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项目建设与工程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7&rec=67&run=13

一、项目建设
山东省利用国债项目等资金用于森防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治经费补助,通过明确项
目任务和项目建设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级防治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森防标准
站建设步伐加快,强化了全省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减灾、控灾能力。
1999-2000年,为开展松材线虫病的封锁治理工作,国家林业局投入山东省病虫
害防治国债资金280万元,其中,投入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140万元,用于重点病虫害
防治及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测报站1处;用于购置检疫、测报、防治仪器设备投入14
0万元。烟台市购置仪器设备建立繁蜂基地,用于美国白蛾防治,2000年,繁殖周氏
啮小蜂1.5亿头。威海市建立检疫哨卡及药械库3处,青州、临邑、招远等地开展了基
础设施建设。
2004年,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山东省森林植物检疫隔离试种苗圃建设项目,项目
计划总投资390万元,建设地点设在省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中心。2005年,国家林业
局投资160万元,其中,用于土建工程126万元,建设检疫检验室71.28平方米、组培
室35.64平方米、脱毒除害室35.64平方米、除害处理室35.64平方米、熏蒸室35.64平
方米。
2005年8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山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项目计划营建森林健康经营示范林300公顷,新建1处远程监控试点、20个县级测
报站和100个监测点;补充完善省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和风险评估仪器设备,建
设4个市级检疫除害处理基地;新建6个市级药剂药械库;重点配置预测预报软件,在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省级和35个县级预防信息系统。项目计划总投资1
42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投资853万元,地方配套569万元。项目由山东
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办,建设期限为3年,范围涉及全省16市81个县(市、区)
、林场。
12月,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下达2005年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
金投资计划的通知》,拨付山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
450万元,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
金(国债)270万元,地方配套180万元。省林业局下发《关于下达2005年森林病虫害防
治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主要用于:泰安市泰山林场森林健
康经营示范林建设,济南、淄博、临沂、烟台、泰安等市级除害处理基地与药剂药械
库建设,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检疫鉴定和风险评估仪器设备购置,枣庄、烟台、潍坊
、威海、济宁、聊城、德州、滨州、临沂、菏泽市有关县级基层监测点仪器设备购置

2001-2005年,国家林业局陆续在山东省实施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区森防基础设
施续建工程、松材线虫病重点监控区森防基础设施续建工程、美国白蛾害虫防治体系
基础设施续建工程、杨树食叶害虫防治体系基础设施续建工程、杨树食叶害虫防治体
系基本设施建设二期工程等建设项目。

二、工程治理
1997年5月,林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规定
凡重大的或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制防治规划,划定治理区,实行工
程治理。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确定本地区的治理对象,实行
重点防治。11月,林业部下发《关于对主要森林病虫害实行工程治理的通知》,明确
森林病虫害工程治理是国家或省组织有关单位,在一定时期和较大范围内,对某种危
害严重、发生普遍或危险性的病虫害,采用综合技术手段和工程管理办法,实施预防
为主、综合治理,把森林病虫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的一种病虫害防治管理模式。
1998年2月,林业部印发《森林病虫害工程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省
林业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省级工程治理对象和工程治理区划,省级确定
的工程治理项目应报林业部备案。山东省根据国家林业局部署,组织实施国家级杨树
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和国家级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
(一)国家级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
2002年12月,山东省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列入全国六大森林病虫害治理示范
工程项目。
2003年,根据国家林业局要求和山东省编写的《山东省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林业局成立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工程
治理项目实施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和决策,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根据全省杨树资源分
布和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确定济宁、菏泽、聊城、德州、滨州、济南、淄博、东营
、潍坊、临沂10市的47个县(市、区)为治理工程区,梁山县、郓城县、商河县、寿光
市、临沂市兰山区列入工程治理示范区。省林业局对治理示范区控制数量,保障重点
,视治理效果与工作开展情况年度间滚动管理。11月,召开山东省国家级杨树病虫害
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启动会,提出在上述5个县(市、区)建立综合监测示范区、防护林
更新改造示范区、营林控制示范区、生物控制示范区、杨树病害控制示范区、杨树蛀
干害虫控制示范区、仿生制剂控制示范区等治理示范工程示范区。要求各地根据当地
病虫发生情况及具备的条件,重点建设好1NFDA12个防治示范区。以实施工
程治理为契机,推进全省森防工作全面开展,在目标管理、监测预报、检疫执法、体
系建设等方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可持续控灾能力。
至2004年底,示范区枝干害虫被害株率为7.5%,平均虫口密度4头/株,食叶害虫
成灾率6.5‰。项目区监测覆盖率、产地检疫率、枝干害虫除害处理和处理合格率均
达100%,食叶害虫无公害防治率达100%,均达到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指标。2005年1月
,省林业局在梁山县召开全省国家级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经验交流会。

图5-22005年1月7日,全省国家级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梁
山县召开。

(二)国家级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
1999年,国家林业局启动苏、浙、皖、鲁四省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项目。山东省
工程疫情区为长岛县,预防监测区为烟台市的莱州市、招远市、龙口市、蓬莱市、芝
罘区、莱山区、牟平区。
2000年1月,国家林业局决定开展“松材线虫病除治年”活动。2月,省、市、县
三级林业部门30名技术人员组成除治质量检查小组,进行现场指导,跟踪检查。至5
月,将333.33公顷松林内的病死树、衰弱树、根桩全部清理完毕。
8月,国家林业局在长岛县召开松材线虫病治理工作现场会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作专家座谈会,山东省林业局介绍了治理长岛松材线虫病的经验。1999-2000年,经
工程治理,长岛县境内共伐(刨)除病死树、频死树、根桩12.63万株(个),全部销毁
处理;对2500株死树取样镜检,查出579株有松材线虫,利用诱剂、引诱桩诱杀松褐
天牛2200公顷,设置诱树3300株,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下降到每亩不足1头;工程治
理区监测覆盖率、检疫率、防治率均达到100%。为有效控制疫情,防止向外扩散,沿
半岛北海岸线自西向东建立莱州、龙口、蓬莱、长岛、烟台市芝罘区、威海市环翠区
等县(市、区)港口检疫站,组建55人的检疫队伍,采取严格检疫措施,常年开展检疫
工作。长岛港口检疫站检疫木材2983立方米,镜检样本391批次,杜绝了疫情外传。
省林业局在全省范围内对松材线虫病疫情进行春、秋两次普查,把泰山、沂山、蒙山
、崂山、崑嵛山及沿海防护林作为重点监测区,设立监测点实施常年监测,发现死树
及时采样镜检。疫情区周边的莱州、龙口、蓬莱、芝罘、牟平、招远、栖霞、莱阳、
海阳、环翠、乳山、荣成等县(市、区)组建监测队伍,以乡镇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对
松林实施常年监测。为更早的发现感病树木,采用打孔方法进行早期诊断。1999年春
、秋两季在局部试验的基础上在南长山镇疫情区松林内全面应用,并组织50余人的打
孔专业队,对南长山镇60万株松树进行梳理,经对1019株4NFDA15级流脂松
树取样镜检,确定有209株带松材线虫。自1999年开始,在疫情区内利用引诱剂设置
引诱树,引诱率达50.3%,同时对周边市、县沿海防护林及泰山林场等有松褐天牛的
非疫区进行诱杀。至2001年,共设立引诱桩200公顷,使用引诱剂60公斤,引诱面积
2000公顷,引诱率65%。
1999-2001年,全省共投入治理资金460万元,劳动力5000多个,伐除烧毁病死树
木、根桩12.6万株。
(三)省、市级森林病虫害工程治理
1998年3月,省林业厅下发《关于对主要森林病虫害实行工程治理的通知》,要
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采用先进防治技术,加大投入,开展重灾区、重点病虫害
工程治理工作。
泰安市对赤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侧柏毒蛾、大枣食心虫、枣尺蠖虫害分别实
施工程治理,成效显著。全市松林基本达到低虫口或有虫不成灾,杨树蛀干害虫虫蛀
率控制在3%左右,大枣病果率控制在3%以下。临沂市坚持对赤松毛虫实行综合治理,
保持沂蒙山区5万公顷松林多年有虫不成灾。青岛市投入资金80余万元,对“绿色长
廊”树食叶害虫实施工程治理,叶片保存率90%以上,林带完好率97%以上。潍坊、济
宁、菏泽、烟台、滨州等市(地),根据当地重大病虫害发生状况,组织实施杨树主要
害虫、双条杉天牛、美国白蛾、赤松毛虫等市级工程治理。
1999年8月,省林业厅在青岛市召开全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推广主要森
林病虫害工程治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