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17&run=13

一、发展概况
养鸡在山东历史上一直是农民的家庭副业,面广量大。山东养鸡的统计数字最早
见于1919年第8次农商统计表,当年全省养鸡3077.27万只。1921年《山东劝业汇刊》
记载“高密城东关私人集股, 组织养鸡场1处”,创私人建鸡场之首例。20年代末期
山东鸡蛋出口贸易兴盛一时,促进了养鸡事业的发展。30年代鸡蛋出口减少,养鸡数
量有所波动,1936年全省养鸡2483.4万只。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山东以后,全省养鸡数量急剧下降,据日伪山东省建设
厅统计,1941年682.7万只, 比1936年下降了72.5%。1942年以来由于革命根据地建立
与扩大, 党与政府领导农民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全省养鸡数量逐渐回升,194 6年
1633.5万只,1949年全省养鸡达到2690万只。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的养鸡业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但也经历了曲折过程。
1950年山东省实业厅调查,全省养鸡3200万只,恢复超过战前1936年水平28.9%。
1956年上升到3799.3万只,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年。
1958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和1960年的粮食大减产, 1962年全省养鸡下降为
1807万只,是建国后的低谷。
1963年贯彻了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随着农业生
产的恢复发展,全省养鸡生产出现了转机,1965年恢复到2871万只。1966年-19 74年
“文化大革命” 中没有统计。 1975年恢复统计,当年养鸡3982万只,比1965年增长
38.7%,比建国后第一个高峰年的1956年增长4.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出现了养鸡热,
1980年全省养鸡达到6681万只, 比1975年增长67.8%。1980年以后山东打破了传统的
养鸡方式,实行规模饲养,出现了大批养鸡专业户、专业村和大规模养鸡场。同时又
引进国内外优良鸡种,改变单一饲料为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实行科学养鸡,山东养
鸡事业出现了大发展。 1984年山东养鸡突破亿只大关,达到13042万只,比1978年增
长1.18倍, 1990年全省养鸡猛增到22127万只。济南、烟台、青岛、潍坊建成规模10
万只~20万只大型蛋鸡场,在城市郊区形成蛋鸡专业村和一大批养鸡专业户,成为农
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诸城、昌邑、安丘等县市形成贸工农、牧工商多种形式集良种、
饲料、 饲养、 屠宰加工系列化的新兴肉鸡产业。 全省鸡蛋、 鸡肉产量从1981年的
25.16万吨、 4.67万吨,到1990年增长到113.54万吨和26.97万吨,分别增长3.5倍和
4.8倍,鸡肉占全省肉类总产比重从4.51%提高到12.17%,全省人均占有鸡蛋13.4公斤,
鸡肉3.18公斤。 养鸡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37.8%。鸡蛋、鸡肉产量大幅度增长,成
为重要的畜产品,除满足本省消费外,还出口国外和调运省外。

二、品种资源与改良
(一)地方良种
寿光鸡:寿光鸡是蛋肉兼用鸡,产于寿光县稻田乡一带,以慈家村、伦家村的鸡
最有名,故又名慈伦鸡。50年代初期,寿光鸡作为地方优良品种在国内外展出,并作
为品种交换。 1960年建立了寿光慈伦种鸡场, 建场以来,已向省外推广种雏、种蛋
490万只(枚) 。寿光鸡以体大、蛋大、肉质好著称。全身黑羽,有金属光泽,单冠,
喙、 胫、 脚爪为灰色, 白皮、两腿粗壮,成年公鸡体重3.7公斤,屠宰半净膛率为
85.3%,全净膛率为82.5%。成年母鸡体重2.8公斤,半净膛率83.1%,全净膛率80.4%,
母鸡6月~8月龄开始产蛋,年产蛋128个左右,平均蛋重65克,蛋壳红褐色,有就巢性。
自然交配,受精率为90.2%。
元宝鸡:元宝鸡原产于荣成县,因其体型“挺胸翘尾似元宝”而得名,全县约存
养30余万只。元宝鸡多为全黑色,体小清秀,灵敏活泼,早期生长快,屠宰率高。公
鸡半净膛率85.6%,全净膛率80.8%,母鸡半净膛率84.8%,全净膛率72.5%。母鸡平均
187天开始产蛋,年均产蛋量179枚,个别高达249枚,平均蛋重53.4克,蛋壳浅棕色。
有较强的抗病力和适应性。
琅琊鸡:琅琊鸡原产于胶南县、日照市、五莲县和诸城市,这一带在历史上属于
“琅琊郡” ,故名“琅琊鸡”。产区约有鸡200万只左右。全身毛黄褐色或麻色,体
型中等, 成年公鸡体重1.81公斤,母鸡1.4公斤。平均开产期215.5天,最早156天,
年平均产蛋150枚左右,少数200枚以上,平均蛋重55克,蛋壳较厚呈棕色,蛋黄色深,
质量好,历史上出口国外,称为“琅琊蛋”。
济宁鸡:济宁鸡产于汶上、嘉祥、金乡、兖州等县。少数个体百日即可开产,故
又名“百日鸡”。母鸡羽毛麻黄色居多,公鸡以红色为主。体型小巧,开产早,平均
开产日龄146.6天,少数100天左右,年产蛋130枚左右,个别200枚以上,蛋重小,平
均40克,蛋壳颜色以粉红居多。屠宰率低,脂肪少。
汶上芦花鸡:汶上芦花鸡分布在汶上县汶河两岸及蜀山湖、南旺湖、马踏湖一带,
全身羽毛黑白相间,斑纹宽窄一致,150天~180天开产,年产蛋140枚~150枚,平均
蛋重46克, 壳坚实,为褐色。6月龄屠宰,公鸡半净膛率81.3%,全净膛率71.2%,母
鸡半净膛率为80%,全净膛率为68.9%。自然交配,受精率为95%。
糠鸡:糠鸡因羽毛颜色酷似子而得名,主要产于蓬莱、黄县、莱州、海阳
一带。成年公鸡体重2.2公斤,母鸡1.59公斤,肉的品质好,屠宰率较高,据测定6月
龄公鸡半净膛为81.6%,全净膛为70.8%,母鸡半净膛率为82.1%,全净膛为72.2%。开
产日龄为240天~270天,平均年产蛋113枚,平均蛋重53.8克,蛋壳棕色。
济南花鸡:济南花鸡是山东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原济南种鸡场) ,在196 0年
以上海浦东鸡与辽宁庄河鸡为基础,导入新汉、寿光鸡杂交育成的蛋肉兼用新品种。
济南花鸡雏鸡可自别雌雄, 红花速生羽的为母雏,白花迟生羽的为公雏。性成熟7个
月左右,年平均产蛋130枚,最高个体达247枚,平均蛋重60克。
斗鸡:斗鸡又名咬鸡、打鸡、唆鸡,是专供观赏娱乐的珍贵鸡种,原产山东西南
部的曹州(即今菏泽)、鄄城、曹县、成武等县。斗鸡的体型比较特殊,成年斗鸡具有
鹰嘴鹅颈、高腿、鸵鸟身,肌肉丰满,体质紧凑结实。动作灵活,鸣声洪亮,且刚勇
好强, 即使战败也不肯跑出那7米的斗圈。斗鸡有大、中、小3种,体重6公斤左右为
大型,5公斤左右为中型,4公斤左右为小型。成年公鸡半净膛率为84%,全净膛75%,
母鸡半净膛85%,全净膛72%。斗鸡产蛋少,开产日龄一般180天~220天,年产蛋40枚,
最多60枚, 蛋重50克~75克,蛋壳褐色。母鸡利用年限为3年,公鸡3年~5年。就巢
鸡孵化率在90%以上。 鲁西南地区,斗鸡、抵羊已成为群众性娱乐,农闲季节,每逢
集日、庙会,爱好者相约抵斗,吸引不少观众。菏泽已于1982年成立斗鸡协会, 规定
农历三月后,每月举行一次咬斗活动。
(二)引进品种
1911年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从日本引进英国、美国、印度等原产地种鸡,
计有银色汉巴克种、白色普利毛斯罗克种、淡色布拉玛种和梨色普利毛斯罗克种等共
11只,在场内作试验性饲养,因试验效果不好,没有在社会上推广。
1917年,日本人将附设于青岛德华学堂的胶澳农场试验场改为农事试验场并附设
一个家禽研究部门,主要饲养布拉玛种、莱克航种、名古屋柯庆种和普利毛斯劳克种,
在饲养试验中比较,以莱克航种适应性最好,产蛋量最高,曾有较大数量推广。
1922年《山东农业概况》记载:在历城县调查,已养有莱克航、名古屋柯庆鸡等
品种。1931年,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曾引入莱克航种鸡。1934年青岛工商学会植棉试
验场养莱克航种鸡4000只。1947年国民党山东省实业厅农村处畜牧场养有莱航鸡和蛋
肉兼用的洛岛红鸡。
1949年建立青岛畜牧场,养有莱航鸡。济南种鸡场 (1978年改为山东省农科院家
禽研究所) 先后饲养过洛岛红、澳州黑、沃平顿、芦花等近10个品种。1951年在昌乐
县建立山东省立种羊场,后转为养鸡专业场,以引进加拿大星杂系列鸡为主,兼养罗
曼、爱拔益加肉用种鸡。到1990年县、市以上农牧系统办的23个养鸡场,引进饲养蛋
用和肉用祖代种鸡6.55万只,父母代种鸡33.21万只。
1.蛋鸡的引进:国外引进的品种从1962年开始逐年增多,共有10多个。
莱克航鸡:原产意大利,是山东传统的引进鸡种,由于长期饲养,退化严重,流
传民间的杂交种很多,1958年以后逐渐淘汰。
星杂288鸡:原产加拿大, 商品代年平均产蛋285个, 平均蛋重60.5克~62.5克,
1990年存养父母代1.05万只。
星杂579: 原产加拿大,年产蛋250个~270个,蛋重62克~64克,1990年存养祖
代7500只,父母代27300只。
星杂904:1990年引进祖代0.5万只,父母代3.85万只。
罗斯鸡:原产英国,年平均产蛋275枚,平均蛋重63.4克。1990年存养父母代6600
只。
伊莎褐鸡:原产法国,年产蛋280枚~292枚,平均蛋重65克,1989年引进父母代
0.97万只。
迪卡·沃伦鸡: 原产美国,年产蛋270枚左右,蛋重63克~64.5克,1990年引进
父母代3800只。
海赛克斯鸡: 原产荷兰,年平均产蛋299枚,平均蛋重63.2克,1987年引进祖代
鸡3400只,1990年引进父母代8600只。
红育鸡:原产英国,年产蛋180枚~200枚,蛋重55克~65克,1981年引进4 00只,
1982年以来逐步淘汰。
此外,由国内引进的改良种有:
北京白鸡:是由北京市畜牧局和有关单位培育的新鸡种。适应性广,各代次都有
引进,饲养面越来越大。1990年存养祖代3.42万只,父母代6.14万只。
滨白鸡:是东北农学院育成的蛋用型品系杂交鸡,可根据羽毛型自别雌雄。1990
年引进父母代550只。
2. 肉鸡的引进:1980年以后,山东掀起养鸡热,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肉鸡品种。
到1990年肉鸡产肉量约占全省鸡肉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引进的品种主要有:
白洛克鸡: 是山东最早引进的肉蛋兼用型鸡种, 原产美国。昌乐家畜繁殖场在
1980年以前就有引入,1987年济宁市郊区猪场引进矮脚白洛克,后来由于多种优良肉
用种鸡的引入,白洛克鸡逐渐淘汰。
爱拔益加鸡: 原产美国。56日龄只均体重2.41公斤,1985年引入父母代,1 987
年引入祖代,由于生产性能良好,很快在全省推广。1990年存养祖代1.28万只,父母
代10.5万只。
星波罗鸡(宝星) :原产加拿大。56日龄体重2.3公斤,1981年引进父母代,1988
年引进祖代,1990年有祖代、父母代各1500只。
艾维茵鸡:原产美国。56日龄体重2.72公斤,1988年引进父母代,1990年引进祖
代,共引祖代3000只,父母代43200只。
罗曼鸡:原产西德。56日龄体重2.35公斤,1985年引进父母代。
伊沙明星鸡:原产德国。56日龄体重2.55公斤,1988年引进祖代, 当年推广父母
代种雏3万只,商品代雏鸡15万只。
除农牧部门引进蛋用、肉用种鸡外,外贸、供销及粮食等行业也引进各类种鸡。

三、饲养管理
山东鸡的饲养管理方式有两种:
(一)传统的饲养方式
以户养散养为主,每户平均养五、六只,多的十几只,养鸡数量多的户都配有公
鸡,多在房前屋后及村庄附近的林间田地觅食,只是在冬季觅食困难,或春季产蛋的
时候,才撒一把玉米、高粱或其他饲料作为补料。当地土种鸡散养,自行觅食能力强,
能飞能跑,可避天敌为害。自行交配,自行孵化,也有人工用火炕、灯温、水温等孵
化,全凭经验,人体测温,不用仪器。农户养鸡数量少,有简单的鸡窝,用土坯或砖
垒成,也有用树条、竹篾编成的鸡笼。个别地方在树上或屋角横一根木棍过宿的。
(二)规模饲养方式
有整齐的禽舍,分平养和笼养。有光照、调温、排气、排粪、送料、送水、收蛋
等先进设备,大规模工厂化饲养,节省人力、物力。1980年以前,国营良种鸡场,最
多养几千只种鸡。1980年后,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出现了大批养鸡专
业户和专业村,城市郊区兴办了大批现代化的养鸡场,规模从几百只、几千只发展到
几万只乃至20万只。为了合理利用饲料,有的还搞立体饲养,把养鸡和养猪结合起来,
上部养鸡,下部养猪,用鸡粪喂猪,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产品加工与购销
山东鸡产品的购销与出口在农副产品经营中历来就占居重要位置。
早在1909年和1911年德国商人在青岛先后开办了哥伦比亚蛋厂和卡尔爱培斯洋行
蛋厂,每年加工干、湿蛋品销往国外的达12万公斤。民国初期,济南开设了济洛制蛋
公司, 兖州、济宁、德县也都建起了蛋厂。济洛制蛋公司生产的蛋黄、蛋白在1 915
年巴拿马赛会上荣获银牌奖。 1919年通过胶州海关出口鲜蛋15900万枚,干、湿、冻
蛋品73万公斤。1921年以后鲜蛋出口下降。山东省长官公署于1925年发出“改良养鸡
及防治鸡瘟办法” 的通知。 山东鸡产品出口又兴盛起来,据《山东实业志》记载,
1923年-1931年从胶济铁路沿线各站运往青岛、 大港的鸡蛋共有140540吨, 每年平均
1.56万余吨。鸡蛋生产的发展,吸引国内外的蛋商纷纷投资建立鸡蛋收购转运机构。
1932年青岛建蛋行123家, 济南建蛋行32家,济宁建了2家,德县建了1家。蛋商在鸡
蛋产地各县都设立了收购点,收购的鲜蛋,有的直接销售或出口,有的加工成蛋品出
口。加工的蛋品分冰蛋(包括冰全蛋、冰蛋黄、冰蛋白)、干蛋(包括干全蛋、干蛋黄、
干蛋白) 、湿蛋(包括无盐湿蛋黄、有盐湿蛋黄、蜜蛋黄)等。据《中国近代农业生产
及贸易统计资料》记载,1933年-1938年山东胶州关出口鲜蛋29505万枚,占沪、宁、
汉、津、胶5大关出口量的18.4%。同期胶州关出口蛋品52.6万关石 (关石,是当时海
关征赋所用的计量单位,1石合120市斤) ,占5大关出口量的16.2%。活鸡的交易也很
活跃。交易的方式与范围:一是销售于县内的零星食户,这是大量的,销售数占8 5%
左右;二是销售给饭馆的占5%;三是销售于外县外省的约占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口中断,菜鸡和鸡蛋的购销主要由商贩进行。1953年成立了中
国食品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 对鸡产品的经营以出口为主兼营内销,1954年内外贸分
开,成立了中国食品公司山东省公司,该公司负责安排全省城乡肉食禽蛋市场、调运
外省和承担供应出口。后来将鸡产品委托供销社经营,经营的产品以鸡蛋为主,其次
是毛鸡。1960年中央确定鸡蛋为二类物资,实行合同(即派购)定购,1961年山东省规
定对派购鲜蛋实行实物奖售政策,规定产蛋鸡按只核定全年定购鸡蛋数量,任务一次
核定到社队, 每公斤鲜蛋奖售粮食0.5公斤,派购任务未完成的地区,鲜蛋不得进入
市场。国家收购的数量一般年份占鸡蛋产量的10%~20%,最高年份可收购到30%以上。
1961年实行鸡蛋派购以来,全省年收购量从1962年的12409吨, 逐步增长,196 7年突
破4万吨, 达到44491吨,1979年收购量达到57541吨,创最高水平。1984年取消派购
后, 实行多渠道经营,农贸市场农户鸡蛋大量上市,国营食品收购大量减少,1 990
年国家收购仅13230吨。
鸡的收购,山东省食品公司经营供应省内城市销售,调往省外和提供部分外贸食
品部门出口。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年收购量在300万只左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养
鸡发展,收购量大大增长,80年代年收购量800万只左右,最多的1987年达1195万只,
1990年收购量820.6万只。1953年-1990年共收购鸡蛋107.8万吨,活鸡17117万只。
山东省的鲜蛋和鸡承担支援省外和京津沪大城市供应的任务, 1953年-1990年共
外调鲜蛋172624吨,活鸡2569.2万只。
鲜蛋和蛋品是传统出口商品,1956年出口冰蛋达6387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鲜蛋、
冰蛋和干蛋原料的出口,在70年代逐渐减少,到80年代已逐步停止。80年代大量发展
肉鸡生产, 冻鸡已成为年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拳头产品。1980年-1990年出口冻鸡
99178吨,创汇14484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