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教生产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6&rec=295&run=13

山东劳教生产始于1957年,当时全省只有一个省直劳教企业,即寿光清水泊劳教
农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除种植粮食和农作物外,还设立了畜牧队、盐业队。195
8年初建立山东省地方国营广利农场,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1958年下半年,清水泊
农场迁址淄博市王村,建立山东省地方国营宝山耐火材料厂,在进行工业性生产的同
时,兼搞部分农、副业生产。到1958年底,全省共建立劳教企业10个,其中省直3个
,地市(专区)7个。
1959年,省直劳教企业调整合并成2个单位:将原清水泊农场改为山东省地方国
营寿北农场;原广利农场与山东省地方国营宝山耐火材料厂合并,改名为山东省地方
国营生建八三厂。地市(专区)有济南、烟台、淄博、聊城、临沂、济宁、昌潍7个劳
教企业。当时的省直劳教工业在进行硬质粘土矿的开采和煅烧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耐
火材料生产项目,并开始从事半导体材料硅、半导体器件的研制和生产。地市(专区
)劳教企业主要以耐火材料、采石、炼焦、砖瓦生产项目为主。
1961年,新增山东省地方国营生建基建工程队和山东省劳动教养铁路工程队,主
要承担济南南郊宾馆工程,修建泰安到肥城铁路,任务完成后于1963年4月撤销。19
62年,新增山东省地方国营渤海农场和山东省地方国营生建郭店铁矿,主要从事农业
生产和铁矿石开采,于1966年后分别移交地方管理。
1969年底,全省劳教企业只保留一个省直单位,即:山东省地方国营生建八三厂
,该厂已形成一个以冶金、机械、电子、建材四大行业产品为主的专业化生产体系。
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49万元,定额流动资金22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87万元,实现
利润428万元。
1982年,聊城生建机械厂所属砖瓦大队改为劳教企业,主要生产砖瓦,1984年撤
销,资产移交聊城生建机械厂。1990年底。全省有劳教企业7个,其中省直1个,地市
6个。主要产品分为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煤炭、建材等6个行业。基本上形成了
跨行业、多种产品结构的劳教生产格局。
(一)工业
劳教工业生产始于1958年。为适应大炼钢铁的需要,在淄博市王村建立矿区2个
,有10立方米简易煅烧土窑4孔,主要从事耐火粘土的开采和煅烧。1959年,有矿区
5个,简易煅烧土窑70孔,主要产品有硬质粘土熟料、耐火粘土砖及鞋服缝纫等简单
手工操作生产项目。
60年代后,劳教工业生产得到逐步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60年,研制开发
了高纯石墨、纯硅棒、碳化硅。1961年后,研制投产的硅碳制品有:硅碳棒、硅碳管
、硅碳板、钼硅棒、钼硅管,电子产品有:硅合金低频小功率晶体三级管、高频高压
小功率晶体管、超高频小功率晶体管、低频大功率晶体管、硅二极管、单晶硅、半导
体收音机、多晶硅、四氯化硅,化工产品有:氮气、氢气、氧气等。先后有9种产品
分别填补了省内或国家空白。
70年代,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原则,注重在市场需要和省
内或国家重点产品上下功夫。研制投产了集成电路。研制成功的汽轮机大螺栓电加热
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获全国科技大会奖。研制成功的石墨底盘砖
为国内大型钢锭生产提供了具有特殊性能的耐火材料。研制投产的石墨电极,解决了
省内炼钢行业靠外省供应电极的局面,并部分供应外省。研制成功为“东三”、“东
五”国防工程和“861”军用电台配套的CG35CX、CG36CX芝麻管,其技术性能达到国
内先进水平,用该产品配套组装的“861”军用电台,受到中央军委嘉奖。根据周总
理关于“拍摄新闻电影要割掉尾巴(电源线)”的指示,研制了为充电机配套的低频大
功率晶体管,解决了国家急需。研制开发的阳极糊,石墨坩埚,低压超高频大功率晶
体管等产品,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1975年后,又有5种产品填补了省内
或国家空白。
80年代,劳教企业认真贯彻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
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研制成功的大直径长恒区硅碳管,为电子工业新型扩散炉提供
了新的加热元件,获省科技一等奖。研制成功的氮化硼导电陶瓷等直径硅碳棒、硅N
PN超高频低噪声差分对管、陶瓷空封芝麻管,获省劳改局科技成果奖。研制投产的氮
化硅砖、板,为冶金、电子等工业提供了新型的高温耐火材料,获省劳改局科技成果
奖、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研制投产的电子警报器、紫光灯管、电视机、碳
化硅点化器,直径350、400、500毫米石墨电极等产品,其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
水平。1980年为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的运载火箭和1984年为中国发射试验通讯卫星
配套的低频大功率晶体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和奖励。1982年
-1983年,生建八三厂投资100余万元,更新部分专用设备,改造修建了超净化车间。
1985年,投资90万元建成485平方米纯水车间,引进美国亚美公司超纯水设备1套。1
988年投资285万元,从西德引进硅碳棒连续烧结炉,从生产工艺上提高了硅碳棒的质
量水平。1986-1990年期间,技术改造以石墨电极、硬质粘土熟料、氮化硅制品、
工业气体为重点,先后投资4385万元进行了较系统的技术改造。其中石墨电极技改扩
建投资2355万元,年生产能力由2000吨增加到6000吨;矿山方窑改造投资600万元,
提高了生矿利用率和煅烧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氮化硅制品
技改投资1000万元,形成年产1500吨生产规模。气体中心改造投资110万元,年创利
税达到150万元。为适应大规模生产,还投资320万元,对原有自备变电站进行了扩建
改造。安装20000KVA变压器1台投入运行,原1台10000KVA变压器备用。
自1980年恢复地市劳教建制后,劳教工业生产规模又有新的扩大,全省6个市属
劳教企业先后开发和投产了建筑机械、汽车配件、耐火材料、煤炭、建材、铸造、轻
工等产品。
据1990年统计,全省劳教工业产品填补省内空白的有13项,填补国家空白的有1
2项。有8种产品分别获得市优、省优、部优、国家银质奖等名称。获市优质产品奖的
产品有氮化硅板、3DA37高频大功率晶体管;获省优质产品奖的产品有硅碳棒、硅碳
管、石墨化电极、硬质粘土熟料、CG35X超高频低噪声小功率晶体管、3DG142超高频
低噪声小功率晶体管;获部优质产品奖的产品有硅碳棒、硬质粘土熟料;获国家银质
产品奖的产品有硬质粘土熟料。
1990年,全省劳教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98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8145万元,流
动资金3812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788万元,实现利润211.46万元。
(二)农业
1956年底,在小清河下游寿北清水泊建立劳教农场1个,占国有荒地14万亩。19
57年春,即投入春播,当年耕地2400余亩,种植棉花、水稻、小麦、大豆、稷子等。
由于土质劣、墒情差,广种薄收。种植小麦587亩,总产量2.56万斤,种植水稻95亩
,总产量7.15万斤,种植大豆560亩,总产量0.3万斤,种植谷子612亩,总产量1.07
万斤,种植其他作物629亩,总产量4.95万斤。在种植粮食和农作物的同时,成立畜
牧队,开展了马、骡、驴、牛、羊、猪、鸡等副业。并利用地处盐区的条件,设盐业
队,挖盐池5处,当年生产原盐576.5吨。
1958-1959年,劳教农业生产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
物。
1960年,根据“工业办农业、瓜菜自给”的方针和生产救灾、节约渡荒的指示,
生建八三厂利用厂区空地420亩种植蔬菜,收获100万斤,养猪950头、鸡1000余只、
羊600只。除改善职工生活外,并向国家交售肥猪60头。寿北农场投入劳力1327人,
种植各类农作物3525亩,收获粮食41.18万斤,蔬菜和其他农作物176.7万斤;饲养牛
、马、骡、驴89头(匹),猪、羊384头,鸡、鸭、鹅677只。
1961年,劳教农场全部撤销。生建八三厂在进行工业生产的同时,当年耕地138
6亩,收获粮食16万斤,油料作物0.13万斤,蔬菜300万斤。
1962年4月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批转公安厅党组“关于整顿劳改、劳教场(厂)所的
请示报告”中的意见,接收山东省地方国营渤海农场为劳教单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1966年1月经公安部批准渤海农场撤销。此期间,该农场共生产粮食523.8万斤、经
济作物和蔬菜495.55万斤、收获果品1.13万斤、蛋类0.73万斤、牛奶1万斤、羊毛4.
25万斤,完成农业总产值10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