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7&rec=284&run=13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发扬军民一致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支援社会公益事业,奋勇抢险救灾,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队和驻地人
民群众广泛地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一)支援地方工农业生产
  1956年2月,济南军区作出关于部队参加和支援农业合作化的规划,提出20条
措施。各部队在地方党委统一领导下,参加建社和整社。当年,全区机关部队平均
每人支农5~7个劳动日,完成集资办拖拉机站的任务。1958年,济南军区部队支援
生产工日25万个。1959年1月,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提出,在新的一年里要大力支援
地方工农业生产,全训部队每人完成50个劳动日,施工部队20个劳动日,团以上机
关和守备部队40个劳动日。1960年,山东工农业生产遇到了很大困难,出现了严重
灾情,9月12日,军区政治部发出部队积极帮助驻地群众搞好秋收秋种的通知后,
有60多个团先后停课,全力以赴参加支农生产,并派出17个支援“三秋”远征队共
7400余人,到12个重灾区突击种麦,受到群众好评。军分区、县市武装部各拿出70
~80%的人员,深入第一线参加和领导生产,发动民兵投入增产节约运动。1967年
3月,正处动乱之际,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军区党委根据毛泽东3月3日关于
部队“协助地方管理农业”的指示,成立了由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袁升平,副
司令员范朝利、杨国夫,副政治委员李耀文组成的支援地方生产领导小组,并设立
办公室,由参谋长陈宏任主任。自4月16日起,先后抽调陆海空军部队10.4万人,
分赴各地支援农村春耕生产,至7月下旬先后撤回,共投入71.47万个劳动日。1970
年、1972年两次组织部队支援平阴黄河大桥和北镇黄河大桥建设工程。1978年春,
抽调两个师的兵力参加引水济青工程。1984年7月,抽调3个师的兵力及部分技术分
队支援胜利油田建设。
  (二)抢险救灾
  驻鲁部队自1949年至1984年,先后出动上百万干部战士,同地方干部和人民群
众一起,参加了抗洪救灾及各种抢险活动,许多人负伤致残乃至献出了生命。1957
年7月,临沂、济宁、泰安等地暴雨成灾,济南军区派出10万余人参加抢救,谢林
章、雷达祥、傅照兰、王三贵等牺牲。1969年2月,军区工程兵独立舟桥营在平阴
县参加黄河抗凌防险,经四昼夜奋战,使40多个村庄两万多名群众脱险,张秀廷等
9人为抢救群众而牺牲。1976年7月28日至8月16日,天津市、唐山地区发生强烈地
震,济南军区接到抗震救灾指示后,立即组织部队星夜北上。自8月初至10月底,
先后派出军、师前指,步兵团、舟桥连、野战医院、医疗队,计5600余人,赴天津、
唐山地区参加抗震救灾,共抢运伤员3000余人,治疗伤员3160余人,帮助唐山地区
新建两个300床位的医院,协助天津市17个工厂提前恢复生产,并做了大量排险、
清理工作。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表现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有434个
单位和个人立功受奖。北海舰队防救船大队救捞中队自建队以来,全体指战员发扬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以救难扶危为己任,积极参加各种抢险救灾,自
1979年至1985年,先后参加了台湾海峡打捞“阿波丸”沉船、黄海海面援救濒临沉
没的“渤海6号”钻井平台、老铁山水道扑灭国家海洋局“向阳09号”船烈火、青
岛近海救助巴西籍15万吨级巨型油轮、河北潘家口水库主坝水下封堵排险、四川沱
江打捞卫星数据舱和抢救山西晋城朝阳煤矿遇险矿工等重大抢险救灾任务,支持了
国家经济建设,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被誉为“海底蛟龙,水上卫士”、“
抢险尖兵,爱民模范”,多次受到军委首长、海军首长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