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c&A=13&rec=100&run=13

【概况】 截至2011年底, 莱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市联社) 各项存款余额
13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3.6亿元,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9%、21.1%,均居全
市金融机构首位。全年实现各项收入11.2亿元,经营利润5亿元,缴纳各项税金1.02亿元。
取得了在全省农村信用社十七市资产经营利润率、成本收入比排名第三,人均存款、人均
贷款、人均经营利润排名第四,综合实力排名第五的良好业绩。市联社被评为省级文明单
位、 全市工作实绩考评先进单位,5家单位被评为省级规范服务单位,11家单位被命名为
省级青年文明号,26家单位被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

【存贷业务】 资金实力不断壮大。扎实开展首季开门红和“增存款、促发展,决战四季
度”存款竞赛活动,继续实施分社主任竞聘制,创新推出对公存款客户拓展考核制度,提
高日均、活期存款增量考核比重,对基层社实行“重奖重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员吸
存揽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指导基层社通过走访公关大户、
狠抓柜面服务等措施,全力加大存款组织力度,实现了存款业务的稳步上升。截至年底,
各项存款余额138.3亿元, 较年初增加14.5亿元,增长11.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8.3
亿元, 较年初增加12.5亿元,增长13%,储蓄存款余额、增加额均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
贷款规模稳步扩大。按照“保实体、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控制贴现规模,科学把握
信贷投放,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健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创
业居民的信贷支持力度,实现了“实体贷款稳步提高、信贷规模调控有序、压减规模不减
收入”的局面,推动了贷款规模的均衡、稳步增长。截至年底,各项贷款余额103.6亿元,
较年初增加0.8亿元,增长0.8%,剔除贴现压降等因素后,贷款实际较年初增加12.3亿元,
其中, 涉农贷款余额72.9亿元,较年初增加3.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和增加额占比分别达
到70.4%和458%;企业贷款余额66.3亿元,较年初增加9.2亿元,增长16.1%。

【业务拓展】 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以村集中评定为主要方式,扩大信用评定覆盖面,积
极推动联户联保向村大联保体、专业市场大联保体贷款模式转变,扩大支持范围。全年共
对531个村开展集中评定,新评定信用户6877户,组建大联保体53个,发放贷款证5471本,
授信6.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6.2亿元,对全市农副产品购销储藏加工、规模化畜牧养殖、
种植业以及4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带动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化公司类客户信贷服务。稳步开展企业评级授信工作,扎实推进公司类客户分类管理,
不断提高公司类客户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年累计对2164户企业进行评级授信,授信总额达
148.4亿元, 对1924家企业按黄金客户、优质客户、限制客户和淘汰客户进行分类,按照
优户策优、劣户受限原则,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信誉好、实力强、有市场、有特色的
优质中小微企业;积极组织、参与“小老板座谈会”“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等,大力营
销信用共同体、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林权抵押、钢结构抵押等贷款业务,对符合国家环
保、节能和产业政策、具有明确产品和经营方向的“新、特、优”企业,执行利率较同档
次贷款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全年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65.3亿元、签发银行
承兑汇票37.2亿元、办理贴现32.5亿元,对1760多家中小微企业进行支持。
支持城乡居民创业、兴业。累计发放农村青年、妇女创业贷款1.9亿元,支持700多名
青年、妇女从事种植、养殖、餐饮、商品经营等各类创业活动;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
4535万元, 惠及1200余名返乡农民工;发放贷款2.7亿元,帮助千余名农户、个体工商户
购买客货两用车、 兴办农家店和小百货商店等;向600余户农户发放“家电下乡”等消费
贷款1670万元; 发放贷款1.5亿元用于支持农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改善生活条件。
新业务推广。深入开展泰山卡业务和安全用卡宣传,积极开展“泰山卡、富民情”等
刷卡有奖活动,大力推进银行卡覆盖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大特约商户拓
展和ATM、POS、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各类电子机具布放力度,加快推广网上银行、财
富在手卡等新业务,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有效延伸。2011年,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上线运
行107处, 新安装电话POS机106台、普通POS机701台、自助设备10台,开通网上银行账户
2910户、手机银行576户,新发展有效特约商户657家,泰山卡有效发卡量达26.3万张,较
年初增加5.9万张。

【风险防控】 严格落实案件防控责任制,深入开展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合规文化建
设年、信息科技风险专项治理等活动,实行柜员指纹登陆和主管指纹授权管理,实现了风
险预警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按业务条线对全体员工进行案件防控、安全保卫和风险防范
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合规知识竞赛,加强员工对规章制度汇编和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考
试,不断提高案件防控和合规风险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检查和审计监督力度,积极开展飞
行检查、专项审计、会计辅导及各类应急演练,加大对内控制度执行、规范服务、劳动纪
律、安全保卫等工作的检查频率和广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了全年安全经营无事故。

【经营管理】 信贷基础管理。全面落实贷款新规,积极开展“大力实施贷款新规,推进
信贷管理精细化年”、规范信贷管理工作专项活动,扎实推进贷款资料规范化管理和“阳
光信贷”工程,全面推广贷款证指纹办贷业务,进一步优化贷款业务操作流程,提高贷款
办理透明度;扎实做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规范征信数据管理,做好风险提示、
贷款公示、风险咨询和贷款审查,完善信贷专管员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行业集中度的分
析调研,充分发挥风险管控职能,严把贷款准入关。
财务管理。严格落实经营目标责任制,全面清理应收账款,在保证实体贷款投放的同
时,积极开展同业存放、信用拆借、票据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等业务,加快办理新农
保、借意险、代收政府非税收入、代理国库集中支付和代扣地税、国税、烟款等中间业务,
成功开办代办外汇业务,加大贷款收息力度,做到应收尽收;深入开展节约型企业创建活
动,加强财务预算和集中管理,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等费用支出,坚持费用
开支向网点建设、信息科技和业务一线倾斜,优化支出结构;稳妥实施新会计准则,根据
资产负债规模和贷款质量,合理计提应付利息和各项拨备,稳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夯实经
营基础。全年实现各项收入11.2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增长26.1%;实现经营利润5亿
元, 同比增加1亿元,增长25.7%;账面利润1.2亿元,同比增加832万元,增长7.4%,各
项收入、经营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缴纳各项税金1.02亿元,较上年增加4470万元,增长
78.34%。
队伍建设。实行会计主管任职资格管理,全面推行柜员等级管理,进一步完善客户经
理等级评定考核,制定信用社主任综合考评办法,实行部室绩效挂钩制度,修订完善员工
职级档次、薪酬管理、综合行为积分等制度办法,巩固、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成果;落
实后备人才轮岗锻炼制度,加强机关与基层的干部交流,稳妥做好员工内部退养、编制外
员工退出工作岗位和新员工招聘工作,优化队伍结构;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机关作风大检
查等活动,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筑牢廉洁从业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坚持集中学习制度
的同时,实行员工学习卡制度,鼓励员工参加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组织第四届业务技术
比赛,开展主任以上管理人员培训、先进工作者培训、新会计准则培训、企业和个人征信
系统培训等各类培训班43期,累计参训人员5372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的政治
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从业能力。
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文明规范服务导入,积极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月评好人好事、
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文明规范服务单位、青年文明号和争当文明规范服务标兵、青年岗位
能手等活动,在全辖营造了创先争优、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围绕庆祝建党90
周年,组织“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红色经典朗诵、红歌大合唱、重温入党誓词、党建知
识竞赛、摄影比赛、书画大赛、征文、演讲比赛,开展“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交通协
勤、慈心一日捐、无偿献血、困难职工爱心救助、“关爱老同志、老党员,向老同志、老
党员学习”等活动;开展新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集中宣传,组织羽毛球比赛、乒乓
球赛、迎新春文艺晚会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树立
了农村信用社的良好社会形象。
(郭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