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类 教育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rec=77&run=13

概述

第一篇 私学官学书院科举考试
第一章 私学
第一节 私塾
第二节 义学
第二章 官学书院
第一节 官学
第二节 书院
第三章 科举考试
第一节 文科
第二节 武科

第二篇 基础教育
第一章 学前教育
第一节 建国前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建国后的学前教育
第二章 小学教育
第一节 学校设置
第二节 学制、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三节 德育、体育与卫生工作
第四节 管理体制
第五节 学生组织
第三章 中学教育
第一节 学校设置
第二节 学制、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三节 德育、体育与卫生工作
第四节 管理体制
第五节 学生组织
第六节 劳动教育与勤工俭学
第四章 特殊教育
第一节 聋哑学校
第二节 盲童学校
第三节 弱智儿童辅读学校(班)
第四节 工读学校
第五节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第六节 学校选介
第五章 少数民族教育
第一节 清末的少数民族教育
第二节 建国前的少数民族教育
第三节 建国后的少数民族教育
第四节 学校选介

第三篇 高等教育
第一章 学校设置
第一节 清末山东高等学校设置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山东高等院校设置
第三节 建国后山东高等院校设置
第四节 部分高等院校简介
第二章 学校管理
第一节 教育方针和教育宗旨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
第三节 管理制度改革
第四节 招生分配
第五节 后勤与体育卫生工作
第三章 教学管理
第一节 学制和专业
第二节 课程与教材
第三节 教学考核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教育课程
第二节 社会实践
第三节 组织管理
第五章 研究生教育
第一节 招生院校
第二节 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第三节 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第四节 研究生管理
第六章 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研机构
第二节 科研成果
第三节 科技开发
第四节 科研刊物
第七章 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一节 建国前对外交流
第二节 建国后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四篇 师范教育
第一章 中等师范教育
第一节 学校设置
第二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
第三节 学制
第四节 课程设置
第五节 教育实习
第六节 学生管理
第二章 高等师范教育
第一节 高等师范本科教育
第二节 高等师范专科教育

第五篇 成人教育
第一章 扫除文盲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扫盲运动
第三节 建国后的扫除文盲
第二章 成人初等教育
第一节 农民初等教育
第二节 职工初等教育
第三节 干部初等教育
第三章 成人中等教育
第一节 农民中等教育
第二节 职工中等教育
第三节 干部中等教育
第四章 成人高等教育
第一节 农民高等教育
第二节 职工高等教育
第三节 干部高等教育
第五章 自学考试和电化教育
第一节 自学考试
第二节 电化教育

第六篇 职业技术教育
第一章 学校设置
第一节 清末职业学校
第二节 民国时期职业学校
第三节 建国后职业学校
第二章 教学与管理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第三节 学生管理
第四节 教学改革

第七篇 教师
第一章 教师队伍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教师队伍
第二节 建国后教师队伍
第二章 教师管理
第一节 任用与调配
第二节 地位与待遇
第三节 考核与奖励
第四节 民办教师
第三章 教师培训
第一节 培训机构
第二节 培训方式

第八篇 教育科研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节 教育科研机构
第二节 教育科研成果
第三节 教育学术团体
第二章 教学研究
第一节 教研机构和教研组织
第二节 教研工作和教研成果
第三章 教育刊物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育刊物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刊物

第九篇 教育行政
第一章 教育领导管理体制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第二节 山东省教育行政机关官员
第三节 教育管理体制
第四节 义务教育
第五节 教育督导
第二章 教育经费
第一节 清末的教育经费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育经费
第三章 学校设施
第一节 校舍
第二节 教学仪器设备
第四章 教育法规
第一节 教育组织管理法规
第二节 教师管理法规
第三节 教育经费法规
第四节 各级各类学校法规

附录
一、山东省教育大事记(1840年-1990年)
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