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支援前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2&rec=335&run=13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山东省政府响应中共华东局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号召,贯彻“全面组织人力,结合生产,
全力支前”的方针,领导人民积极参军支前。
山东的支前工作,经历了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一个地区负担到几个地区负担,
最后到全省统筹支前的发展过程。
支前工作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为支前准备
时期。这一时期,支前工作由山东军区和山东省政府联合领导,由人武部门组织实
施。首先进行战争动员,实行战时编制。为支援解放军进行反攻作战,1945年8月
17日,山东省政府颁布了《关于集中一切力量支援前线的训令》、《山东人民自卫
队战时勤务动员办法》,号召解放区青年、妇女、各人民团体要分别担任各种战时
勤务,并规定16~55岁身体健康的人一律担负战时勤务。8月18日,山东省政府与
山东军区联合颁布了《战时人民紧急动员纲领》、《山东战时民兵编制办法的命令》
,决定对解放区人民及各种人民团体实行紧急动员,进一步明确提出民兵、自卫队、
工农青妇文各团体战时所担负的战勤任务,要求全省各地民兵一律按自愿的原则,
实行战时编制,按统一人数以班、排、连、营、团形式进行整编,并经常保持建制
关系,做到能以建制关系随时进行动员,支援前线。到反攻时,全省民兵基本上完
成战时编制整编任务,能成建制地实行动员、复员的有31个团和20个大队,编入的
民兵占男民兵总数25%,无经常建制关系的,能实行统一调动,可随时集结的仅鲁
中、鲁南、滨海即达30多个团。其次,普遍开展战争教育和大生产运动,加紧支援
战争的准备。为了做好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充分准备,巩固和扩大解放区,省政
府于1945年1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进行时事教育推进战争动员工作的通知》,要求
各地方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教育,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动员人民
群众从思想上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同时,山东解放区还于1945年冬至1946年春开
展了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进行生产,储备和积
蓄粮食等物资,为支援战争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从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至1947年1月鲁南战役结束,为总结探索
支前经验时期。第一,建立支前组织机构。中共华东局、山东省政府和山东军区于
1946年9月2日宣布成立山东省支援前线委员会,由山东省军区副参谋长袁仲贤任主
任委员。该委员会受华东局和山东省政府直接领导。山东省支前委员会成立后随即
发布了《山东省支前委员会组织大纲》,进一步明确了支前委员会的任务、职权及
工作范围。第二,广泛深入地进行战争动员。为了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支援战争,中
共华东局于1946年8月1日发出《告同胞同志书》,3日省参议会又发出《为反内战
告全省同胞书》,号召人民群众紧急行动起来,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罪行,积极
支援解放军作战,担负起粮食副食运输、伤员转送、俘虏看押、维护后方社会治安
的任务;要求民兵运用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术,积极配合解放军作战;
要求后方人民积极生产,保证对前线源源不断的供给。第三,初步制定、建立了支
前工作中的一些政策和规章制度。1946年9月13日,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强人力的
动员与组织更好地支援前线的指示》。9月20日,省政府和山东军区又联合颁布了
《动员使用人力及运输工具办法》的命令,规定16~55岁的劳动力一律有出工支前
的义务,公有和私有的车辆、牲口、船只都有担负运输的义务。10月,省政府和山
东军区发出了《关于自卫战争中后方部队行动民兵民工粮草供给问题的联合指示》,
颁布了《山东民兵自卫队开展立功运动的暂行办法》,对参战民兵、民工的生活供
给标准、抚恤办法及立功标准都作了较明确的规定。11月28日,省政府又颁布了《
山东省实行常备民工制及使用民工办法》,规定20~45岁的男子,均为常备民工,
服务期限为2个月一期,轮流更换,按民工的性质分成临时和常备民工,常备民工
配备到团、旅、师各野战部队服务。另外,民工的组织动员体制也有了较大改进。
第三阶段,从1947年2月莱芜战役至1947年7月南麻、临朐战役,为支前工作逐
步成熟时期。这一时期,首先健全充实了支前组织机构。为适应大兵团作战要求,
中共华东局和山东省政府于1947年1月30日决定重组山东省支援前线委员会,由省
政府秘书长郭子化任主任委员,负责统一领导全省的支前工作,全权支配全省运输、
担架、粮食等事宜。随后,各行署、专署先后成立了支前司令部,县成立了支前指
挥部,区、乡、村建立了支前生产委员会,从上到下建立了支援战争的领导体系和
指挥系统。第二,确定了支前工作的方针。1947年3月,中共华东局在沂水县坡庄
召开地方武装建设和支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支前工作实行全面组织人力、争取支
前主动、保证前方需要、节约人力、作长期打算的方针。为了搞好耕战互助,调动
广大农民支前的积极性,中共华东局于1947年2月发出《关于目前贯彻土地改革土
地复查并突击春耕生产》的指示,提出了土改、生产和支前相结合的方针。3月中
旬,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前委在淄川大矿地区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讨论贯彻华东
军区司令员陈毅提出的“一面打仗,一面建设”和“以战养战”的方针,并作出了
具体决定,这对于保护山东解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持解放区对战争支援的
持久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建立常备民工制,完善动员体制。为适应战争特
点和要求,纠正浪费民力的问题,中共华东局在1947年3月上旬的沂水坡庄会议上
决定民工分随军、常备和临时三种体制进行动员。山东省支前委员会随即发出组织
随军运输队、担架队的通知。不久,省政府颁布了《人民出工条例》,以法律形式
肯定了这种动员体制。第四,制定了民工调拨使用和管理教育制度,实行全省统一
调拨民力。1947年3月,山东省支前委员会和华东野战军研究制定了民工调拨使用
和管理教育制度,规定每个纵队配备常备民工3500人,担架、挑子各500副,随军
常备民工由各纵队统一调动使用,服务期满交支前机关办理复员手续;民工出工前
由当地政府和支前机关实行普遍轮训,并配备好干部骨干,到达部队后,由部队负
责民工的政治教育和生活供给。为了节约民力,山东解放区还实行了全省统一调剂
的办法,规定战区和近战区负担临时民工,远战区则多负担常备民工。同时,为保
证军粮供应,采取就地取给、充分准备和后方调运三种办法,有计划地统一调拨全
省粮食,并制定了严格的供粮手续。第五,建立民站,使民工自身的后勤得到保障。
为保证民工的食宿,解决民工行军中的各种困难,省支前委员会于1947年1月底决
定设立民站部,前线办事处设民站处,县设大站,区设小站。同年2~4月,省支前
委员会先后颁发了《民站粮秣工作须知》、《关于民站工作的指示》和《山东省民
站工作人员立功暂行办法》,对民站和主要任务、服务对象、供给规定、干部配备、
工作制度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使民工队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第四阶段,从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外线出击至1948年9月济南战役结束,为积
蓄力量支援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时期。第一,实行新的支前工作方针,为节省民力,
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省政府于9月29日发出了《关于支援战争采取新方针的通令》
,决定采取“就地取材”、“就地支援”的方针,改变过去集中人力、物力统一支
援的办法,要求以县为单位组织支援前线。为了战胜灾荒,保证前线供应,中共华
东局决定以生产救灾为中心任务,实行“精简编制”、“降低生活标准”、“清理
资财”三大方案。省政府于1947年底和1948年初先后颁布了《八大禁令》和《关于
生产节约度春荒的十项要求》,决定停止扩军募捐慰劳,冻结民力,减轻人民负担,
在全省开展生产救灾运动。第二,调整了支前机构。为支援济南战役,中共华东局
于1948年8月20日充实健全了山东省支前委员会,设15名委员、7名常委,中共华东
局秘书长郭子化和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分任正副主任委员。9月15日,又成立了鲁中
南支前委员会兼山东省支前委员会前方办事处,傅秋涛为主任,周骏鸣为副主任。
第三,开展爱民教育和整党整军运动,提高群众观念。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于1947
年9月9日在《大众日报》发表了《如何爱护民工及组织民工》的文章,要求将民 
称呼改为民工,加强民工的组织与领导,妥善处理民工自愿军,关心民工的生活,
解决民工的生活待遇,开展军民互爱,反对任意使用和浪费民工。1948年初,华东
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随军民工由原来的5000人减到
3500人,复员民工5万人,大大减轻了人民负担。第四,加强民工政治工作,提高
民工的军政素质。这一时期,各级支前组织普遍加强了民工的政治工作,在民工中
配备了较强的干部和一定数量的党员及积极分子。济南战役时,山东省支前委员会
在支前方针中明确提出,把民工支前、参战变为锻炼教育培养千万干部的学校,使
民工政治工作制度化。民工到前线后,经过战争的锻炼与教育,提高了政治军事素
质,数万名民工立功受奖,有一大批民工被发展为党员,提拔成干部,出现了无数
个能吃苦、守纪律、作风好、能战斗的民工团队。
第五阶段,从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开始至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为支援解放
军进行战略决战时期。第一,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为了统一领导华东地区淮
海战役的支前工作,1948年11月4日,中共华东局正式成立了华东支前委员会,由7
人组成,傅秋涛任主任委员。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及华东支前委员会的指示,
山东解放区的各区党委及行署普遍发出支前紧急指示和动员令,充实健全各级支前
领导机构,广泛深入地宣传、组织群众。早在淮海战役发起前的一个月,山东解放
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就紧急行动起来,积极开展修路、加工军服等支前活动,出现了
“家家户户齐动员,男女老少忙支前”的热烈场面。第二,贯彻执行了“把民工队
当成学校来办”的方针。山东解放区的支前民工团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都认真贯
彻了“把民工队当成学校来办”的方针,建立了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开展了
立功创模、拥军爱民、文化娱乐等活动。到淮海战役结束时,仅胶东、渤海、鲁中
南三个地区97953名常备民工统计,就评出功臣79501人,发展党员8092人,提拨干
部2046人。第三,加强随军常备民工和子弟兵团的建设。随着战场的逐渐南移,为
了适应战争新形势,山东解放区增加随军常备民工,创造性地组织了子弟兵团,随
军远征作战。据统计,在淮海战役的随军民工中,山东共有95436人,占总数的92
.8%;渡江战役华东野战军使用的随军民工中,山东有61678人,占总数的35%。
在淮海、渡江战役中,山东的民兵组成了17个子弟团,共有22158人,一直服务到
渡江战役结束。第四,抽调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新区,建立支前基地。随着战争的
不断胜利,新解放区逐步扩大,为了迅速将新区的人力物力用于战争,减轻老区人
民的负担,山东解放区先后抽调了4套三级军区干部、19套四级军区干部和团以上
干部160余人随军南下,参加开辟新区工作。同时,还抽调了大批地方党政干部随
军南下。据1949年4月29日不完全统计,山东解放区抽调了22968名干部随军南下,
为开辟新区、建立支前基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山东的支前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物资供应。山东解放区在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摧残和风灾、涝灾的侵扰下,
农民手中粮食奇缺,生产生活十分困难。但是,为了支援解放战争,山东人民发扬
自我牺牲精神,节衣缩食,全力支援前线。据不完全统计,从1947年1月至1949年2
月,山东解放区人民供应前线部队、民工粮食8.03亿斤。在三年多的支前中,山东
人民还千方百计地保证了前线部队的柴草和副食供应,仅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
山东解放区人民就向前线部队供应了4153.66万斤柴草;在支援济南战役中,仅鲁
中南区就设立5个随军供应站、2个固定供应站,从沿海及内地采购食油27.5万斤、
食盐120万斤、咸菜0.65万斤等大宗副食品送到了前线部队。山东各地的妇女,为
了支援战争,不仅担负着磨面、碾米的任务,而且还日夜不停地为部队缝制棉衣、
棉被和鞋袜等军需物品,在淮海战役期间,渤海区妇女赶制了60万双军袜、20万床
棉被,保证了前线部队的供应。为了保证前线部队赶修工事的需要,山东解放区群
众不惜摘下自家的门板,伐掉自家的树木,拿出生产用的镢锨,及时送到前线。在
支援潍县战役时,当地群众献出了4.5万块门板、1.8万把铁锨;在济南战役期间,
鲁中南一、七两分区共筹集门板2.17万块、木杆4.16万根、镢锨2.77万张(把)、麻
袋2.9万条,为解放济南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民力支援。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山
东出动民工173.47万名、牲畜5万头、大车2.54万辆、小车41.12万辆、挑子14万副。
为科学地组织和调度支前民力,山东省支前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各级办事机构,具体
办理民工的运输事宜。淮海战役前后,在山东境内共建立了6条运输干线,设立了
170个民站。此外,山东还组织数十万民工抢修境内的铁路、公路和桥梁,同时还
大力支援了津浦路南段的修复,保证了作战物资的运输畅通。
民工支前中另一项任务是及时运送和护理伤员。据济南、淮海、京津三大战役
部分资料记载,山东有9.62万副担架,54.79万名民工承担了抢救、运送伤员的任
务。
架设长途电话,保证作战的通信联络,也是广大民工支前任务之一。在淮海战
役中,鲁中区动员组织了2642名民工,协同电话队员分别架设了临沂至沂水、十字
路、郯城、邳县、徐州等地的5条线路,全长438公里,保证了部队的作战需要。
第三,兵员补充。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先后发动了4次大的参军
运动。第一次是1946年7月至12月。各地通过开展反奸诉苦、减租减息,提高了群
众的阶级觉悟,激发了人民保卫胜利果实的积极性,广大青年踊跃应征入伍,共有
110019名青壮年补充了部队。第二次是1947年1月至年底。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全
面进攻已被粉碎,广大解放区普遍进行了土改,人民群众在“拿枪保田”的号召下,
积极参军作战,入伍青年达295120名。第三次是1948年1~9月。共有16654名青年
补充了部队。第四次是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这时山东全境已基本解放,为支
援解放军即将进行的渡江战役,全省有168186名青年参军。四次大的参军活动共补
充部队589979名青壮年(不含鲁西南区的32910名)。
第四,配合作战。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山东军民共作战1万余次,歼敌57万人,
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及物资。
1946年底鲁南战役前夕,鲁南三分区地方武装和民兵,在郯城县码头、新村一
线,沿沂河东岸进行防御,很多民兵爆炸队深入到兰陵、邳县、峄县、台儿庄等边
沿区,在国民党军队经常出没的河边、路旁,直至据点周围,大摆地雷阵,袭扰、
杀伤敌人,迟滞敌人的行动,保障了华东野战军北上主力侧翼安全,维护了山东境
内的交通线,使主力部队顺利到达鲁南,抓住战机,取得了鲁南战役的重大胜利。
1947年3月莱芜战役前夕,胶济线两侧的广大民兵和地方武装,一夜之间将坊
子至兰村200余里的铁路线完全破坏。莱芜县委组织10万群众,连续7夜,破袭了以
莱芜为中心的纵横数百里公路,完全切断了敌人的交通线,配合主力部队夺取了莱
芜战役的胜利。
1947年秋,国民党集中了6个师、18个旅的兵力向胶东进攻,胶东区民兵组成
300个爆炸营、队,配合阻击部队展开阵前爆炸。9月1日,当国民党军分4路向胶东
腹地开进时,智勇双全的于建国爆炸队,在平度以东纵横40里的地区布置了地雷网。
9月3日,敌人进入平度县境,连续遭到爆炸,一天前进不足5里。9月5日,54师进
犯平度,爆炸队在兰底村附近埋地雷300余个,使敌人遭到重大杀伤。任俊华、孙
玉亭带领的随军爆炸队,于9月7日配合十三纵队展开了阻击敌人的阵前爆炸,以
600余接雷、绊雷、踏雷,毙伤敌500余人,打乱了敌人进攻的阵脚。胶东民兵广泛
地开展了爆炸战、阻击战,共炸死炸伤敌人1.4万人。
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后,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副司令牟中珩、国民
党山东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等人化装潜逃,分别在寿光、胶县和滕县被民兵查获活
捉。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南战役中,各地民兵就捉获潜逃的国民党党、政、军官员
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