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112&run=13

历史上山东的骡主要是马骡,除部队用于辎重外,主要用作短途交通运输的畜力,
以及地主富农的耕作运输。 据统计1936年全省有骡42.4万头,占大牲畜508.9万头的
8.3%。抗日战争后,由于战争破坏,以及马匹的大量减少,全省骡的数量大幅度下降,
1949年全省存养骡13.7万头。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全省马匹存养量少,繁殖马骡数量受限,全省骡子生不抵死,
呈现日趋减少的趋势,1956年下降到8.6万头,1962年下降到5万头。随着农村经济的
发展,对马、骡需求增长,省供销部门有计划从外省购进马匹,各地配种站积极贯彻
马生马,驴生骡的号召,钻研与交流马配驴的技术,扩大了驴骡的繁殖,使全省骡的
饲养稳步增长, 1971年恢复到10.4万头,1977年超过20万头达到21.2万头,1 983年
超过30万头达到30.5万头。由于骡比马使役耐力强,饲养较耐粗,受到农户的广泛欢
迎。1985年全省养骡达到37万头,超过当年养马36.7万匹的水平。1987年全省骡突破
40万头,达到40.1万头,随着农村生产发展农用机械动力的增加,全省骡的发展趋于
稳定, 1990年全省养骡41.2万头。比同期马33.1万匹多24.5%,占全省大牲畜总量的
5.7%,但仍未恢复到战前1936年42.4万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