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年鉴中“双先进”的编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114&run=13

王宏伟
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记述(以下简称“双先进”) ,也是县级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记述资料的一部分,虽然篇幅不大,但对于保存史料却很有必要。笔者在学习各地综合年鉴时,发现部分年鉴对“双先进”的记述混乱,主要是分类不合理,归属不当。下面以我所见到的其中20部年鉴为参照,谈谈个人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
所谓先进个人就是具体人获得的表彰或奖励,包括一般的荣誉和省部级或国务院等高级别的荣誉奖励;所谓先进集体就是非个人以外的部门、单位、企业获得的表彰奖励,也包括一般的荣誉和省部级以上的表彰奖励。一般说来,一个市(县)的各系统、各行业每年总要进行工作总结,最后全市(县)隆重召开总结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有时,某些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如省部门或国家部委,也会评先选优。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模范带头作用,无疑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因此,作为地方“百科”丛书的年鉴,就应该记好“双先进”,增强资料的翔实性和存史功能,为续修志书储备“粮食”。如何编排“双先进”,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难在哪里?难在其“归属”上。在我单位馆藏的132本年鉴中,87%的年鉴记述了“双先进”,13%的年鉴则根本没有提及。综合详查的20部年鉴,主要有五种归属形式:
第一种:“双先进”均集中记述于《人物》栏中。比率为1/20(即含此种形式的年鉴在所查20部年鉴中的数目,下同)。
第二种:在《人物》栏中记述“先进人物”,但“先进集体”无专条记述,只在相关行业、单位的有关条目里分散出现。比率为3/20。
第三种:对“双先进”均有记述,“先进人物”归属《人物》栏,“先进集体”归属《附载》栏。比率为3/20。
第四种:业绩较突出的“先进人物”归属《人物》栏,余者同“先进集体”并列归属在一级栏目《荣誉榜》里记。比率为9/20。
第五种:设一级栏目《光荣榜》或《荣誉》,将“双先进”内容全部囊括其中。比率为4/20。

(二)
笔者认为上述五种记述方法各有利弊。总得说来,五种形式对“先进个人” 的分类归属是合理的, 特别是第一种至第四种,把先进人物归属到《人物》栏目,是比较“流行”的编排。第五种在记述先进人物时,只能以名录的形式出现,缺点是形式单一,不能出现简记、传略等形式。在先进集体的归属问题上,第一种形式将其归在《人物》栏里,是不符合逻辑的,如同把饼干硬塞进水果的分类里,与事理不合,归属不当。第二种形式在相关章节中分散记述集体荣誉也是有必要的,如在《农业》栏里记载农业各部门取得的荣誉,在《工业》栏里记载工业各行业所获得的荣誉,但缺乏对先进集体的专条记述,整体性、综合性差,试想,读者想查阅某年度全市各部门获得的荣誉,岂不是要一页一页地翻完年鉴,工作量大,还容易遗漏。第三种形式,把“先进集体”归属在《附载》栏目里,降低了资料内容的重要性,因为《附载》不算正文,属于降格处理。最后两种单设《光荣榜》栏目来记述“双先进”,简单、方便,但类似“榜”之类的形式,就是按一定的顺序列名单,只显现于几行字、几个表,不能“伸展”记述,容纳的资料很少,达不到一级目应有的份量和字数标准,造成全鉴结构的不平衡。从比率数来看,通常年鉴较多地采取第四种形式,但这种安排的主要缺点与第五种安排雷同。

(三)
笔者认为,把先进人物同其他人物一起归属到《人物》栏里记述,是没有争议的。但在划分先进人物时应慎重,某些年鉴分国家级英模、省部级英模、……,有些不妥。英模,英模,英雄模范的意思,它不是一般的荣誉称号,除非事迹卓越的人物才能享受这个称号,一般的荣誉不能与之同日而语。不如设置为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部级先进个人、地级先进个人等,需要重写的就“重彩浓墨”,需要简记的就“轻描淡写”,有深有浅,有详有略。必要时配上图片,以收图文并茂之效。
先进集体可归属到一级目《某某市(县)概况》里,此栏目一般分“建置沿革”“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民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二级目,再增加一个二级目“先进集体”,按照概况、国家级荣誉、省部级荣誉、地厅级荣誉来分类归纳,集中记述,如此安排,突出“先进集体”的地位,丰富此栏目的内容,使读者对该市(县)年度内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一目了然。至于“先进集体”的详细资料在相关的栏目有具体记述。如,某某市获得“中国模范环保城市”称号,在“先进集体”里只是一行字,但在环保栏目里,应展开记述,把获得荣誉的事实记述清楚,这样的交叉是合理的。

(四)
对于“双先进”的记述,必须落实四个要素:授奖时间、获奖单位(个人)、奖励名称或荣誉称号、授奖单位,这是最基本的信息。如:2001年,文登市被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授予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称号。如果编辑怕麻烦,图省事,缺漏任一要素,那留给后人的只能是残缺不全的资料。如,2007年,文登市电业总公司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粗略一看,时间有,获奖单位有、荣誉称号有,缺少的是授奖单位。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有两点错误:一个是获奖的不是文登市电业总公司,而是电业总公司的下属企业恒源热电有限公司。另一个是授奖单位是山东省总工会。强调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不少编辑认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是省政府授予的,从而把这一荣誉归在省部级荣誉里。其实它只能归在地级荣誉里。还有,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人民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前两个荣誉称号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后一个称号是山东省人事厅、省教委授予的。因此,编辑辛苦一点,负责一点,留给读者的信息就会正确一点,差错就能少一点。
在简记省部级以上先进个人时,要把个人获得的荣誉称号提到第一句,让读者明了此人是因为此荣誉才入选的。如:某某,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1974年3月生于……
对于一些科技成果,是相对于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较典型的有影响的,也可以出现在集体荣誉里,但想获得最全面、最详细的资料,可在科技编章里查询。
(作者单位:文登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本文曾刊于《河北地方志》,有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