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农救会组织群众开展生产、改善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1&rec=68&run=13

  抗日根据地各级农救会在组织群众开展生产,改善生活方面所做的工作很多,
各个时期工作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主要有:
  (一)优待抗属
  抗战初期,抗日民主政府颁布了优待抗属的条例、办法,各级农救会组织动员
群众做了大量的优抗工作,如组织代耕队,为抗属耕种。1943年夏,鲁中列入计划
的代耕田达34800亩。在鲁西和胶东的蓬莱、黄县、掖县3县,经常按时间、有计划
地分发粮款给抗属。由农救会出面组织的“村乡优待抗属委员会”,不仅对抗属实
行物质优待、推行代耕运动、发动募捐救济、慰问贫苦抗属,还带领他们参加生产,
实行互助,帮助其解决困难。各地农救会在群众中组织的互助组、生产合作社,大
量吸收抗属参加,对其实行优待。民主政府对贫穷抗属也实行救济,每年发粮款支
出的数目很大。此外,泰山区还组织农救会员替抗属盖房修屋。泰西农救会曾发动
儿童团给抗属拾柴,共拾得12万斤柴送给抗属。为抗属挑水、拾柴、拾粪、看孩子
等是农救会会员最寻常的事务。清河区因为优抗工作做得好,推动了参军的热潮。
(山东省优抗工作统计见表2-7)

表2-7            山东省优抗工作统计表

┌──────┬────┬───┬─────┬─────────────────┐
│地区    │抗属户数│人口数│粮数(斤) │款数(元)             │
├──────┼────┼───┼─────┼─────────────────┤
│总计    │93157  │274403│13312813 │89183.7              │
│      │(92657) │   │     │(92183.7)             │
├──────┼────┼───┼─────┼─────────────────┤
│胶东区   │31447  │130980│6505089斤 │3216               │
├──────┼────┼───┼─────┼─────────────────┤
│清河区   │22788  │   │3449680  │73183.7              │
├──────┼────┼───┼─────┼─────────────────┤
│鲁中区   │10672  │19005 │954446  │15784               │
├──────┼────┼───┼─────┼─────────────────┤
│滨海区   │27003  │124418│2154723  │                 │
├──────┼────┼───┼─────┼─────────────────┤
│冀鲁边区  │747   │   │248875  │                 │
└──────┴────┴───┴─────┴─────────────────┘
 备注:                                    
   1、本表缺鲁南材料。优待人口总计数目,不包括清河区、冀鲁边。
   2、胶东区是1942年上半年6个月的材料,且缺南海全区、北海隔山县材料,
而且是按月优待。
   3、清河区是1941年、1942年两年的材料,而且是按月优待。
   4、鲁中区是1941年下半年、1942年上半年的材料,且只是当时部分地区的
材料,每年大多分二次优待。
   5、滨海区是1941年、1942年两年的材料,1941年是不定期优待,1942年是
按四期优待。
   6、冀鲁边只是二专署是1942年的数字,是按月优待,且只是几年零星材料
汇总起来。

  (二)租地借粮斗争。春荒期间,各地农救会组织发动向地主租地借粮斗争。他
们成立宣传队,宣讲租地的意义,并与青救会组织纠察队、冲锋队,维持斗争秩序。
他们往往先对债主访问、解释、说服,每每以和平方式胜利结束斗争。泰西、鲁西
北两个月中发动过400余次斗争。在斗争中,泰西借粮300多万斤,运西借粮300石,
清河区借粮40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苦农民的燃眉之急,并使群众认识到组织
起来的力量。
  (三)实行合理负担。抗战初期,抗日武装发展很快,支前的粮食一时还不能统
筹,部队驻地出现了负担过重现象。为此,各抗日根据地推行了合理负担办法,停
止平均摊派,按照“有力的出力,有粮的出粮”原则,实行统筹统支,定期征收公
粮。1941年秋,省战工会介绍了实行公平负担的甲、乙、丙三种办法。各级农救会
配合政府广泛宣传此种办法以及鲁西北推行的行之有效的“累进法”,受到广大农
民的欢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四)救济灾荒难民。为救济灾荒难民,各地民主政府支付了大量粮款,各级农
救会也做了许多工作。1939年,蓬莱、黄县、掖县3县政府拿出1万元救济灾荒。
1940年秋,东平县发生水灾,在农救会作了统计调查的基础上,鲁西主任公署拨粮
50万斤,分批救济。鲁南沂水县二区校庄被日军烧光,农救会立即募集木料,各方
募捐救济。清河区在1940年春荒中支出3万元救济费。1941年秋,泰山、清河两区
遭敌洗劫,省战工会号召募捐15万元救济,并对损失严重的群众免除田赋公粮负担。
同年,日军“扫荡”沂蒙山区,大批耕牛被枪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战工会拨
5万元急赈款,并号召各地捐款。1943年春,鲁南、泰山、淄河敌占区发生大饥荒,
难民流入根据地,战工会号召全省干部每人每月节约1两粮食救难,并发动各界展
开救济运动。据不完全统计,泰山区流入沂蒙山区的灾民有2万户得到救济。在救
济灾区难民、消灭要饭现象工作中,各地农救会协助政府做了大量的具体实施工作。
(全省救济灾荒难民情况见表2-9)

表2-9      全省救济灾荒难民情况表

┌──────┬───┬───┬────┬──────────────┐
│项别    │户口 │人数 │粮数(斤)│款数(元)          │
├──────┼───┼───┼────┼──────────────┤
│胶东    │6342 │42241 │2654648 │55906.25          │
├──────┼───┼───┼────┼──────────────┤
│清河    │7636 │   │184541 │212709.5          │
├──────┼───┼───┼────┼──────────────┤
│鲁中    │8159 │24964 │146850 │71639            │
├──────┼───┼───┼────┼──────────────┤
│滨海    │3104 │6809 │89043  │35623            │
├──────┼───┼───┼────┼──────────────┤
│总计    │25241 │74014 │3075082 │375877.75          │
├──────┴───┴───┴────┴──────────────┤
│附注:胶东是1942年上半年材料(缺南海区、北海区及西海区之南北掖县材料)│
│清河是1941年、1942年材料                      │
│鲁中是1941年下半年、1942年上半年材料                │
│滨海是1941年、1942年两年材料                    │
└──────────────────────────────────┘

  (五)减租减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调动各阶级的抗战积极性,在根据地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根据中央的精神,要求“农救会的任务在减
租减息之前主要是协助政府实行减租减息法令;在减租减息之后主要是协助政府调
解农村纠纷,开展生产”。
  1941年起,全省实行“五一减租,分半减息”,增加雇工工资。在1940年11月
11日,省临时参议会公布了《减租减息暂行条例》,其宗旨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
增强抗战力量,调整阶级关系,巩固民族团结”。减租一律照原租额减少1/5,减
息一律不得超过年利率的一分五厘,即15%。至1942年的5月以前,取得了一定成
绩。据滨海、鲁中、胶东及原清河区的不完全统计,有4735个村、270057亩土地实
行了减租,平均每亩减租31斤11两(小两);有4435个村、72958名雇工得以增资,
平均每人每年增加粮食工资165斤。
  减租减息运动直接触及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用明减暗不减、说而不做、欺瞒
拖延、造谣威胁、联合抗拒等各种手段抵制。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根据中央领导人的
指示,发出关于加强“双减”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并派工作组搞典型实验。各级农
救会组织积极响应,组织发动,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如召开群众大会,进
行说理斗争,组织佃户、雇工上门斗争,甚至集体到地主家吃饭、雇工集体罢工等。
农救会为使“双减一增”工作得以贯彻落实,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广大贫
雇农阶级意识和斗争精神大增,使运动在全省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并出现了莒南县
大店镇等一批成功的典型。(山东省各战略区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统计见表2-10)

表2-10       山东省各战略区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统计表
              (1943年9月统计)

┌──┬───────────────┬───────────┬─────────────────┐
│  │减租             │减息         │增加工资             │
│  ├─────┬────┬────┼──┬───┬────┼─────┬──────┬────┤
│  │户数   │减租亩数│减粮数 │户数│减粮数│减息款数│人数   │增加粮资  │增加款资│
│  │     │    │(斤)  │  │(斤) │(元)  │     │(元)    │(元)  │
├──┼─────┼────┼────┼──┼───┼────┼─────┼──────┼────┤
│共计│18284   │393482.7│3207283 │151 │25348 │111034.8│39445   │9294604   │23016  │
│  │[18294] │    │    │  │   │    │[40406] │[8192960] │    │
├──┼─────┼────┼────┼──┼───┼────┼─────┼──────┼────┤
│胶东│7284   │223575.7│6044411 │  │   │    │36244   │5687051   │    │
│区 │     │    │    │  │   │    │     │      │    │
├──┼─────┼────┼────┼──┼───┼────┼─────┼──────┼────┤
│清河│1285   │    │13500  │151 │   │1386  │1561   │1038908   │18141  │
│区 │     │    │    │  │   │    │     │      │    │
├──┼─────┼────┼────┼──┼───┼────┼─────┼──────┼────┤
│鲁中│7735   │113056 │149372 │  │25348 │15072.8 │1643   │505473   │4875  │
│区 │     │    │    │  │   │    │     │      │    │
├──┼─────┼────┼────┼──┼───┼────┼─────┼──────┼────┤
│滨海│1990   │56851  │    │  │   │94576  │960    │961528   │    │
│区 │     │    │    │  │   │    │     │      │    │
└──┴─────┴────┴────┴──┴───┴────┴─────┴──────┴────┘

  1943年下半年,全省范围内又开展了检查减租减息运动。农救会配合中共党组
织积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至1945年8月日军投降以前,山东抗日根据地大约有50~80%的村庄进行了“
双减一增”。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减租村庄共8444个,减租地主3179户,减租佃户
9988户,减租地亩683729亩,减租粮20684706斤,现款8213292元,要回土地10289
亩;增加工资的村庄6879个,雇工54966人,增资粮14495413斤,现款3777973元。
  通过“双减”,根据地内广大贫苦农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有30%的贫雇农
上升为中农。
  除了“双减一增”外,农救会组织还利用有利时机,在提高雇工工资的基础上,
进行了减少雇工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等工作。此外,还组织低息贷款,帮助贫困农
民从事农业生产等,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
  (六)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4年3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发出《关于开展春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提出
加强政策教育、组织劳动互助、制定生产计划、争取耕三余一、培养劳动模范等任务
。群众性的大生产运动迅速在各地蓬勃开展起来。
  大生产运动的重点,一是提倡开荒,二是实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
垦荒增产方面,清河区成绩最大,1943年前后共垦荒70万亩。其中1942年就垦荒44万
亩,增产粮食40万石,成立新村37个,垦户7000余户、6.8万人。胶东区垦荒49631亩
。滨海区垦荒约8000亩。滨海专署还建立了基点村,推广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胶东
区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建立基点村,设立实验区,以点带面,指导生产。鲁南费滕
峄边联县政府召集老农座谈开荒、积肥、锄地、植树等方面的经验。滨海区第二专署
办起的实验田,棉花每株结棉桃200余个,亩产皮棉60余斤。鲁中泰历县生产科指导
上李岗庄变工组打井9眼,修蓄水池3个,推动附近各村深耕细作,效果很好。沂南县
委、县政府也请劳动模范上生产课,将机关生产和组织群众生产结合起来,有力地促
进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各地的农救会会员,多是农村基层的生产骨干,在大生产运动中,一面发动,一
面从事生产,带领广大农民积极地投入这一运动,创造出很大成绩。据1944年的统计
,各战略区共扩大耕地面积346860亩,打井13031眼,疏流1199里,开渠20条、长63
公里,筑堤17处,植树6358679株。成立互助组64200个,共383397人参加,成立合作
社2000余个,制定兴家计划的31846户。胶东、滨海、鲁南植棉154032亩。鲁中、滨
海、胶东培养出劳动模范1012人,滨海、鲁中改造懒汉1401人。各党政军群机关也开
荒77661亩,种熟地883亩,并在日照、赣榆开盐田161亩。
  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广大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作物产量提高,
农民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在生产运动中,农救会还配合形势参与了发展副业、手工业,兴办各种农业合作
社、互助组、变工队,禁止物品、粮食资敌等工作。
  (七)戒除不良行为。为改善民生,农救会开展了戒烟、戒酒、节约等运动,并坚
决开展了查赌、查吸大烟、捉烟犯斗争,教育农民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改
良旧风气、旧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