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3&rec=29&run=13

经济总量。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1995年价格,下同),年均增
长10%左右,实现第三个翻番。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90亿元、3840亿元和287
0亿元,年均增长5%、10%和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20元,年均增长9.2%
,接近翻三番;外向型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突破,进出口总额达到280亿美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左右,其中出口总额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16%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00亿美元,其中吸收外商投资180亿美元。
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八五”末期的20.4∶47.6∶32调整为16∶4 8∶36;
劳动力就业结构由55∶27∶18调整为40∶35∶25,城镇化水平达到40%;林、牧、
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带动能
力强、附加值高的新兴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外贸出口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达到80%,
其中机电产品比重达到35%。
技术水平和效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主要产品按国际标准
组织生产,产销率达到98%以上,工业资金利税率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流动资
金年周转次数提高到2.5次,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达到75%左右,社会劳动生产
率平均每年提高8%,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平均每年降低5%以上。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分别增长7%和10%;城乡居民的衣、食、住、用、行在数量和
质量上有较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1平方米左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稳
定在20平方米左右,居住条件有明显改善;电话普及率达到10%;人们的营养状况、
健康水平等生活质量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
社会事业。全省提前3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到2000年,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校和成人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20万人和25万人;人口自然
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总人口不突破9000万人;广开就业门路,城镇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医疗保健、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
体系;法制建设有较大进展,社会治安、社会秩序有较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