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办新式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2&rec=254&run=13

在推行“新政”以前,中国既没有统一的学制规定,也没有系统的学校制度。
山东在教育方面一直实行传统的科举制度。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旧的科举制度,
命各地兴办新式学堂,提倡出国留学,从而改革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山东地方政
府随即开始重视和开办新式教育,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山东的教育从这一时期
开始发生了重大变革,并不断向前发展。
(一)改革教育行政机构
为了配合新式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机构在这一时期不断革新。清政府掌管教
育的机构原为礼部,各省教育归学政管辖。1901年,清政府设管学大臣,筹办新式
教育,1903年改称学务大臣。各省筹办新式教育之事则由督抚担任,学政仅管科举。
1905年,停止实行科举制,学政专司考核学堂,归学务大臣监督。是年12月,清政
府设立学部,作为掌管全国新式教育的最高机关。1906年,各省设提学使,直属学
部,各州县设劝学所,由提学使稽核。劝学所是各府州县推动地方教育的总机关,
山东共有37个州县设立了劝学所。劝学所成立后,各州县小学堂迅速增加。据统计,
1904-1907年4年间,山东历年小学堂分别为601所、1057所、3422所和3424所。
此外,山东地方政府为发动地方士绅支持教育发展,还力谋在各地设教育会。
1905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在济南设立教育研究总会。1906年,学部拟订教育会章程
十五条,呈准通行各省,规定省设教育总会,县设分会。山东从此陆续成立了各级
教育会。教育会通常设会长、副会长各1人,评议员若干人, 文牍或书记若干人,
会员多寡不一,系私人团体性质。县教育会有参议县学务的责任,凡是有益改良学
务的建议,即讨论通过,交由劝学所采纳推行。
(二)建立新式学堂
1900年,山东巡抚袁世凯拨款在省城济南创设大学堂,为全国第一个省级高等
学堂,聘请美国人赫士(登州文会馆第二任监督)为总教习。 其后, 巡抚周馥遵照
1903年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普遍建立学堂,委任藩司胡廷干、分省补用道
张士珩、在籍翰林院编修孔祥霖总理全省学务,委用直隶补用道陈恩焘总办省城高
等学堂,进一步扩大招生,学生达400余人。高等学堂除设经史国文等普通科目外,
还设有物理、化学、机械等科,并设有校内图书馆,此外,还兼习英、法、德、日
四国文学,聘请美、德、英、日等外籍教师及华人精通法文者分班教授。清廷称赞
山东兴办学堂“著手颇早”,“东抚及省垣各司道于教育提倡颇力”,令政务处通
饬各省仿照山东举办学堂。
在设立高等学堂的同时,省署、提学使司还着力在各府、州设立中学堂。1901
年设立了济南府中学,随后又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小学堂。据1909年统计,省城官立
小学堂共有44处。1904年创办第一公立女学堂,校内设有女工传习所,教授工艺专
科。次年9月,将军庙街设养正学堂,专教贫家子弟,课程为汉文、修身、 历史、
算学、体操等。学务处还于1907年设立劝学所,派员至各私塾“强迫改良教法”,
使私塾增设历史、地理、国文、算术、体操等课。除官办学堂及改良私塾外,私人
兴办新学的风气也很盛行,尤其是兴办女学堂,仅1904年前后济南就设立了3 处女
学堂。
这一时期,济南还兴办了一系列专业学校,如武备学堂(1902年)、警务大学堂
(1906年)、法政学堂(1906年)、中西医院附属医学堂(1906年) 、 高等农业学堂 (
1908年)等。为了配备教学仪器,济南设立了理化器械所,共制作了215种理化教学
实验仪器,包括力学、水学、气学、热学、声学、光学、磁学、静电学、动电学、
化学、数学等种类,在当时是全国第一流的教学仪器厂。1909年,学部通饬各省一
律购用推广教学仪器。
(三)提倡出国留学,兴办师范教育
提倡出国留学,是推行新式教育的重要内容。从1904年开始,山东地方政府逐年
派遣工、农、商、军事、法律、师范、法政等各科学生、教员赴日本留学。仅1905
年一年,就先后5次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每次少则五六人,多则几十人, 最多的一
次达80人。后留学风气渐盛,公私费留学者日渐增多,山东地方政府同时借重留学
教育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留学生虽在山东各科人才中所占比例很小,但由于他们造
诣较深,见识较广,特别是在海外自由地接触了立宪运动和革命运动,回国后不仅
带来了新技术,也带来了新思想,这对山东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都产生了
一定影响。
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各类新学的大批兴办,迫切需要大量新式教员。山
东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师资的培训,从1902 年开始兴办师范教育, 积极训练师资。
1902年,学务大臣张百熙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师范有优级、初级、传习所、旁听生
之别,并规定省城师范学堂学额优级240人,初级300人。山东巡抚周馥即通饬各州
县考送,大县三四名,中县二名,小县一二名。1902年11月,山东创设师范馆,次
年10月改为师范学堂,分完全3年、简易2年、速成1年各班次。1904年, 周馥规定
各府及直隶州设师范传习所及初级师范学堂,各州县设简易师范传习所,其经费、
校舍皆以裁撤校士馆的经费拨充。传习所学生毕业后,可入初级师范学堂。1905年,
省城师范学堂增设优级师范科,分文理两科,1907年独立为优级师范选科学堂,除
分科学习经学、国文、理化外,还普及外文教育。
除此之外,山东还陆续派遣学生赴京师大学堂、保定速成师范学堂和天津等地
学习,同时还选派学生赴日本公费留学,以加速培养师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