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8&rec=108&run=13

山东土地学会1992年8月30日,山东土地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省土地管理系统、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共120人参加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芳、省政协副主席陆懋曾、省政府秘书长王玉玺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刘文甲、中国土地学会秘书长陈寿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张瑞凤作书面讲话。
会议审议通过《山东土地学会章程》,选举产生由56名理事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22名常务理事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并聘任副秘书长。徐及善为理事长,周志湘、李永昶、陈龙飞、刘增志、于朝升、张灿德、曹和光为副理事长,于朝升兼任秘书长。聘请省顾委主任梁步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芳、省政协副主席陆懋曾、副省长张瑞凤为学会名誉理事长。
山东土地学会有会员425名,下设7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为:土地经济专业委员会、土地法学专业委员会、建设用地专业委员会、地籍管理专业委员会、土地利用专业委员会、土地开发复垦专业委员会、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
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第一届理事会连续工作十年。十年间,山东土地学会以促进土地科技事业和土地管理事业繁荣与发展为宗旨,团结广大会员,积极开展学会活动,发挥了引领山东土地科学研究和联系土地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003年1月,山东土地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李明启为理事长,马传栋、张增顺、张兴祖、丛支水、吴立春、田成敏、张庆、刘芳仁、谢振清、邱新德为副理事长,张增顺兼任秘书长。
第二届理事会将组织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学会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办公室进一步健全,运转良好。认真落实学会章程规定的理事会议和常务理事会议制度,不断推动学会管理工作向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学会下设8个专业分会,分别为:土地规划分会、土地资源分会、土地法学分会、地籍分会、土地经济分会、土地开发与整理分会、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分会、土地信息分会。
山东土地学会先后成立科技开发咨询中心、土地法律咨询中心和《山东土地》杂志编辑部,承担咨询服务、法律代理、科教宣传等业务工作,不定期地出版《山东土地》刊物。
山东土地学会有团体会员单位80多个,除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事业单位以外,各市国土资源部门都是团体会员单位。2005年起,学会积极促进市土地学会的建立,至年底,济南、淄博、东营、日照市成立市级学会,莒县成立县土地学会。
1.学术交流
1992年8月30日,山东土地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交流学术论文78篇,会后形成《山东土地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专刊》。
1994年6月21日,山东土地学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召开,主题是“土地与市场”,会上交流学术论文52篇,评出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6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16篇。
1995年,土地经济专业委员会围绕土地经济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学术研讨。
1997年,山东土地学会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的形式出版《土地理论与实践论文集》,收入论文40篇,在全省土地管理系统内发行。
1998年,山东土地学会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山东省遥感和信息技术开发及学术交流会,制定山东省开展土地遥感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计划和目标,提出山东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方案,并就土地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建议。
2003年起,山东土地学会每年组织召开学术年会。每次学术年会征集论文均在80篇以上,并聘请专家评选出年度优秀论文。同时,将水平较高且有推广价值的论文汇集成论文集正式出版。
2004年6月,为配合全省土地调查,山东土地学会和山东测绘学会在威海市联合召开“数字国土”学术研讨会,交流“数字国土”方面的经验。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有10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交流。
2005年6月,山东土地学会与山东省经济开发区协会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举办山东省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研讨班。学会邀请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处室负责人讲解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知识,同时围绕土地集约利用开展学术交流。
山东土地学会还充分利用和发挥人才优势,组织学会专家、学者参与土地管理方面的各项业务工作,如全省土地系统科技成果的验收、评审、鉴定,土地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土地管理业务培训,土地科技领域的各项专题研究工作等。
2.对外交流
2004年4月,台湾土地改革协会一行21人到山东进行为期9天的考察。在济南期间,与山东土地学会举行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9月7日,山东土地学会接待台湾高雄市土地考察团,双方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山东土地学会还组织有关人员赴四川、辽宁、黑龙江、河北、江苏等省考察学习,与外省土地学会进行交流。
3.为社会服务
山东土地学会以市场机制作为激活工作的动力,做好科技服务和科技中介活动。承揽一些土地方面的业务技术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
2005年3月,山东土地学会和大众日报社、山东银星拍卖有限公司首次举办2005年春季山东省国有土地使用权省外拍卖推介活动。组织济南、青岛、聊城、淄博、东营等10余个市、县(市、区)具有投资价值的50余宗、近万亩土地,分别在上海、浙江、深圳等地举办拍卖推介会和观摩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4.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2004年7月,山东土地学会网站正式开通,为学会会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学会通过网站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宣传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报道学会的活动情况。社会各界和许多土地工作者通过网站了解山东土地学会,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编辑出版学会内部刊物《山东土地》7期,交流学术论文38篇。
5.科研活动
1993年、1998年,按照中国土地学会关于评选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土地青年科技奖的要求,山东土地学会先后组织评选推荐14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其中6人获奖。
1997年,参加省科协组织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普宣传周活动,为《山东科技报》撰写有关土地资源的文稿,并制作“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展板5块,在全省范围内巡回展出。
1997年、2000年,省科协开展第五届、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山东土地学会认真组织优秀论文评选和推荐工作,其中有1篇获二等奖,43篇获三等奖。
6.社团清理整顿
1997年、2000年,按照省民政厅及省科协关于清理整顿社会团体的有关要求,山东土地学会对政治方向、业务活动、财务管理、组织人事、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和整顿,顺利通过省民政厅审查和重新登记工作,办理了换发证书等手续。
山东省土地估价师协会2003年4月8日,山东省土地估价师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会议通过《山东省土地估价师协会章程》《山东省土地评估中介机构注册办法》《山东省土地估价师注册管理办法》,通过组织机构方案及相应组成人员名单。选举产生由36名理事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潘光明为会长,郝吉虎、王传礼、陈培新、陈旭辉、徐建设、刘占增、张锐、王冬青为副会长,韩孟强为秘书长。聘请张庆坤为名誉会长,周志湘、刘增志、张灿德、李象新为顾问。
协会下设4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为: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育委员会、鉴定委员会。
协会主要职能及业务范围是:组织开展土地估价理论研究与交流、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土地估价机构与估价师执业注册、行业管理、咨询服务等。
2003年12月,协会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济宁市召开,通过《山东省土地评估行业执业自律准则》等。
协会成立后,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的有关要求,对全省土地评估中介机构重新进行审核,对过去批准的评估中介机构进行重新注册,对符合条件的新申请机构进行初始注册,同时对在中介机构执业的土地估价师进行审查、登记、注册。2003-2005年,经协会推荐或审查,有18家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变更为全国范围内执业资质。截至2005年底,山东省土地评估中介机构164家,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执业的18家,在省内执业的146家;注册土地估价师850人。
自2003年起,每年的5、6月份,协会对注册的土地评估中介机构统一进行年检。通过年检,进一步了解核实各机构人员构成、从业经营状况等,同时对机构存在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至2005年底,全省共注销土地评估中介机构3家。
2004年9月,山东省土地估价师协会网站正式开通,为会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协会通过网站及时传达有关政策、介绍山东省评估中介机构、土地估价师注册情况及有关信息。同时,协会不定期出版内部会刊,及时发布上级文件规定、土地评估工作信息等。
2005年,按照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估价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协会不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培训采用专家集中讲授、与会代表互动研讨的方式,邀请国内著名学者、专家授课。此外,积极组织土地估价师参加外省以及网上培训,确保每位注册土地估价师都能参加继续教育。
同时,积极配合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换发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在全行业开展“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净化土地估价市场”百日活动。加强诚信教育,严格行业纪律,对不遵守行业规范、迎合委托单位、高估低评、弄虚作假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清查,净化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