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支农扶贫和“三引进”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0&rec=19&run=13

一、支农扶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民革一直把支农支边、扶贫帮困当作一项重要工作
来抓。1984年,省委会与临清市建立支农挂钩联系,先后两次召开了由科技、教育人
员参加的支农座谈会,并组织支农咨询服务团到临清等地实地考察。应临清市教育局
邀请, 省委会选派了4名英语水平较高的党员赴临清举办了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班。应
沂水县政府的邀请, 省委会派出曾天民等4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勘探组在沂水山区进行
了8天的实地勘察, 他们查资料,查构造,追断层,看源头,向沂水县政府提出了12
个地下储水点作为打深井的目标,受到沂水县委、县政府的表扬。
1990年,民革济南市委会为帮助农村发展棉花生产,从中国农科院商购优良棉种
中棉12号300斤,无偿赠送给济阳县回河乡供繁育推广,提高棉花产量。
1991年,民革党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白荣德帮助某乡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建
立了山东省首家无特殊病原鸡场(SPF鸡场)。
90年代初开始,省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踊跃向“希望工程”和灾区人民捐款
捐物,奉献爱心,做了许多工作。如1993年以来,省民革各级组织及党员先后为革命
老区蒙阴县野店乡北晏子村小学捐款3万余元, 用于改善该校的办学条件,并设立了
优秀生奖励基金,中共蒙阴县委、县政府将该校命名为“蒙阴县中山希望学校”。省
委会还两次组织医务界的专家为该校师生和村民查体看病,无偿赠送药品。据统计,
1992年至1997年5年间,省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向“希望工程”捐款4万余元,
向灾区人民捐款3万余元,在全省结对救助失学儿童44人。
二、积极开展“三引进”工作
80年代中期以来, 面对海峡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不断发展的新趋势, 省民革贯彻
“以经济工作为重点,促进两岸全面交流”的方针,发挥民革党员“三胞”亲友多、
海外联系广的优势,认真做好“以经济促政治,以民间促官方,以海外促岛内”的工
作,将祖国统一工作同发展两岸关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为“三引进”(引进资金、
技术、项目)牵线搭桥。
90年代初开始,省民革各级组织在当地举办的文化节、艺术节、经贸洽谈会等活
动中发挥了邀请客户、联系协调的作用。如潍坊市每年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和
“鲁台经贸洽谈会”,菏泽市举办的“曹州牡丹花会”,济南市举办的“济南金秋经
贸洽谈会”,曲阜市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等活动,当地民革组织都发动党员、
台属积极邀请在台湾及海外有经济实力的亲友,并通过这些亲友邀请其他客商前来参
加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称赞。据统计,截止到1997年底,
省民革党员和台属等为扩大两岸经贸关系,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所引进的项目30余个,
所引进的台资、 外资约1.04亿美元,并创办了一批各有特色的台资、合资企业。民
革党员曹和浵通过其胞弟曹和汾的关系,取得台北曹氏基金会无偿捐赠山东部分县市
残联轮椅1050辆。省民革名誉主委严庆清,与香港盲人辅导会联系,该会无偿捐赠给
山东省复明眼科手术车一辆, 价值300万港元。通过牵线搭桥,引进台资、外资,不
仅支援了山东省经济的发展,而且通过经贸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