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三防”训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7&rec=202&run=13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是逐渐形
成的。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当时的作战任务和部队的装备器材,山东各部队只进行
过简易的防毒训练。建国后,随着全军转入正规化训练,逐步开展了“三防”训练。
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专业机构,配备了专职干部,营设防化指
导员,团设防化勤务主任,师以上设防化学兵主任,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计
划,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之一,普遍开展了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是核、化
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
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沾染地域、地段的行动和克服方
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三防”训练的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
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
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
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通过训练,使广大指战员懂得“三防”知识,学会防护动作,
提高防护能力。60年代初,“三防”训练一度处于停滞状态。1969年,总参防化部
颁发连队“三防”训练新教材,部队重新恢复了该项训练。80年代,对“三防”训
练进行了改革,实现了由技术向战术,由基础向应用,由步兵向特种兵,由单个人
的防护动作向部队防护的组织指挥转变,训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