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埠读音考(邵明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56&run=13

蒙阴县坦埠镇是一个古老的集镇,美丽而富饶。
“坦埠”的“坦”字读音很特别:“坦”,普通话读“tǎn”,蒙阴方言及在
其他地方也念“tǎn”,而在“坦埠”这个地名中,却读作“dàn”。这是为什
么呢?下面略作考证:
从语音学角度讲,“坦埠”不是因方言土语而形成的读音。其原因必有出处。
《山东省蒙阴县地名志》载:“坦埠 tǎnbù:。……传说元初杜姓建村,
因附近有一荒丘,曾是野兽、强人出没的地方,路人望之生畏,故名惮阜。元朝末年
改称坦埠,因地势平坦,三面环水而得名。”路人取名“惮阜”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这是因为,一个地名,一般地说,应该由当地居民所起;即使是外地人给起的,也应
得到当地人认可,才能流传下来。路人取名“惮阜”,不符合事实。即使当时附近真
的有野兽、强人出没,人们也只能将村名称为“惮虎”、“惮狼”、“惮强人”,而
不会称为“惮阜”、“惮埠”。 其次,“元朝末年改称坦埠,因地势平坦,三面
环水而得名”之说,也经不住推敲。坦埠村村东有坦埠河(即梓河),村西有故县河,
村南则有坦埠河、门庄河两条河平行西流,说是“三面环水”,真是一点不差。但蒙
阴县是个纯山区县,山地丘陵占94%,坦埠镇四周耸立着巍峨连绵的高山,地无三尺
平,哪里能称得上“地势平坦”呢?
“埠” 的一个意思是“靠近水的地方” 。坦埠附近有数条河流,“坦埠”中的
“埠”字,用得非常恰当。但是,“坦”字究竟是因何而起的呢?为了弄清“坦埠”
读音之谜,我曾到坦埠旅游,作了一番观察,方知坦埠地面宽广,地势北高南低。在
山区县里,能有这么一块有丘陵、有平原的地方,实属罕见。一次坦埠之行,搞清了
“坦埠”起名的原由:因地面宽广,三面环水而得名。
古人最早给该村起名时, 是叫“曼埠” 的。《汉语大字典》说:“dàn
[曼]也作‘漫’。宽广貌。《集韵·换韵》:‘曼,宽广貌。’《史记·司
马相如列传》引《子虚赋》:‘其南则平原广泽,登降靡,案衍曼。’司马贞索
隐引司马彪云:‘曼,平博也。’《汉书·司马相如传》引《子虚赋》此文,颜师
古注云:‘曼,宽广之貌也。’《文选·扬雄<甘泉赋>》:‘平原唐其漫兮,
列新雉於林薄。’李善注:‘《子虚赋》曰:案,衍漫。’”
“曼” 也可写成“澶漫”。《汉语大字典》中,“澶漫”有两个意思:1、放
纵。2、宽广长远貌。其中第二个意思,正和“曼”相同。
通常, 人们在指称地名时, 往往喜欢简省。如将“鲁家庄”称作“鲁庄”,将
“杨家坡”称作“杨坡”,将“张家哨”称作“张哨”,将“罗圈崖”称作“罗崖”。
同理,“曼埠”也省称为“埠”。
“”有四种读音:
(一)tán,即“坛”字的繁体字;
(二)shàn;
(三)dàn,“曼”的“”的读音;
(四)tǎn:(1)通“坦”。(2)通“”。
因为“(坛)tán”是常用字,所以,人们都知道它读tán,但笔画多,于
是,当人们动笔写“(坛)埠”时,为了简省笔画,就借用了同偏旁、且与“(坛)”
读音相同的“坦”。这样,“埠”的字形变成了“坦埠”,但读音依旧读作“dà
n埠”。
(作者单位:沂南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