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日甲午威海之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3&rec=124&run=13

1894-1895年, 日本侵略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中的威海之战
是山东人民第一次抗击帝国主义的战争。
由于威海卫在近代中国海防中的重要位置,早在光绪(1874年—1908年在位)初
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就提出了在威海设防的计划。1881年,威海港成为清朝水师舰船
的临时驻泊地。1888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开始营建威海海军基地,在刘公
岛设立海军提督衙门,建立北洋水师。到甲午战争爆发时,威海共修筑各类炮台25座,
布设水雷248颗,驻扎清军16个营。因此,日军要想从正面攻取威海是极其困难的。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曾经多次对威海进行试探性的攻击,但都遭到了失败,
为此而采取了抄袭威海后路的战术。为了进行威海战役,日本大本营改编了原有作战
部队, 组成了“山东作战军”,共两个师团。1895年1月19日,日军在对北洋水师提
督丁汝昌诱降失败以后, 以3艘航速最快的军舰轰击登州(今莱州),造成“声东击
西”的假象,以牵制山东半岛西部的清军。20日拂晓,在25艘军舰的掩护下,日军在
荣城龙须岛西侧海湾登陆, 先后驳运34600人和3800匹马上岸。当天傍晚,日军先头
部队台领了荣成县。1月26日,日军分南北两路向西进犯。
2月2日,日军形成了以海军为主,在陆军配合下,对刘公岛及围困在港内的北洋
舰队发起进攻的局面。
当时在威海卫港内停泊北洋水师的船只有“定远”、“镇远”、“来远”、“济
远” 等7艘战舰,“镇东”、“镇南”等6艘炮舰,以及两艘练船、3艘运输船,另有
鱼雷艇13艘,共计大小兵船31艘。2月3日,日本海军分五队发起了对刘公岛、日岛及
港内北洋舰队的进攻。在处境极为危险,敌我力量绝对悬殊的情况下,北洋舰队官兵
拼死抵抗,连续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士气不稳、外援
无望, 2月12日,由广丙号管带程璧光向日本舰队递交了盗用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名
义,由北洋水师洋将浩威起草的投降书。14日,道员牛昶炳与日军签订了“威海降约”
十一条,将军舰11艘、刘公岛炮台和军资器械全部交予敌人。17日,日军开进刘公岛。
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早在日本军队开始围攻刘公岛和北洋舰队的时候,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祜亨就
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丁率舰投降,遭到丁汝昌断然拒绝。后来,北洋水师副
提督英国人马格禄串通顾问美国人浩威,勾结一批无耻官吏和将领,煽动士兵水兵哗
变,要求献船投降。丁汝昌严词拒绝,并说:“我知事必出此,然我必先死,断不能
视此事。 ”2月11日,丁汝昌在援军无望、势难持久的形势下,召集洋员和各管带会
议,命令残存各舰拼力突围,以求万一生机,结果遭到一些洋员和清朝官员的极力反
对。丁汝昌又下令炸毁“镇远”等舰,以免资敌,但仍无人下手。事势至此,丁汝昌
于当天夜里被迫自杀殉国。在此前后,右翼总兵刘步蟾、“护军”统领张文宣、“镇
远”管带杨用霖等也相继自杀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