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运粮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7&rec=333&run=13

  1、粮食的筹集与运输
  在解放战争中,山东解放区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抽调大批干部组织军粮的
筹集与供应,前后有100多万人投入军粮的加工和调运,将11亿斤粮食运往前线,
保障了人民解放军各次战役的需要。
  为了加强对军粮供应工作的领导,在各级支前机构中都设立了粮食部门,设置
了一、二、三线粮站,建立了粮食特派员制度、粮草票制度和报告请示制度,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供应体系。
  战时粮食筹措的主要方法有三:一是就地取给,这是解决部队机动作战临时用
粮的根本方法。二是后方调运,这是组织较大战役和深入敌区作战所采取的方法。
淮海战役前方吃粮人数多达130多万人,每天需要300万斤原粮,整个战役从山东送
去粮食4.52亿斤。三是因粮于敌,从缴获的粮食中补给部队。潍县战役就地吃缴获
粮200万斤,占整个战役用粮的17%。
  在筹粮过程中,解放区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了支援前线,宁肯自己吃糠咽菜,
也把粮食省出来交到粮站。济南战役正值秋季,麦粮基本用完,秋粮正在收打,但
济南周围解放区的广大群众听说要打济南,群情振奋,克服秋粮未完全登场和秋雨
连绵的困难,抢收、速碾、快磨,超额完成了粮食预征任务。鲁中南地区的沂山区,
原定预征200万斤,结果提前两天交粮1230万斤。在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援下,迅速
筹集了1.6亿斤粮食,保证了战役的需要。鲁中南地区是国民党重点进攻受害最重
的地区,群众生活非常困苦,但听说要支援打淮海战役,都踊跃筹粮支前。靠近战
地的郯城县,接到筹粮500万斤的任务,但县粮库只能拿出100万斤,其余要靠群众
筹集,按人口计算,全县每人平均要拿10斤以上,在当时是个惊人的数字,但经过
动员,郯城人民宁肯自己饿肚子,硬是一瓢一碗地把粮食献出来,超额100万斤完
成了筹粮任务。渤海区领受筹粮1亿斤的任务后,各级经过深入动员,群众踊跃报
名献粮。临邑县宿安镇烈属袁振芬老人,家中劳力少,生活困难,没有分配筹粮碾
米任务,但当他听说淮海战役前方急需用粮,主动把300斤谷子碾成米送到粮站,
连秤也没过,倒下粮食就走了。16个昼夜,渤海区出动大车70960辆,小车19582辆,
船1250艘,民工17万多人,牲口154350头,圆满地完成了军粮的筹集和运送任务。
当时整个山东解放区,从渤海平原到沂蒙山区,从胶东沿海到鲁西大地,磨碾飞转,
车轮滚滚,人欢马叫,展现一派波澜壮阔的人民支前画卷。
  在运粮过程中,广大民工都争着多拉快跑。规定小车只装200斤,莒沂县灵山
区段升平一车装459斤,他所在的民工队都装400斤以上;沂北县民工队于吉发自己
装360斤,还替有病的民工带100斤。运输途中,民工爱粮如命。莒沂县400辆小车
运送11万斤面粉上前线,他们跋涉千余里,当走到新区时,吃完了随身带的“三红”
(红高梁、红辣椒、红萝卜咸菜),干部让他们吃车上的面粉,民工一致拒绝,并说:
“这面粉是我们经过3个省运到这里,还没送到部队,前方的同志正等着我们的粮
食吃,我们无论怎样饿也不能吃车上的面粉。”就这样,他们两天一夜只吃了一顿
饭,车上的面粉一点没动,如数送到了前线。鲁南小车队运粮遇雨,民工主动把自
己的蓑衣、雨布、被单盖在粮食上,并说:“淋着人也不能淋着粮食”。巨野县在
淮海战役运粮时,正值大雪,道路泥泞,120公里的路程,大车走不通了,换小车,
小车走不通了,就发动1万多群众肩挑、人抬,提前把200万斤粮食送到前线粮站。
泗水县运输团千余名民工,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忍饥耐寒,破冰渡河,3天运粮
11.2万斤。泰安县崔家庄民工阎成兴等4人,在运粮途中踏响了地雷,1人牺牲,3
人负伤,负伤的3人掩埋了同伴的尸体,继续把粮食送到了前线。胶东莱东县(今属
莱阳县)支前特等功臣唐和恩,任小队长,在运粮中不怕苦,不怕累,处处起带头
作用,鞋子磨烂了,就赤脚推车,从不叫苦。他从家出发时带着一根竹竿,每到一
地就在上面刻上地名,到支前结束时,上面竟刻满了苏鲁皖3省88个城镇的名字,
成为山东人民支前的历史见证。
  照片 支前民工把粮食运往前方
  2、副食储备与调运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大批集中山东战场,曾出现过物价飞涨,副食品难购,严
重影响部队生活的现象,为保证将士身体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山东各级政府和
支前机构,采取措施储备调运副食品,保证了部队的需要。
  1947年3月,成立了由部队、工商部门、支前机构共同组成之供应站,负责部
队的副食供应。一般是,部队提供计划,工商部门负责采购、调剂,支前部门组织
运输。除了临时指定就近商店按规定价格供应外,大部分是于战役前进行储备和调
运供应。孟良崮战役前,华野供应总站就采购食油5万斤,花生米50万斤,食盐1万
斤,干鱼15万斤,粉丝5万斤,战役发起前20天就调运到战区附近储存起来。济南
战役前1个月,就按计划储足了各类副食,仅鲁中南区就储备食油62万余斤,食盐
380万斤,咸菜5万余斤,咸鱼9000斤,虾皮1.2万斤,细粉2000斤,大蒜1万斤,黄
豆30万斤,保证了战役的需要。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鲁中南区又供应前方食油69万
余斤,食盐83万余斤。蔬菜旺季,许多菜农积极主动地把新鲜蔬菜送到部队,如济
南战役时,历城县西营区几天内就供应部队新鲜蔬菜7万斤,肥猪200头。蔬菜淡季,
各地政府就发动群众晒干菜、腌咸菜、生豆芽、做豆腐供应部队。1948年12月16日,
中央军委决定在新年、春节期间慰问淮海前线将士每人1斤猪肉、5包烟,华东局把
80万斤猪肉的征购任务又交给了鲁中南区。鲁中南支前委员会接到通知离新年只有
10天时间,任务紧迫,但解放区的群众听说是慰问前线部队,宁可自己过节不吃肉,
也要把猪肉送到前方,结果提前完成了82万斤猪肉的筹集和调运任务。新沂火车站
老工人看到站台上堆积如山的猪肉感慨地说:我在车站工作了20多年,从没见过这
么多猪肉。徐州市民看到一车车猪肉也感叹地说:山东老解放区人民对解放军真亲,
还是老解放区人民思想觉悟高。在战场上,解放军战士吃的是猪肉、馒头,粮足菜
香,士气高昂,而国民党军则在重重围困之中,为填饱肚子而殴斗火并,掘墓取棺
为柴,杀马烤肉充饥。解放军乘机开展政治攻势,大批国民党军携械投诚。
  3、筹措柴草
  为保证部队能吃上热饭,喝上开水,军马不缺草料,山东人民仅1948年就供应
部队7.37亿斤柴草,1.08亿斤马草。整个解放战争中,约供应部队柴草20亿斤,马
草4亿斤。为了给部队筹集烧柴,有的砍掉自己院子里的树木,有的顶风冒雪上山
砍柴。莱芜战役时,仅莱芜县桑子峪村就为部队筹集柴草4万斤,马草1万斤。沂源
县人民不惜劈了自己的家具,拆掉房子上的木料和盖草,供部队烧水做饭。悦庄一
位翻身农民把新苫的三间房上的谷草扒下来洗净喂军马。1948年潍县战役,潍北县
张氏村伐掉祖坟地长了近千年的松柏树,献出木材,保证了部队的需要。
  4、加工被服
  解放战争时期,军队的被服工厂极少,军队的衣被鞋袜主要是靠解放区广大妇
女手工缝制。1948年至1949年的两年中,鲁中南、渤海、胶东区就为前方做军鞋
762万余双,军袜221万余双,军衣23万余套,军被177万余床。解放区的广大妇女,
不论酷暑盛夏,还是冰冷的寒冬,在树荫下,油灯前,飞针走线缝军服,眼睛熬红
了,手指磨破了,全然不顾,有的还在军鞋上绣出“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人民
杀敌立功”、“立功光荣”等字样,鼓励子弟兵勇敢作战。1947年,冀鲁豫七专区
的广大妇女,10天突击赶制20多万双“反攻鞋”,支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渤海区在为华野外线兵团赶制棉衣棉被缺少棉花时,不少人把自家棉衣棉被里的棉
花取出来絮到军衣军被里。解放战争后期,一些城市解放后,城市里的缝衣女工和
街道妇女,也积极投入到支援军队赶制军服的活动中去。1949年春,济南市组织了
1309个支前小组,参加妇女达2.8万人,一个半月做军衣等64万件。
  照片 解放区妇女赶制军衣军鞋支援前线
  5、械弹器材的生产与供应
  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了一些工业城市和工厂矿山,为兵工生产提供了丰富的
原料,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能力,到1946年2月,山东的兵工厂就由原来
的22个,发展到27个,有职工6000多人。华中7个兵工厂2500余人,于1946年底到
1947年初转移到山东后,兵工力量又大大加强。后来,由于国民党军的进攻,鲁中
南和胶东的兵工生产一度受到影响,但华中兵工主力转移到渤海地区,与渤海兵工
厂统一整编为7个总厂和1个直属厂,职工达3413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被打破后,
鲁中南、胶东和滨海地区的兵工生产开始恢复,到1948年7月,全省有26个兵工厂,
职工12230人,动力机械202台3176马力,工作机械867台,产量大增。1949年,兵
工生产又有发展,有工厂37个,职工20890人。为提高军工生产能力,各军工部门
除加强管理,注重技术培训外,还抓了军工的科学研究与技术革新。胶东区通过建
立子弹生产流水线,使月产量由2万发提高到20万发;改进弹体外形,提高了初速、
射程和杀伤力;改进擦弹机,提高效率50倍。渤海地区生产的子弹浸水12小时无臭
火。为提高广大军工生产热情,在军工系统广泛开展了立功创模活动。仅1949年就
生产步兵炮18门,迫击炮160门,信号枪365支,刺刀9005把,各种炮弹77.05万发,
枪榴弹和掷弹筒弹55.55万发,子弹113.97万发,信号弹和宣传弹1.4万发,手榴弹
137.16万枚,炸药52.83万斤。1948、1949两年,山东各兵工厂供应前线炮弹251万
发,子弹973万发,炸药464.34吨,不但保证了华野作战的需要,还支援了晋冀鲁
豫野战军。
  武器弹药和器材除就近供应部队外,大量的是储存在各级储存点上,依靠广大
支前民工,由这些储存点运到前线。他们在运输过程中,非常注意爱护,防雨、防
潮、防震,一丝不苟,特别是随军常备民工,要承担在火线运送弹药的任务,他们
不怕苦,不怕死,表现得十分英勇顽强。在济南战役中,广饶县挑子团的民工,冲
破敌人的火力封锁,由商埠向杆石桥送弹药,送到阵地后,又冒着枪林弹雨把弹药
送到前沿各班。胶东担运八团五营的民工,一次向前线运送弹药时,桥被火力封锁,
他们就用皮带拉着爬行,爬也无法通过时,就凫水渡河,胜利完成了任务。
  至于部队抢修工事所需要的工具和就便器材,则几乎全部是群众支援的。潍县
战役,群众献出门板4.5万块,锨镐1.8万把。兖州战役,滋阳县在不到一周的时间
里,就筹集木料2.3万根,门板2.6万块,木板2680块,麻袋820条,绳子8000余根,
以及铁丝、苇席、筐锹等。济南战役,战地群众为攻城和打援部队共筹集门板4.6
万余块,麻袋7.9万余条,锨锹5万余把,木杆5.7万余根。仅历城县东梧区就献出
门板8500块,杆子3500根,锨锹2500把。翻身农民齐孝炳一家就献交门板12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