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9&rec=126&run=13

【概况】 2005年,威海市城市规划突出抓好超前规划、强化管理、优化环境、依
法行政,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奠定了基础。修
编完成了新一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发展总目标、规模及海岸带
空间管制规划等内容,提出了市域“一个主中心、两个副中心、三条发展轴带、五
个协作区、 十个重点中心镇”的A字形城市群空间结构。组织了新一轮村镇规划修
编,修编完成4个全国重点镇和6个省级示范镇的规划。编制和实施了国际展览中心、
悦海公园、海滨公园以及机场路—青岛路改造、昆明路延伸建设、13个“城中村”
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和重点区段的规划设计。整理汇编了《建市以来国家领导人、
联合国官员、部省级领导、专家学者、海外友人对威海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
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据此提出了《关于威海市城市规划建设的10个指导性意见》。

【新一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9月8日,新一轮《威海市城市总
体规划》通过了由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评审。
市委书记崔曰臣在评审会上讲了话,副市长刘茂德主持评审会。新一轮《威海市城
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战略入手,按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
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和
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明确了城市发展总目标、规模及海岸带空间管制规划、脆弱
资源保护规划、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等内容,确定了“一线、多核、多组团”的用
地布局结构,勾画了城市“五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控制区域。
(傅承安 张艳红)

【《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获奖】 按照省建设厅的统一部署,威海市规划
局编制完成了《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制定了威海海岸带管制和开发利用
的文件, 作出了环海路沿海一侧严禁建设、陆域一侧5公里范围内严格控制建设等
规定。 5月13~15日,该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专家认为,该规划作为以海岸带空
间管制为主的海岸带分区规划,是一项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成果。12月,该规划又
被评为威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编制完成《威海市工业园总体规划》】 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
的号召,打造日韩及市区企业转移的平台,市规划局放弃春节休息时间,组织30多
名技术人员, 用1个月的时间,在工业园筹委会成立之前一次性完成了52平方公里
的《威海市工业园(草庙子镇) 总体规划》。该规划编制比计划节省了5个月的时
间,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进园得以提前实施。2号路、4号路建设已按
规划完成,有30多家企业进入园区。

【开展规划研究工作】 对远遥嘴、皂埠口、马兰湾、镆铘岛四个具备水深条件的
区域,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提出了建设大型港口和以港口为依托的石化深加工、
修造船业等大型产业园区的概念,为石油深加工、修造船业等大型产业项目落户威
海、 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威海进行了规划用地储备。另外,结合威海市的自然环境
和资源优势,开展了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调研,提出了以“打高尔夫、洗温泉、玩
游艇、吃海鲜”这一度假休闲品牌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地方特色规划目标,引导旅
游市场从低端的观光旅游向高端的休闲度假方式转变。

【编制完成13个“城中村”重点改造规划】 为配合“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全面开
展,威海市规划局加大“城中村”改造详细规划编制力度,至2005年底,神道口、
黄家沟、毕家疃、东河北、西河北、东涝台、戚谷疃、古陌村、南竹岛、北竹岛、
戚家庄、江家寨、长峰村等13个重点“城中村”的详细规划全部编制完成,规划用
地面积482.89公顷,规划建筑面积503.34万平方米。

【开展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005年,编制完成《威海国际海洋城(世界渔村)详
细规划》、《羊亭镇成大线北侧地块控制性规划》、《威海市第九中学校园规划调
整》、《柴峰小区详细规划调整》等24项详细规划。其中九中校园、柴峰小区等区
域已在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实施。 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9.2%。《威海市解放路—烟
台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威海职业学院规划设计》、《威海经区凤林小区规划》、
《威海市安馨园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威海市后峰西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于8
月份被山东省建设厅评为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威海船厂拆迁改造及
金线顶公园详细规划》获第二届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建筑设计大赛铜奖,《威海半
月湾旅游商业区规划方案》、《威海市文化名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获优秀奖(国
家级设计大奖赛奖项)。

【“三维数字城市基础空间信息获取处理技术体系及应用”项目获奖】 威海市规
划局与中国测绘研究院合作开发的“三维数字城市基础空间信息获取处理技术体系
及应用”项目在继2004年获得全国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技术体系金奖后,2005年又分
别被山东省科技厅和威海市科技局评为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威海市科学技术一
等奖第一名。使用该技术体系建立的三维地理信息,可以科学直观地演示城市空间
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高政府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该项目亦可广泛应
用于城市管理、城市国土、城市公安、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及房产管理等相关领域。

【转变规划管理理念】 在规划管理工作中,威海市实现了规划管理理念上的“三
个转变”。一是管理职能的转变。由偏重于经营性建设项目的管理向重视文教卫生、
市政配套等公共、公益事业的规划和管理,重视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
益转变。二是管理重心的转变。由原来“重管理轻编制”向“重编制严管理”转变。
在规划编制中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各项强制性指标,严格限制规
划部门的自由裁量权,严格实行规划错案追究制度。规划一经审批,必须严格组织
实施,严格规划验收。三是管理方式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在实行
窗口“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对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即
到即办,现场服务。在建筑方案审查时,只要符合规划技术指标,充分尊重设计人
员的设计成果,尊重业主对建筑方案的选择,营造和谐的规划管理氛围。

【开发应用新技术】 威海市规划局开发应用了1∶500、1∶1000、1∶5000、1∶
10000等地形图快速浏览系统,打破了基础地形图使用只能是矢量格式的传统模式,
一次性将全市地形图制作成带有坐标配准的栅格数据库,极大地提高了规划工作效
率和效能。

【《俯瞰威海》和《威海市城市规划成果集》出版】 年内,威海市规划局编撰出
版了《俯瞰威海》和《威海市城市规划成果集》。《俯瞰威海》从不同视角选取了
威海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图片,记录了威海历史上的瞬间,记录了威海的成长足迹。
《威海市城市规划成果集》是威海城市规划多年来取得丰硕果实的集中展示。两部
书翔实记录了威海的城市发展历程。
(张艳红)

【桑沟湾城市湿地公园规划通过评审】 5月7日,荣成市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来自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参加了评
审会。桑沟湾城市湿地是建设部2004年批准的全国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荣成
市建成区的东南部, 总面积13.9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在规划评
审会上,专家组成员对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蓝本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参
见《区市概况·荣成市》)
(张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