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期序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7&rec=132&run=13

  1941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指挥。1942年1月20日,中央军
委指示“将山东纵队司政机关改为山东军区司政机关,所属部队划为地方军。一一
五师统一指挥山东军区所属部队”。3月,山东纵队司令部与一一五师师部合署办
公。8月1日,山东纵队正式改为山东军区,辖鲁中、清河、胶东、鲁南军区和滨海
独立军分区、第五旅。政治委员黎玉,副司令员王建安,参谋长王建安(兼),政治
部主任江华。先后辖:
  (一)鲁中军区
  1941年秋,山东纵队决定筹建鲁中军区,刘海涛任司令员,霍士廉任政治委员。
11月,日军对鲁中区大“扫荡”,刘海涛牺牲,鲁中军区未能正式成立。1942年8
月,以原山东纵队机关为主,正式组成鲁中军区。先后辖4个军分区。司令员罗舜
初,政治委员罗舜初(兼),政治部主任周赤萍,参谋处长胡奇才。
  第一(泰山)军分区(第四旅兼)辖2个团。司令员廖容标,政治委员汪洋、林乎
加,政治部主任欧阳平,参谋主任刘国柱。第十团,团长陈明,政治委员陈宏;第
十二团,团长石新,政治委员胡寅。
  第二(沂蒙)军分区 司令员王兆湘、杨昆、吴瑞林,政治委员王一平,政治部
主任李建梓,参谋主任吴奎文、刘培农。辖第十三团,由第十、第十二团各一部编
成,团长刘遇泉,政治委员王锐。
  第三(泰南)军分区 司令员赵杰,政治委员董琰,副司令员封振武,参谋长单
洪,政治部主任熊飞。辖第十一团,团长叶声,政治委员王文介。
  军区直属团兼沂山军分区团长陈奇,司令员陈奇(兼),政治委员李伯秋。
  (二)清河军区
  1940年1月组建。1942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山东纵队划为地方军的指示,
山东纵队第三旅与原清河军区合并,组成新的清河军区,辖5个军分区。司令员杨
国夫,政治委员景晓村,副政治委员刘其人,参谋长袁也烈,政治部主任徐斌洲。
  第一(清东)军分区兼清东独立团(原第三旅第九团) 司令员董有炳、赵寄舟,
政治委员岳拙元,副司令员陈乙斋,政治部主任王林、何凤池,参谋主任陈乙斋。
  第二(清西)军分区兼清西独立团(原第三旅第八团) 司令员许云轩,政治委员
李曼村,副司令员马晓云,政治部主任张维滋、毕秀清,参谋主任韩子衡。
  第三(清中)军分区兼清中独立团司令员马千里,政治委员王效禹,副司令员孙
干卿,政治部主任马鸣,参谋主任张明远。
  第四(垦区)军分区兼清北独立团司令员程绪润,政治委员张缉光,副司令员杨
信。
  第五(清南)军分区兼清南独立团司令员赵寄舟,政治委员傅玉其,政治部主任
傅玉其(兼),参谋主任高凤池。
  军区直属团以原第三旅第七团编成,团长郑大林,政治委员孙正。
  (三)胶东军区
  1942年7月,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改称胶东军区,辖4个军分区。司令员许世友,
政治委员林浩,副司令员王彬,参谋长贾若瑜,政治部主任彭嘉庆。
  第一军分区兼东海独立团1942年7月东海指挥部改称第一(东海)军分区。司令
员李发(代),政治委员仲曦东,副司令员于得水,参谋长胡铁生,政治部副主任朱
开印。
  第二军分区兼北海独立团1942年7月北海指挥部改称第二(北海)军分区。司令
员孙端夫,政治委员王夷藜,参谋主任李益民、肖平,政治部副主任王介。
  第三军分区兼西海独立团1942年7月西海指挥部改称第三(西海)军分区。司令
员赵一萍,政治委员于寄吾、吕明仁,参谋长于一心,政治部副主任姜克。
  第四军分区兼南海独立团1942年7月南海指挥部改称第四(南海)军分区。政治
委员刘宿贤,副司令员卜才(肖镜海),参谋长张怀忠,政治部主任张益民。
  (四)鲁南军区
  1942年8月由一一五师拨归山东军区建制领导,辖3个军分区、1个支队。司令
员张光中,政治委员邝任农,副司令员何以祥,副政治委员张雨帆,政治部主任曾
明桃,参谋主任贾耀祥。
  第一军分区 司令员董鸣春,政治委员杨士法。
  第二军分区 司令员贾耀祥(兼),政治委员冯起。
  第三军分区 司令员王献庭,政治委员王六生。
  运河支队支队长胡大勋,政治委员纪华。
  (五)滨海独立军分区
  1942年3月,组成滨海独立军分区;8月,山东纵队第二旅合并于该军分区,直
属山东军区。司令员何以祥,政治委员王叙坤,副司令员刘涌,参谋长王晓,政治
部主任孔繁彬。
  (六)第五旅
  1940年7月由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改称。隶属山东军区建制,归胶东军区指挥。
旅长吴克华,政治委员高锦纯,参谋长贾若瑜,政治部主任欧阳文。辖第十三团,
团长巫金锋,政治委员李丙令;第十四团,团长官峻亭(代),政治委员李华;第十
五团,团长王奎先,政治委员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