改良绵羊毛收购起来直接交给毛纺厂,节省过去中间环
节不少费用,使羊毛生产者和毛纺厂都得到好处。而且畜牧部门本身从事绵羊改良,
有利于掌握羊毛质量标准,保护羊毛生产者和毛纺厂双方合理利益。同时,通过收毛
工牧直交,还获得合理的代收手续费,有利于促进绵羊改良事业,受到农民和毛纺厂
的欢迎。

四、多部门大协作,生产一体化产业化
诸城市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组织外贸、农牧、粮食、
供销、商业等部门实行大协作大合唱发展畜牧业,在肉鸡生产上,市外贸公司兴办种
鸡场,屠宰加工厂加工出口;农牧部门积极开展防疫、检疫,进行养鸡生产技术指导,
保护养鸡生产; 粮食部门兴办饲料厂,为养鸡提供饲料,有关部门协作扶持全市800
多个村养鸡场和专业户发展养鸡,组织成公司加农户的养鸡生产贸工农一体化,形成
肉鸡生产产业化,生产肉鸡直接出口。1989年生产肉鸡1000万只,出口5000吨,成为
全省第一大肉鸡生产县,出口量居全国各县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