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地方外事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3&rec=28&run=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外政策有重大调整,更加充实和完善了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开放形势发展很快。地市一级政府的外事机构得到充实,省
直厅局、地市各局以及基层厂矿、院校都先后设置了“外事办公室”、“外事处(科)”
或“外联处(室)”等专职外事机构。外事工作空前活跃。应邀来山东访问的各国朋
友逐年增加,与友好国家建立了一批固定的友好城市关系、友好学校关系等,先后成
立了一些对外友好交流团体。
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经济贸易领域的外事活动骤然增长,政府外事部门和有
关涉外部门之间怎样分工、合作和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外事工作怎样统一管理而又
充分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了统一认识,1980年初,省
外办组织各级外事和涉外部门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第一季度先后召开了全省
外事工作会议和省直各涉外部门的座谈会,统一认识并研究了有关措施。4月3日,省
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外事统一管理的通知》、《关于派人出国和邀请外国人来
鲁审批手续的若干具体规定》 和《关于接收和处理外国赠送礼品的试行办法》等3个
文件,对全省的外事业务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省委、省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外事工作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加强,人力财力
上大力支持,把外事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1981年,在编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省外办增加了10个名额,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外事活动。
全国地方外事工作会议后,省委、省府及时听取了汇报,召开有各市地负责人参加的
120人的会议, 进行了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亲自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
话。从而使全省外事工作出现了一个党委、政府重视,各部门大力协助,同心协力办
外事的新局面。
随着形势的发展,外事接待任务迅速增多。特别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以后,
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外事活动猛增,由每年数百人增至数千人、数万人。1983年全省
接待各类外宾为5.4万人次, 加上1.8万名海员,共计7.2万人次。在5.4万人中除3.7
万人是旅游客人外, 其余1.7万人是公费邀请和自费来访的外宾,其中来洽谈经济贸
易和经济技术考察人员占80%以上。由此可见山东省外事接待的大部分业务都涉及到
经济活动。这种迅速变化的形势打破了省外办“包办”的局面,多数省直部门都直接
参与了外宾接待工作。
在派团出国访问方面,过去只有中央有关部门组团时才有个别名额分到山东省。
1978年以后山东省自己组团出访数目增长很快,“六五”期间省外办签发的护照每年
都在1000人以上,其中90%左右都是属于对外经济方面的。
在利用外资方面, 由国家统借统还安排在山东省的项目共有8个,计15亿美元。
由各部统借民间贷款安排在山东省的有13个项目,计1500万美元。另由省内自借自还
贷款的项目共有599个,计1.7亿多美元。在对外劳务技术合作方面,山东省派往中东
等地的工人、技术人员约100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可净收入2万元。
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势头,如抽纱来料加工有11个县、32万多人
从事这方面生产, 收入1000多万美元。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根据省内12个行业288个项
目的统计资料分析:平均使用1美元贷款,能增值人民币14.52元,增加税收0.93元,
增加利润1.93元,增加外贸收购值7.78元,出口换汇2.61美元。由此可见,积极开展
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活动,有利于提高群众收入,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国家财政
收入和换取外汇。
通过实践提高了外事部门对开展经济外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在这个问题
上有一个从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发展过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工作重点转移到
经济工作上来,省外办在1979年全省外事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外事要为四化建设服务。
但是,当时也只是从政治角度提出了一般口号,在1980、1981年,实际上还没有深刻
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的深远意义。直至1982年看到胡耀邦总书记在使节会议上的讲
话以后,才真正觉悟到“搞外事工作不搞经济不行”。在1982召开的省直涉外部门会
议上,对此重点进行了学习讨论。在同年全省出口产品会议上,省外办负责人向大会
传达了胡耀邦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宣传外事工作必须有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思想。通
过这样不断宣传、实践和反复探索,上下左右思想比较一致了,逐渐认识到搞经济外
交是四化建设的需要。
1984年12月16日至19日,外交部在南京召开了一个小型的经济外交问题座谈会。
参加会议的有江苏、 天津、黑龙江、山西和山东5个省市的外办负责人,山东省外办
副主任周保瑞等参加了会议。会议集中对经济外交工作进行了讨论。山东省外办在会
议上介绍了外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些主要做法:
(1) 抓政策、抓纪律、抓制度、抓调研。监督指导对外经贸部门执行中央方针
政策,从政治的高度处理重大涉外事宜。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请进来、派出
去有一轰而起的苗头,有分散主义、各自为政的现象。1980年,省外办对外事政策、
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省政府下达了[1980]36号文件,重新明确了
请进来、派出去的审批手续、办文程序和送礼、受礼等各项规定,对更好地贯彻对外
开放政策起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对外经济合作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外宾到非开放地区
去的申请骤增。针对情况,省外办联合军区、公安和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改进
和简化手续的办法, 代省政府拟发了[1982]8号文件,从而既加强了管理,又简化
了手续,保证了工作顺利进行。
(2) 抓外事机构和业务建设。绝大多数省直部门设有外事处,与省外办建立了
正常的业务指导关系。这支既懂外事又熟悉经济业务的外事队伍就是搞经济外交的骨
干,这支队伍比省和地、市外办系统的干部要多好几倍。这样就可以既不包办代替,
又不放任自流。
(3) 抓挂勾搭桥。省外办主管友协、友好城市工作和旅游事业,并归口管理专
家工作。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这些渠道为有关方面挂勾搭桥,直接参与重要的洽谈。这
样逐渐学习和熟悉经济外交工作,取得第一手材料,有利于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4) 抓协调配合,互相支持。省外办主动与有关方面联系,必要时在人力、条
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重要的接待活动。
1985年8月, 全省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和学习了全国地方外办主任会议
精神,总结近年来外事工作的发展情况,加深了对党中央“和平友好干四化”的对外
工作总目标的理解,统一了全省外事干部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外事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全省各级外事部门实现从一般的外事接待向进一步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助手和参谋、
从一般的政治友好工作向进一步注意政治和经济相结合、从单纯的外事管理向更好地
确立服务的观点转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85年,省外办与外交部联系,成立了“山东外事咨询组”,请外交部退下来的
经验丰富的外交官作顾问。 咨询组有四项主要任务:(1)为外事工作如何适应进一
步对外开放的形势、外事机构自身建设提供咨询;(2)协助山东培训外事干部;(3)
为山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供咨询和牵线搭桥; (4)加强外交部与山东省外办的上
下联系。从成立到1987年,外事咨询组围绕这几项任务开展工作,效果是好的,一是
咨询组直接参加并组织部里有关负责人为山东省外事干部学习班讲课,请人来为英语
培训班讲课,在省直和烟台、枣庄、荷泽等市地举行大型报告会,有效地宣传了国际
形势,对提高全省涉外干部的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为山东对外的经济技术合
作提供了大量信息,对许多合作项目作了大量的牵线搭桥工作。泰安市与日本桥本市
建立友好关系遇到困难,咨询组与对外友协联系商量,终促成了这对友好关系。在经
济贸易方面咨询组做了很多工作,如烟台葡萄酒厂要求引进先进技术,咨询组与驻法
大使馆联系;聊城、德州、荷泽要求引进棉花综合利用技术,咨询组与十几个驻外大
使馆联系,有关信息及时反馈这几个地区。三是加强了省外办与外交部的联系。咨询
组的建立有利于争取部里加强对山东省外事工作的领导。咨询组热心为地方外办排忧
解难,办了不少事情。由于种种原因,1988年以后,咨询组基本停止工作。
1986年9月召开了全省市地外办主任会议。 省直各厅、局处以上干部1000人参加
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全省外事工作“七五”规划》。省委书记梁步庭做了重要
指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制定《规划》是山东省外事工作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
本建设,将使山东省的外事工作方向更明确、目标更准确、工作更主动、更有秩序,
对于提高全省的外事工作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是省外办抓大事、统筹协调全
省外事工作的新开端。外交部的有关人员也给予较高评价:“地方制定《外事工作规
划》是个创举,也很重要,山东在这方面带了头。”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地
方完善工作管理的具体规定》、《关于友好城市交往中适当放宽政策的建议》和《关
于外国人在我省旅行管理的暂行规定》 3个文件。会议一致认为,近年来,山东省外
事工作发展总的情况是好的。各级党委、政府对外事工作十分重视,明确专人负责分
管;各级外事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进一步增强,紧紧抓住了协调管理、牵线搭
桥、对外宣传、培训人员几个重要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发挥了外事部门的职能
作用。
会议提出的主要问题是:1.机构设置较乱;2.人员编制过少,不适应外事工作发
展的要求;3.外事和行政经费短缺(聊城地区外事经费预算为每年2000元,曲阜市外
事行政费只1000元);4.由于集中管理不力,政出多门,造成归口管理难度较大。
1987年,山东省外办进一步加强外事工作的归口统一管理,着重抓了政策指导、
政策把关和对外事干部的培训工作,先后制定了《关于外事接待工作的若干规定》、
《关于加强省级机关外事经费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关于处理外国人病、伤、亡
问题注意事项》、《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干部出国问
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编印了《出国文件汇编》、《专家工作文件汇编》、《出
国人员须知》等。召开了“专家、留学生工作座谈会”、“对外宣传工作座谈会”、
“研修生座谈会”、“友城工作座谈会”、“接待工作座谈会”等专业性会议。坚持
了情况通报会、工作联席会、协调会制度,加强了外事干部的培训。并做了4件实事:
(1) 通过外交部和友城渠道,争得了5名出国留学名额;(2)举办了两期外事干部
培训班, 培训干部142人,全省80%科级以上专职外事干部得到培训;(3)接受了1
0名市地和省直涉外部门外事干部来外办熟悉外事业务;(4)与省教育厅商定1988年
在青岛大学开办外事专业班,为全省培养外事干部。
1988年,省外办重点加强了对全省外事工作的宏观指导,转变观念和职能,保证
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1)1988年2月,中央关于沿海城市列为经济开放区的文
件下达后,山东省有6个市(包括一个地辖市)列入了经济开放区。但这6个市所辖的
15个县仍属“控制开放区”和“非开放区”,外国商人仍不得随便出入。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省外办召集有关部门开联席会议,提出了经济开放区内的县市全部开放的意
见(除军事禁区) ,得到省政府批准,促进了这些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清
理了涉外法规,重申了国务院《关于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职责范围
的规定》和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外事工作统一管理的若干规定》;重申了地
方外事工作统一归口于各级外办管理,党政工团和人民团体的因公出国团组由省外办
统一预审, 强化了各级外办作为当地党委、 政府处理涉外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3) 把副部长级以下的经济贸易团组和一般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接待任务,交给有
关厅局、 单位和市地,减轻外事办公室事务性的工作。(4)经请示外交部同意,省
外办协助省政府办公厅把处以下商务人员的出国审批权和护照办理、签证权下放给青
岛、烟台、威海市政府,把“签证事项登记表”的签署权下放给所有市地外办,市地
外办可以直接从省外办领取护照。 (5)成立了外事服务处,将部外国团组的接待工
作、外国专家与留学生的生活服务、出国人员的签证办理等交给服务处。
1988年,山东省与韩国开展了广泛的民间贸易活动。为使交往顺利进行,省外办
一方面向工商界介绍韩国情况,一方面强调统一管理,加强了政策把关和指导,防止
各行其事,一拥而上。省外办组成专门班子管理与韩国的民间交住问题,及时调查研
究交往中出现的新情况,保证了与韩国的贸易活动健康发展,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和失
误。
1988年初, 省外办举行如何为外向型经济服务问题的大讨论。3月,召开全省各
市地外办主任和省直有关部门、大企业、大专院校外事干部参加“外事工作为经济服
务研讨会”,学习中央和省领导同志关于发展沿海经济的讲话,深入讨论了外事工作
如何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的问题。
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外交工作遇
到了暂时困难,地方外事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六四”之后,国务院及时召开了驻外
使节会议。使节会议之后,省、市(地)外办及时组织了对会议文件的学习讨论,回
顾总结了全省10年来的外事工作,研究讨论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地方外事工作,
尽快扭转困难局面问题。通过学习,大家对国际形势及对策有了明确认识,坚定了扭
转外事局面的信心。总结10年改革开放和外事工作,大家认为,今后外事工作要坚持
“两手抓”,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反渗透、反颠覆、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认真贯彻执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既要讲经济,又要讲政治;既要讲友好,又要讲斗
争;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策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在
工作中一方面要积极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外资和技术;一方面要坚决抵制资
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外事工作,
应最充分地发挥地方性和民间性两个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对外交往,以贸易
交往为突破口,迅速恢复和发展已有交往渠道。
省外办按照李鹏总理的“方针不变,克服困难,坚持原则,多做工作”的指示精
神,根据不同情况,有侧重地恢复和推进对外交往,重点是友城间的交往。对已达成
的合作、交流、交往计划及其项目,主动对外联系,力争按原计划如期进行。“六四”
期间和以后,省外办和其他涉外部门对1989年要实施的原定计划项目,普遍地对外进
行了联系。对愿意继续执行计划的,积极为之创造条件。“六四”之后,接待了西哈
努克亲王一行,接待了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副会长孙圣弼一行和泰国总理府(内阁)国
务部长率领的经济考察团等重要来访团组。经过交涉,在新加坡如期举办了“山东省
对外经济贸易洽谈及商品展销会”,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1991年1月24日至26日, 全省外办主任会议在济南召开。各市地外办主任及胜利
油田、齐鲁石化公司外事处、青岛大学国际关系负责人共21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副
省长马世忠作重要讲话。
1991年7月22日至26日, 全国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作了重要
讲话,李鹏总理作了重要报告,20多位中央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吴学谦副总理主持了
会议,钱其琛就外事管理讲了话。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外
事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是一次重要的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外办
主任胡玉亮参加了会议。
全国外事工作会议结束后,山东省分别在8、9月份召开了省直各部门负责人、各
市地外办主任会议, 及时把会议精神传达了下去。9月19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
云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听取了全国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汇报,提出了在全省贯彻落实
全国外事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11月23日,省长赵志浩主持召开调整后的省外
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进一步贯彻全国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发13号、14号文件
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要求,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11月29日,在青岛召
开了为期3天的全省外事工作会议。 全省16个市地的市长专员、外办主任和省直79个
部门与单位的负责人共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真学习了江泽民、李鹏、钱其琛等中央领导人关于国际形势及外事工作的
重要讲话,传达贯彻了中办13号、14号文件精神,总结交流了经验,研究部署了全省
外事工作。 副省长郭长才主持会议并代表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对山东省改革开放1
0多年的外事工作进行了系统的、 实事求是的分析总结,充分肯定了成绩,同时找出
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提出了山东省外事工作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9个市地
和部门在会上介绍了外事工作经验。胡玉亮主任作了大会总结。
这次会议,统一了与会同志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加深了对中国外交政策、策略的
理解,明确了外事工作的总任务和工作重点,提高了对地方外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会议明确规定,省外办作为省委、省政府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和省外事工作领导小组
的办事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审核把关、制定规章、督促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全省外事工作要进一步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归口管理、分级负责、
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 针对外事工作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991年省外办研究起草了
《进一步改进省领导同志会见、宴请外宾的意见》、《进一步做好外事接待工作的若
干规定》 、 《关于简化部长级以上外宾免检、免验、方便卫生检疫手续的报告》、
《关于外国记者来我省采访的管理规定》、《山东省对外参观点建设和管理工作暂行
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外事服务工作归口管理的规定》等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