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军事训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7&rec=199&run=13

  军事训练在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和平时期提高部
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清代训练军士,无论京师内外还是水陆营汛,都有一定的规
章制度,或定期轮训,或随时训练,因地制宜。八旗兵以骑射为专长,弓箭、鸟枪、
佩刀为经常操练和战守的武器;绿营兵则以大炮、鸟枪、弓箭、藤牌为通设专习武
器,用以进行技艺和阵式训练,并定期校阅。新军采用洋枪、洋炮,按西法进行训
练,中央和地方分别建有陆军大、中、小学堂,培训各级将弁。步、马、炮、工和
辎重五个兵种,训练各有章法。清廷在编练新军的同时,逐步裁汰八旗兵,绿营兵,
更定饷章,改革营制,训练新操。八旗兵德州、青州驻防营和抚、镇标兵,都有部
分官兵先后改训新操。辛亥革命后,驻防山东的北洋政府军,军事训练基本上沿袭
清末新军的一套章法。1928年国民革命军驻鲁后,其军事训练,按照国民政府军事
委员会和国防部颁布的典范令组织实施,并先后举办过军事教育团、军官团、教导
团、干训班等训练机构,培训各级军官。
  人民解放军驻鲁部队的军事训练,经历过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战争年代,战
场就是练兵场,主要靠实战锻炼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利用战斗间隙开展军政整训。
各级军政首长,作战时集中主要精力指挥打仗;战斗间隙集中主要精力训练部队。
为适应作战和建军的需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立了一些训练机构,培训了大
批军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军事训练对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夺取革命战争的胜
利,起了重要作用。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时期,
军事训练成为军队的中心任务。1950年11月,总参谋部提出,训练的基本方针是,
在解放军现有素质的基础上,用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使部队学会掌握现代化的兵器
及其它军事技术;指挥员学会组织与指挥诸兵种联合作战与协同动作,了解参谋、
通信与后方勤务,以加速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从1952年6月起,根据指战员文化
程度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在全军开展了以扫盲为中心的文化学习运动,为学习和
掌握现代军事技术创造了条件。1953年上半年,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山东军区各
部队举办了教授法短期集训,使各级指挥员基本掌握了本级教学的内容、程序和方
法,为实施正规化训练打下了基础。从6月开始,以苏军为榜样,以干部为重点,
全面展开了大规模的正规军事训练,并逐步建立健全了训练制度。60年代以来,学
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习新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技术,成为部队、院校训练的重要内
容。1964年,驻鲁部队开展了空前规模的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继承和发扬了人民
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1965年以后,林彪大搞“突出政治”,
冲击了军事训练。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贯
彻邓小平关于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的指示,经过拨乱反正和一系列改革,
部队和院校的军事训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训练中强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为指针,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依据,既训练打常规战争,又学会打核战争,
着重研究解决在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战法,并从未来反侵略
战争需要出发,吸取和借鉴外军现代作战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逐步实现由重点抓
士兵训练,转为重点抓军官训练;由重点抓打步兵训练,转为重点抓打坦克、打飞
机、打空降训练;由重点抓单一兵种训练,转为重点抓诸军(兵)种合同战役、战术
训练,以提高部队在现代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能力、
后勤保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简称五种作战能力),从而使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建设有了新的提高,在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达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