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良种场发展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29&run=13

山东省建立畜禽良种场始于清末,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在济南东郊七里堡建
立山东农事试验场,设有畜牧部。初期饲有少量的牛、猪、羊、鸡等地方畜禽良种。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山东农事试验场改为济南农林学堂的附属农场,从日本引进
巴克夏、 约克夏猪和从美国、 英国、印度等国引进良种鸡供农林科学生实习之用。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中、德两国在李村建胶澳农事试验场,开始从国外引入黑白
花乳牛、巴克夏猪、约克夏猪、布拉麻鸡、莱克航鸡、萨能奶羊以及饲用牧草。李村
农事试验场除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向社会提供畜禽良种。1931年(民国二十年)在邹平
县建立山东乡村建设院,院内附设农场,引进了美国的波中猪和意大利的莱克航鸡。
除进行纯种繁殖外,主要向各县民间推广纯种以改良畜种。
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山东以后, 1939年11月1日山东大学农学院建立济南畜养试验
场。1940年建济宁畜养试验场(后改为济宁种马场)。1942年由华北绵羊改进会在济南
堤口建济南绵羊改进场,在德县、临邑、邹平、福山、莱阳、黄县、武城、历城、无
棣、济阳等10县建种畜场。这些种畜场除饲养山东地方优良品种外,还从日本引进黑
白花奶牛、日本黑色和牛,约克夏和巴克夏猪,莱克航、芦花、名古屋鸡,考力代羊,
日本白色大耳兔和种马。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于1946年将济南
畜养试验场改建为畜牧场,济南绵羊改进牧场与之合并,更名为畜牧场堤口分场。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政府开展了种畜推广工作。1943年建立于乳山县兴山的胶东
农场设畜牧股,饲养种畜主要有牛、猪。到1948年上半年,解放区建立的59处农场都
附设有种畜站,饲养有种牛、种驴、种猪和种羊。同年还建立了沂源、蒙山、五莲、
潍北四处牧场和省畜牧场(济南张庄) ,共饲养种牛、种马、种驴601头,还有一些种
猪和种羊。这些种畜站和畜牧场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户家畜提供配种,改良当地畜种。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很重视畜禽良种场的建设。1949年创建了潍县
种猪场(1952年改建为省立种畜场,1957年又改为昌潍种猪场),50年代先后新建改建
济南种鸡场 (1965年划归省农科院改为畜牧试验场,1978年改建为省农科院家禽研究
所) 、临沂地区种畜场、聊城地区种猪场、平邑县种羊场、昌乐县家畜繁殖场、菏泽
黄牛场、广饶畜牧场(后改为东营市畜牧场)、莱州市畜牧场、栖霞红旗畜牧场、禹城
畜牧场(后改为禹城家畜改良站)、齐河畜牧场、微山种畜场以及青岛畜牧场、济南乳
牛场(该两场后改为牧工商商品牧场)等14处。60年代建立的有鄄城黄牛场、寿光慈伦
鸡场、 无棣县种驴场、金乡县种畜场、沂源鲁山畜牧场和泰安市种畜场等6处。70年
代建立的有省实验种蜂场、泰安市莱芜猪场、昌邑种畜场、临沂地区种猪场、德州地
区陵西种猪场、牟平县种猪场、武城县种猪场、庆云县种驴场、曹县种羊场、汶上县
种畜场、阳谷县种猪场、临清市种羊场、菏泽市种羊场、济宁郊区种猪场、莘县畜牧
场、滕州市种猪场、嘉祥种羊场等17处种畜场。80年代建立了蒙阴县玉皇山种兔场和
东营市青坨畜牧良种场共2处。到1990年全省农牧系统列入国家计划的种畜场有37处,
在繁殖推广畜禽良种、促进全省畜牧生产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1990年37处种畜场有土地面积为23.06万亩, 耕地面积6.49万亩,在耕地中水浇
地3.17万亩;放牧草场3.85万亩,其中人工种草0.19万亩,主要是苜蓿、沙打旺等。
粮食播种面积3.28万亩,粮食总产量6724吨,饲草产量5090吨。
基础设施有房屋总面积354336平方米,其中种畜禽舍135128平方米,工副业用房、
仓库、 办公室、食堂等用房121296平方米。有汽车52辆,大中小拖拉机116台,机引
农具113台,联合收割机19台,饲料粉碎、铡草、打浆机113台,水泵172台,柴油机、
电动机701台/6174千瓦。
种畜禽有大牲畜663头, 猪3126头, 羊2629只,家禽26737只,兔1220只,蜜蜂
422箱。
职工共有3965人, 其中固定职工3112人,临时工853人。在固定职工中,生产工
人2419人,占77.7%,技术员245人,占7.9%,行政管理人员343人,占11%,其它人员
105人,占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