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家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20&run=13

一、饲养沿革
新中国建立前山东饲养家兔数量很少,以产肉为主,成肥屠宰,取皮食肉。据日
伪山东省建设厅统计1942年全省饲养仅3.5万只。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提倡发展家庭
副业生产,1950年国营商业部门收购兔皮,50年代从外地引进长毛兔,1956年国营外
贸部门开展收购兔毛, 促进了农民饲养肉兔、长毛兔,养兔业有了发展。1957年全省
家兔达到274.3万只, 由于引进长毛兔少,且引种初期缺乏饲养经验,兔毛产量低,
年均只产毛约100克左右,发展缓慢。肉兔占养兔总数的99%,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
最多的是平度18万只,蓬莱、文登、黄县(后改称龙口市) 次之,均为9万余只。1959
年发展到771万只,其中肉兔占98.8%。6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兔肉行情好, 引进许多肉
兔良种, 全省肉兔发展迅速,1964年家兔存养上升到1319万只,其中肉兔占97.9%,
部分地区形成养肉兔热, 是建国后出现的第1个过千万只高峰年。由于家兔的主要产
品兔肉、兔毛是出口商品,国内市场销售很少,因而养兔生产受国际市场影响,发展
虽很快,但不稳定,起落波动较大。
“文化大革命” 时期,全省养兔生产下降,1976年815万只。改革开放以来,兔
肉兔毛出口形势好,各地大量引进肉兔、毛兔优良品种,生产水平与饲养经济效益提
高,养兔生产迅速恢复发展,尤以国际市场兔毛畅销,毛兔发展更快,1979年全省养
兔突破2000万只, 达到2151.2万只。其中毛兔649.7万只,占30.2%。1980年存栏248
1.4万只,毛兔超千万只,达到1175.9万只,占47.4%。1981年存栏达到2832.2万只,
其中毛兔超过肉兔达到1753.6万只,占家兔总数的61.9%。1982年全省家兔突破3000万
只,达到3157.8万只,肉兔发展较多,由于兔毛销路不好,毛兔开始下降,全省肉兔、
毛兔比例各半。80年代初期,兔毛、兔肉大量积压,价格暴跌,养兔下降。1984年降
到1417.7万只, 经历了大起大落。1985年-1990年徘徊在2000万只上下,1990年存栏
1958.9万只, 其中肉兔1079万只,占55%,毛兔879.9万只,占45%。养肉兔多的有滕
州、胶南、沂水3市县,存养量均在60余万只,诸城、临沂2市存养量在40余万只。养
毛兔多的有莱芜97.7万只,蒙阴88.9万只,乳山53.3万只,海阳40.1万只。养兔生产
经历市场冲击,也促进了农民留优汰劣,全省肉兔、毛质量均普遍提高。全省长毛兔
平均年产毛达370克,成年长毛兔年产毛在500克左右,肉兔4月龄体重1.7公斤,专业
饲养增加,养兔专业户20274户,养兔115.7万只,占全省养兔总数的5.9%,其中养毛
兔专业户14752户,养毛兔86.4万只,养肉兔专业户5522户,养肉兔29.3万只。19 77
年-1990年全省兔存养量见表5-14。

1977年-1990年山东省家兔存养数量统计表
表5-14
单位:万只
┌──┬───┬────────┬──┬───┬─────────┐
│年份│合计 │其中 │年份│合计 │其中 │
│ │ ├──┬─────┤ │ ├────┬────┤
│ │ │肉兔│毛兔 │ │ │肉兔 │毛兔 │
├──┼───┼──┴┬────┼──┼───┼────┼────┤
│1977│1434.0│1094.6│339.4 │1984│1417.7│791.9 │625.8 │
├──┼───┼───┼────┼──┼───┼────┼────┤
│1978│1878.0│1458.7│419.3 │1985│1999.7│483.0 │1516.7 │
├──┼───┼───┼────┼──┼───┼────┼────┤
│1979│2151.2│1501.5│649.7 │1986│1775.8│589.5 │1186.3 │
├──┼───┼───┼────┼──┼───┼────┼────┤
│1980│2481.4│1305.5│1175.9 │1987│1867.6│1044.5 │823.1 │
├──┼───┼───┼────┼──┼───┼────┼────┤
│1981│2832.2│1078.6│1753.6 │1988│2193.2│1421.4 │771.8 │
├──┼───┼───┼────┼──┼───┼────┼────┤
│1982│3157.8│1574.3│1583.5 │1989│1944.2│1093.4 │850.8 │
├──┼───┼───┼────┼──┼───┼────┼────┤
│1983│2026.1│1353.4│672.7 │1990│1958.9│1079.0 │879.9 │
└──┴───┴───┴────┴──┴───┴────┴────┘

二、良种引进与推广
(一)肉用兔
山东传统饲养的当家兔种是中国白兔,体型较小,头清秀,耳短直立,嘴较尖细,
眼红色,全身紧凑矫健,被毛洁白而紧密,皮板结实,具有适应性好、耐粗饲的特点,
但生长较慢,产肉性能差。
引进的有日本白兔、青紫蓝兔。日本白兔早熟,生长快,繁殖性能好,毛皮品质
好,尤其耳大血管清晰,也是实验用兔。青紫蓝兔,毛色灰蓝色,甚为美观,该兔适
应性和繁殖性能好,毛皮品质较优良,常作皮用。70年代以来又引进新西兰白兔,加
利福尼亚兔,德国巨型兔,比利时兔和黑龙江省的哈白兔等良种,许多地方用比利时
兔等大型兔与当地中、小型母兔杂交生产商品肉兔,良种引进杂交改良大大提高肉兔
生产。此外,还有引进獭兔,作为皮肉兼用。
(二)毛用兔
山东省50年代开始饲养毛用兔是中系安哥拉兔,繁殖力强,但产毛量不高,成年
兔年产毛一般在300克左右, 60年代引入法系安哥拉、英系安哥拉,70年代引入日本
长毛兔、西德长毛兔(德系安哥拉)。省农业厅于1982年投资建立蒙阴玉皇山种兔场,
重点饲养繁育西德长毛兔,该兔体型大,毛产量高,毛质优,对改良山东毛兔,提高
产毛性能起了重要作用。

三、饲养管理
山东农户饲养家兔有两种方法:
(一)地窖式
在院内挖地下小窖,窖形下大上小,窖口四周用土培高,以防止雨水流入窖内,
在窖口反扣瓦盆,这种方法老式,养的数量少,好处是冬暖夏凉,安静,有利于母兔
哺育幼兔,但缺点是通风卫生条件差,饲养不方便,不宜规模饲养。
(二)笼式
用竹、木或铁丝制成兔笼进行笼养,随着专业规模饲养的发展,有的用水泥制成
予制板块,组装成多层式兔笼,母兔笼还配有产箱,便于保暖,有利幼兔生长。兔笼
边装有饲料槽、水槽和草架。笼养有利于肉兔、毛兔生长,便于科学饲养管理,笼具
可以定期消毒,适合规模饲养,节省土地,劳动效率高,已逐步取代窖养。

四、产品产量与销售
(一)兔肉、兔皮
肉兔的产品主要有兔肉和兔皮,新中国建立前产量少,兔肉多为自食,形不成大
宗商品。60年代中国兔肉打入国际市场,山东积极发展肉兔生产,70年代年生产兔肉
达1万吨以上, 兔皮1000余万张以上,80年代兔肉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最高的1 983
年达29585吨。由于肉兔生产波动,兔肉产量不稳定,1990年全省生产兔肉23765吨,
仍居全国第一位。
山东生产的兔肉主要出口西欧和日本,70年代家兔产品开始批量出口。这期间,
兔肉兔皮基本上是生产多少,外贸部门就收购出口多少。80年代初家兔产品的收购出
口仍保持增长势头。1983年省外贸系统收购冻兔肉22811吨,当年出口兔肉1233 2吨,
创汇1634万美元。1984年以后畜产品价格放开,允许多渠道经营,山东口岸出口补贴
低,货源外流其他口岸,再加上国际市场变化,山东出口冻兔肉减少,1990年仅出口
5839吨,创汇970万美元。兔皮1984年后因国际市场需量减少,价格过低,原皮停止出
口。
肉兔的其他副产品如兔头、兔蹄、兔骨等多加工成饲料。
(二)兔毛
山东兔毛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交售给国家, 1956年国家开始收购兔毛。1 958
年收购超过10吨,达15.5吨, 1967年超过100吨,达111.4吨,1968年-1976年收购量在
200吨~400吨, 1977年收购509.1吨,1980年收购超过1000吨,达1165.5吨,1990年
全省兔毛产量2962吨。
兔毛出口是山东拳头商品,是全国兔毛主产省之一。1981年出口兔毛1344吨,换
汇4105万美元, 占全省出口畜产品的四分之一, 占同年全国出口兔毛4569吨,换汇
14709万美元的29.4%和27.9%。 1983年全省出口兔毛达2069吨, 换汇4932万美元。
1984年以来,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价格大跌,兔毛出口下降,1989年出口442吨,换
汇650万美元,1990年出口414吨,换汇仅44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