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捻军鲁北之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7&rec=387&run=13

1866年11月9日(同治五年十月初三),张宗禹、张禹爵、 邱远才率西捻军入陕
西华阴境,向华州(今华县)、渭南发展进攻。1867年1月,在西安与临潼间之灞桥、
十里坡大败清军。之后,与陕西回民起义军取得联系,并肩作战。7月,钦差大臣、
陕甘总督左宗棠率湘、皖、楚诸军入陕,使在陕清军增至4万。号称3万余人的西捻
军,除老弱妇孺外,能战者仅万余,活动于渭水、泾水、洛水间的蒲城、万年、三
原、泾阳一带。10月下旬,西捻军突破清军防线进入陕北,主力活动于宜川、延长
间。11月下旬,正当西捻军与回民军紧密配合,革命形势高涨之时,张宗禹收到了
东捻军被围山东的求援信,遂率部东进,入鲁救援。
12月上旬,西捻军从陕西出发,经山西、河南,于1868年1月底进入直隶。 张
宗禹试图以“围魏救赵”之计,威迫京津,调动山东清军,以减轻清军对东捻军的
压力。然而,这时东捻军已经失利,西捻军却又成为深入清廷畿辅重地的孤军。清
政府下令京师戒严,各路“勤王之师”急趋京都,20万大军云集直隶中、南部。西
捻军孤军作战,部队伤亡颇重,张禹爵战殁。为摆脱困境,西捻军再度南走入豫,
4月上旬由豫北经直南进入莘县,17日从聊城李海务东渡运河,经茌平、齐河、 陵
县、德州、沧州直扑天津。清大将军恭亲王奕 令崇厚率洋枪队加强天津防卫,命
绥远城将军安定、副都统富和、提督郑士魁分率所部增援,饬侍郎恩承、副都统玉
亮所部赶赴武清(今杨村)设防,并乞求英国、法国炮船协守天津。天津布防严密,
左宗棠统带的湘军及豫军、东军紧追不舍,使西捻军无法前进,遂于5 月上旬返回
山东武定府(今惠民)一带。
海丰(今无棣)、阳信、武定,东濒渤海,南界黄河,西邻运河,易被封锁围困。
西捻军刚到,10万清兵便跟踪而至。李鸿章为前线总指挥,坐镇德州,运筹各军,
左宗棠、崇厚、丁宝桢、英翰、直隶总督官文,皆临前敌围剿西捻军。北面,将沧
州以南的捷地坝掘开,引运河水入捷地碱河,沿河修筑长墙,由崇厚、潘鼎新、杨
鼎勋等部防守;西部,从张秋(今属阳谷县)引黄河水入运河,自张秋至捷地沿运河
西岸修长墙,自北向南由直、京、陕、皖、东、淮诸军分段防守,地方民团协守;
南面,从张秋到利津,各州县专力防黄,沿河各渡口船只尽收南岸,一律禁渡,水
路由游击杨长林率炮船巡逻;东面,控制利津、大山(今无棣属),禁止渔船下海。
同时,令楚军总兵丁长春水师,豫军张曜、宋庆部,湘军刘松山部及淮军等机动作
战,跟踪追击。
5月12日,西捻军由宁津北上沧州,企图强渡捷地碱河。这时,该河水深丈余,
且有潘鼎新、杨鼎勋重兵把守,西捻军受阻而回。张宗禹率部在狭长的地带时而北
上,时而南下,飘忽不定地游动作战,无法摆脱四面被围、处处被动的窘境。再后,
雨季来临,河水猛涨,道路泥泞,越发不利于捻军骑兵行动。清军进一步“缩地合
围”,将捻军压迫在徒骇河以北、马颊河以南的狭长地带。7月16日, 西捻军由乐
陵奔吴桥,遭周盛波、周盛传部清军伏击。下旬,捻军与王心安、郭松林、潘鼎新
部战于惠民、商河,两战皆挫,张宗禹负伤。30日,在黄河、徒骇河间济阳之黄河
崖、鄢家渡、曲里店附近,西捻军与潘鼎新、吴长庆、张曜、宋庆、郭松林、王心
安等部激战失利,溺水、降清者5000多人,战场形势极度恶化。当地地主豪绅、民
团实行坚壁清野,捻军食宿困难,无法休整补充,士气低落。这时,清廷又施展招
抚手段,捻军逃亡、投敌事件接连发生。31日,捻军在济阳玉林镇、鸿福寺与张曜、
宋庆、潘鼎新部再战,伤亡六七千人,损失战马万余,军械粮草丢失殆尽。张宗禹
率部突围,8月4日先后从桑园镇(今河北吴桥属)、第二屯、老君堂抢渡运河,均为
清军所阻,盘旋于宁津、商河、临邑间。12日,捻军由平原奔高唐、聊城方向。15
日,张宗禹率部退往茌平西南广平镇,16日至高阜。清军刘铭传部自北而南,郭松
林部由西而东,夹击捻军,袁保恒骑兵外围截击,张宗禹之子张葵儿等捻军将士阵
亡。张宗禹率十余骑隐于高粱丛中,向东走10余里,水深无法行走,折向东北,至
徒骇河边之王家桥(今禹城属),后“不知所终”(张宗禹结局, 说法不一:《山东
通志·兵防志》载:张宗禹“自沉于河”,溺水自杀;《涡阳县志》载:张“穿秫
凫水,不知所终。”文从后者。)。
东西捻军活动地区要图见附图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