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动员群众开展生产救灾及兴修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1&rec=79&run=13

  动员群众开展生产救灾及兴修水利,是农会工作中一项长期而基本的任务。在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农会组织积极带动广大农民,组织劳动互助,开
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既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给,又渡过了严重的灾
荒,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省各级农会组织根据中共华东中央局和省政府的有关指示,针对战争形势的
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轻重,采取了不同的生产救灾措施。
  1945年9月至1946年冬,山东解放区虽然局部有战争,但大部地区是处在和平
环境之中。这时期的农业生产,一是组织劳动互助,动员农民群众组织换工、变工。
1945年冬,全省共组织劳动互助组92644个,有100万名农民参加,到1946年12月,
全省变工组达到了216018个,组员发展到206.6万人。二是组织农民搞好春耕春种、
麦收与秋收秋种的工作。1946年春种时,莒南县缺耕牛千余头,农会就组织农民早
耕,用小犁耕及人牛变工等方法,全县春地普遍耙了5至7遍,比往年深耕二指、多
耙二遍,于3月15日提前完成了春耕任务。秋收秋种时,滨海区农会根据政府的有
关指示,提倡调茬子、倒空地、一犁穿、排水耕地及组织代耕队等方法,及时完成
了抢耕抢种。三是引导和组织群众科学种田。在种植棉花时,主动组织农民参加植
棉、修棉学习班,1946年,滨海区每亩棉田平均增产15斤,比1945年增产一倍。四
是兴修水利,增加土地灌溉面积,减少了旱涝灾害。据渤海、鲁中、鲁南、胶东5
个区的统计,1946年打井6万余眼,疏通河道539条、筑堤933道,增加土地灌溉面
积85万亩,保护土地205万亩,全省增产粮食8670万斤。全省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25亿斤;棉花总产量达到5983万斤。全省的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据胶济铁路以
南的滨海、鲁中、鲁南地区统计,1946年3区的牛、驴、骡、猪、羊分别增长到
271835头、325117头、5148头、1526630口、898181只,比1945年分别增长了11%、
11%、24%、35%和324%。
  1947年1月以后,大规模的战争逐渐移向山东境内,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人民
进行残酷的摧残和搜刮,加上夏季洪水泛滥,山东解放区的农业遭到巨大破坏,致
使1947年冬和1948年春,解放区的广大乡村出现严重的灾荒。受灾特别严重的鲁中、
鲁南地区,田园荒芜,造成大批灾民。据鲁中区14个县的统计,国民党军队抢劫耕
畜达83900余头。鲁南区因地处战区的边沿区,损失最惨重,白彦县几成无人区。
滨海区荒地达21万亩,灾民达30万人。胶东南海地区有14个区出现水灾,被国民党
军队侵占30个区,杀害6700人,灾民多达55万人。1947年冬,全省出现灾民300余
万人,其中断炊者与仅能维持3个月口粮者有数十万人,全省荒芜土地达205.4万亩。
  针对各地出现的严重灾荒,各地农会组织积极响应中共华东中央局提出的“不
荒掉一亩地,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发放救赈粮1530万斤,以
工代赈款497万斤,水利工赈粮331万余斤,发放银行贷赈113亿元。同时主动组织
和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生产自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第一,按照自愿合理原则组织
劳动互助组织,动员全体劳力参加生产救灾。在生产救灾运动中,为解决劳力不足
和缺乏耕畜的问题,各地以农会和其它群众团体为基础,普遍组织了生产救灾委员
会,发动广大农民,按自愿结合、等价交换和争取消灭全村荒地的原则,组织全劳
力、半劳力、畜力建立各种劳动互助组织,将所有能生产的人力都组织到生产队伍
中去。广大农民积极参加这种社会互济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到1949年,全省互助
合作组织达47.8万余个,参加农户207万户,占总户数的21.3%。农业互助开展较
好的北海、滨北两地,组织起来的农户占总户的50~70%。第二,扩大种麦面积,
精耕细作,增加施肥量,提高粮食产量。1948年,全省征收公粮14.4亿斤,比1947
年增加2亿斤,全省种麦35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64%,到1949年,收麦粮33亿
斤,全年共收粮食120.6亿斤。第三,领导组织群众采集野菜、地瓜叶等可食菜类。
据胶东区1948年的统计,全区收集干菜700余万斤。鲁中南各地也大力发动群众积
极搜集野菜、地瓜秧,储备谷糠。第四,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因地制宜,发展各种
副业生产。据鲁中、鲁南、滨海3区的统计,1948年1至3月,3区农副业及运输收入
达110亿元,可买粮1800万斤。第五,消灭荒地。在1948年的生产救灾过程中,全
省农民共消灭荒地137.5万亩,占全省荒地总数的66.8%。1948年春季又消灭荒地
106.6万亩。第六,兴修农田水利,扩大灌溉面积。1948年共计挖河筑堤80公里,
挖填土方515万立方米,动用民工300余万人,保护耕地262万余亩,增产粮食1.3亿
斤。1949年上半年,又疏浚大小河流9793条,打井72208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