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对敌斗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2&rec=328&run=13

省政委会成立后,将对敌斗争作为各级民主政府的中心任务,其对敌斗争的总
方针是:以政治攻势为主,游击战争为辅,积蓄力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迅速
投入大反攻。在斗争策略上,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党政军民统一领导和敌进我
进的方针,综合运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各种手段,打击日本侵略军,
瓦解、争取伪军,争取和团结国民党抗日力量,孤立和打击国民党顽固势力,巩固
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坚持边沿区,发展游击区,缩小敌占区。
1.军事斗争
省政委会成立后,配合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武
装,并领导人民武装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在1944年春到1945年夏季山东抗日军民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中,山东地区民兵
积极配合部队作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1945年2月讨赵(保原)战役时,胶东行
署下达命令后的12小时内,仅海阳、莱阳、栖西(今栖霞县西部地区)、牙前(今牟
平、栖霞、海阳县之间地区)四县就集结了5000名民兵,整个战役中参战民兵达2.5
万人。1945年商河战役时,渤海区参战民兵达3500人,在主力部队到达前,民兵采
用挖沟、埋雷等办法将敌人围困了一个半月。主力部队到达后,又密切配合攻克了
商河城。仅据1944年3月至1945年3月统计,山东民兵配合部队作战和单独作战
12548次,毙、伤、俘敌5027名,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事物资。
1945年8月9日,全省民兵配合部队举行了对日伪军大反攻作战,向敌人盘踞的
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在山东军区统一指挥下,部分民兵实行
战时编制,统一组成民兵子弟兵团10万余人,奔赴大反攻前线。到9月底,民兵配
合部队解放46座县城及烟台、威海卫等6处重要港口、35处火车站,歼灭日伪军6万
余人,切断了胶济、津浦、陇海等敌人主要运输线路,使济南、青岛、徐州、连云
港等城市的敌人完全处于大片解放区的包围之中。冀鲁豫区民兵,在“一切为了前
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各县普遍组建了反攻营(亦称民兵特务营),扩大了
基干团,成建制地和地方武装并肩战斗,夺取腹地城镇、据点,配合主力外线作战。
8月15日,第二军分区民兵2000余人,在军分区统一指挥下攻打鄄城,守敌弃城向
菏泽逃窜,民兵乘胜追击,歼敌一部,一举解放了鄄城。到9月底,全区部队、民
兵解放县城29座(包括鲁西地区长清、齐河等县城13座),攻克据点数百个,歼灭日
伪军2.8万余人,使兖州、济宁、嘉祥、巨野、郓城、菏泽的敌人完全处于被包围
之中。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到50万人,自卫
团发展到150万人;山东根据地军民对敌作战2.6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1万多
人,缴获各种枪支20余万支。这一切,都为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打退其对山东解
放区的进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政治斗争
针对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政治阴谋,山东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组织党政军
民对敌人开展了强有力的政治攻势。1944年到1945年,山东全面性的对敌政治攻势
共有三次,即新旧年关攻势、夏季攻势与冬季攻势,主要内容是反抢粮、反抓丁和
争取瓦解敌伪。为配合三次大的攻势,山东抗日根据地还举行了带有地方性的83次
政治攻势。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在对敌政治斗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成立了
党政军民对敌斗争委员会,统一领导对敌斗争。第二,妥善解决田赋、公粮负担及
税收问题,以照顾民众困难、与敌伪争取群众为主。抗日军民的供给以自已生产与
根据地人民负担为主。在游击区普遍加强了反资敌、反抢粮斗争,征收比例比根据
地公粮、田赋各减一半。实行公粮、田赋合并征收,并准许交纳粮食,实行每人一
亩地者不负担的原则,重新调整了税收。第三,严格执行锄奸政策,坚持调查研究,
分别轻重是非,实行宽大与镇压相结合。第四,在教育方面推行反对奴化教育,争
取敌区教员的政策。1944-1945年,民主政权共瓦解伪军12900余人,有计划地以逮
捕的方式教育争取伪村长近5000名,打乱了敌伪统治机构,不仅给敌伪统治造成混
乱,而且给敌人的抢粮活动以沉重打击。
3.经济斗争
1943年以前,山东抗日根据地处于敌人的分割封锁与烧杀抢“三光”政策的威
胁之下,日伪和国民政府向根据地倾销法币,掠夺物资,致使军民交困,出现了严
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改变经济上的不利形势,中共山东分局和省政委会于1943年下
半年加强了对敌经济斗争的领导,建立了对敌经济斗争的统一领导机构工商管理局。
经过两年的斗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基本改变了不利形势,缓解了经济困难。
为了夺取抗战胜利,为全面反攻准备物资,1945年6月,省政委会召开了全省工商
工作会议,省政委会主任委员黎玉作了《山东过去对敌经济斗争的认识与今后斗争
的新阶段》的报告,总结了对敌经济斗争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了新阶段的任务。7
月17日,黎玉在财经委员会扩大会上部署了大反攻前夜的经济工作,省政委会公布
了《山东省优待沦陷区人民转移物资暂行办法》,欢迎、鼓励沦陷区各界人民向解
放区转移物资,发展经济建设事业,增强抗战力量。同时,省政委会还发布了在全
省统一北币流通的通令。上述措施,为赢得对敌经济斗争的胜利,向日伪大反攻奠
定了物质基础。
对敌经济斗争的总方针是:配合军事、政治胜利,掌握有利时机,实行经济上
的主动进攻;继续压缩伪钞,扩大北币流通范围,与敌争夺物资,准备反攻需要;
掌握重要物资,争取有利交换,争取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并便利各地区间物资交
流,完成全省货币的进一步的统一,以便互相配合夹击敌区。
对敌经济斗争的基本措施,一是坚持贸易、货币、生产“三位一体”,把经济
斗争提高到与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关系
与公私两利、资财损失与战争观念、抗日邻区的经济往来与本位主义、统制贸易与
自由贸易、行政力量与经济力量、掌握市场规律与供求调剂等问题,把握斗争原则,
提高干部业务政策水平。三是建立对敌经济斗争的统一领导机关。按照对敌经济斗
争需要,重点配备、培养各种工作人员,实行一元化领导,遵守对敌经济斗争的集
中性、机密性,建立对敌经济情报工作和经济出版工作系统。
1942年以后,法币币值猛跌,敌伪利用法币大量掠夺根据地物资。为摆脱危机
并取得对敌经济斗争的胜利,山东根据地于1942年开始大量发行北币,并明令禁用
法币、伪钞,建立北币市场,提高北币币值。到1943年秋至1944年春,这项斗争在
全省范围内取得了全面胜利。货币斗争的胜利,使山东根据地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经
济体系,稳定了物价,并逐步降低了法币、伪钞对北币的比价。到1945年日本投降
前夕,北币与法币、伪钞的兑换值分别达到了1∶10。货币斗争的胜利,使得山东
根据地把几十亿元的法币和伪钞全部排挤到敌占区,并换回了大批物资,大大增加
了根据地的财富积累,避免了因法币、伪钞大量贬值可能造成的损失。
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对外贸易斗争,一是严密管理对外贸易,限制奢侈品、迷信
消耗品的输入,奖励过剩物资的输出,开辟运销路线。加强各根据地间、山东根据
地与华中根据地的物资交换,打通与敌占区、敌占大城市的商业联系,争取敌区商
人并与之建立商业联系,破坏敌人的封锁政策。二是利用各地物价差额,尤其是敌
占区与敌占区间的物价差额来从中谋利。三是管理重要物资,设立粮食、食盐调剂
所,平衡物价,保证人民生活需要,防止敌人掠夺物资。同时利用这些物资来调剂
货币流通量,吸收法币、伪币,保证北币信用。根据地内的贸易准许私人买卖,但
由调剂所或公营商店来调剂供求。四是组织商人,扶助商人,帮助他们解决贸易上
的困难,共同进行对敌经济斗争。上述措施,改变了根据地在经济上面临的不利形
势,使民主政权掌握了主动,争取了高价输出和低价输入,增加了群众收入,调剂
了根据地内的物资供求,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有力地支持了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