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8&rec=213&run=13

【概况】 荣成市辖15个镇,863个村民委员会,96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139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6万公顷,人均耕地0.08公顷。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
值3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7.45亿元,增长
1.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4.84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9.46亿元,
增长15.8%。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59.3%和28.7%。工农业总产
值851.3亿元,增长22%。其中, 工业总产值787.4亿元,增长25.3%; 农业总产值
63.9亿元,增长3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0.82亿元,增长45%; 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67.89亿元,增长13.4%; 进出口贸易总额8.9亿美元,增长32%。其
中出口总额5.16亿美元,增长29.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12%;农民
人均纯收入5768元,增长15.2%。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66.75万人,比上年减少
2782人。其中,农业人口46.35万人,非农业人口20.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55‰。
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26.3万吨,比上年减少3.8%; 花生总产量8.01万吨,
增长3.9%;水果总产量15.5万吨,增长3.3%;蔬菜总产量37.11万吨,增长16.4%。
农业总产值63.9亿元, 增长1.7%。 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50.7亿元, 增长
15.1%。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8.15万千瓦,与上年基本持平。农用拖
拉机6.2万台, 排灌机械动力达5.25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18万公顷,农
村用电量1.74亿千瓦小时。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全年减免农
业税和农业特产税2.6亿元, 发放粮农直补资金400余万元, 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9200余万元, 设立了200万元的涉农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
1600万元。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全市规模以上工
业中,轻工业产值384.8亿元,增长28.7%,重工业产值312.8亿元,增长27.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585.47亿元, 增长44.9%。实现利润28.4亿元,增长
35.3%。全年实施工业投入项目330项,累计完成到位资金80.8亿元,增长130.2%。
工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3.6%, 增长130.2%,对24家企业进
行了产权制度改革, 对22家企业实施了资产重组,涉及资产总额3.3亿元,处置
金融不良资产近3亿元,使20家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
渔业 荣成市海岸线长492公里, 是全国渔业生产重点市。年内,荣成市政
府加大对发展名优养殖、精深加工、远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的扶持力度,新增海
珍品育苗水体14万立方米、标准化食品加工车间20万平方米、远洋捕捞渔船34艘、
大型海运船只8艘,总数分别达到40万立方米、80万平方米、104艘和58艘。全年
水产品总产量12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渔业总收入263亿元,增长14.8%。
财政 金融 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中
央及省级收入6.63亿元,增长6.8%;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53.4%。财政总
支出13.8亿元, 增长26.2%。至年底,全市连续23年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年
末各项存款余额141.58亿元,增长6.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9.99亿元,增
长8.6%。 全年实现承保额133.6亿元, 增长34.6%,保险费收入2.59亿元,增长
36.9%,已决赔款5696万元,增长17%。
交通 邮电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588万吨,比上年增长5%。周转量9.26亿吨
公里, 增长4.9%。完成客运量558万人,周转量3.91亿人公里,分别增长5.5%和
7.1%。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10.6万吨,增长17.3%。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1亿元
(不包括通讯和寻呼),增长15.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10.1%,
邮政业务总量8122.1万元,增长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0.7万户,移动电
话用户16.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2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4万户。
教育 科技 体育 年末拥有各类在校学生10.2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在
校学生3932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6868人,初中在校学生5.47万人,小学在校学
生4.74万人, 聋哑学校在校学生14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普及率、高考升
学率及在校学生巩固率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5项,其中
11项获得地市级以上奖励。全市体育健儿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铜牌1枚;
省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4枚,银牌1枚。
城乡建设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2.6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0.6亿元,与上年基
本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4.24亿元,增长10.1%。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83家,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亿元, 增长7.2%。实现利税1.2亿元,增长9.1%。完成环
境污染治理项目120个,完成投资额4.1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开放 旅游 全年实际利用内资38.1亿元, 比上年增长53%; 实际利用外资
3.98亿美元, 增长79.6%。其中,外资过500万美元的项目28个,增长21.7%,内
资过亿元的项目21个,增长61.5%;外贸进出口总值8.9亿美元,增长32%,其中加
工贸易出口2.9亿美元, 增长43%,占出口总值的56%。年内,石岛、龙眼两个一
类开放口岸验放进出境旅客16.3万人次, 承运进出口标箱5.6万个,外贸进出口
货物总值达到12亿美元, 分别增长62.6%、19.9%和37.3%。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275万人次,增长25%。其中,国外游客4.98万人次,8.27万人天;国内旅客270.0
万人次,405.0万人天。实现旅游收入15.6亿元,增长30%。其中,旅游商品收入
5.45亿元,外汇收入2953.5万美元。
人民生活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2万元, 比上年增长39.3%。人均储
蓄1.64万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
面积29.6平方米。 年在岗职工人数6.4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13亿元。全市
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1220张,收养390人。社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905人,
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城乡各类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5038人次。

【世界美丽经济论坛落户石岛镇】 7月7日,由世界美丽精英联盟发起的“美丽
经济论坛”正式落户荣成市石岛镇。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洲际佳丽云集石岛镇,
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庆祝活动,吸引了国内外30多家新闻媒体前来采访。“环球
洲际佳丽”评选活动是世界选美组织举办的国际顶级赛事,是全球最具规模和知
名度的年度时尚文化盛典之一。总部设在深圳的世界美丽精英联盟正是通过承办
每年的“环球洲际佳丽”评选活动及举行“美丽经济论坛”年会,发展带动相关
的广告、 舞蹈艺术、 化妆品、服饰及保健品等产业,在全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美丽论坛”。在世界美丽精英联盟主席林伟屏先生的带领下,59名各国佳丽参
加了“2004年环球洲际佳丽美丽风采石岛展示行”活动,游览了石岛赤山法华院
风景名胜区,并与当地居民一起,在景区内栽植了7棵纪念树。下午4时,佳丽们
在石岛广场举行了大型宣传展示活动,并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在“热爱石岛、
振兴荣成”的大型横幅上签字,中国籍佳丽曲雪冬被石岛镇聘为对外宣传大使。
晚上,石岛镇政府与深圳美丽精英投资咨询公司在石岛宾馆举行了“世界美丽经
济论坛石岛论坛”揭牌仪式。荣成市委副书记王汝壮出席仪式并为论坛揭牌,中
央党校三农研究室副主任张伟男、 卢旺达驻华大使博内萨、德国WBO公司总裁特
西斯等出席了仪式。

【荣成市八企业入围全国大型工业企业】 几年来,荣成市工业充分发挥开放优
势和区位优势,牢牢把握日韩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及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大
好机遇,把抓好大项目建设,作为不断增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的关键,以大投入带动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加快构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利益共享、风险
共担的结盟机制,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系统。至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技术
中心1家, 省级技术中心3家,威海市级技术中心4家。全年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开
发项目82项,其中,开发新产品51项,国家专项2项,省级重点项目9项,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5项,新产品对销售的贡献率达60%。为深化企业管理,荣成市启动了
“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 ,选择成山、华泰、华力等10家企业实施ERP
计划,同步运行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工作流和价值流,带动全市工业推广
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实施流程再造,并加快企业国际标准体系认证步
伐,推动企业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重点促进成山轮胎、华力电机、华鹏玻璃、
华泰汽车等争创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荣成市拥有省以上名牌产品总数位居威海
市首位。 7月21日,《经济日报》的“宏观咨询”栏目独家发布了“全国大型工
业企业名单”,荣成市橡胶厂、好当家集团、华泰汽车有限公司、斥山水产集团、
靖海实业集团、 大鱼岛集团、高虹电力集团、华力电机集团8家企业入选,标志
着荣成市在实施“工业立市、兴市、强市”战略、推进工业现代化方面实现了新
跨越。

【荣成市获“中国魅力城市” 称号】 2004年首届魅力城市评选是中央电视台启
动的一项声势浩大、影响力广的活动,是对一个城市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多
方面的综合展示,对打造城市品牌、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改革开放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荣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争创中国魅力城市指挥部,全面负
责争创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同时,通过市内各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争创
工作深入民心,社会各界对争创活动倾注了极大热情,积极参与,出谋献策,争
创活动圆满完成。9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
活动中,荣成市以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城市建设、引人入胜的城市风貌、充满活
力的城市经济赢得了评委会的充分肯定,获“中国魅力城市”称号。同时,该市
的魅力大使栾坤在“CCTV首届魅力城市展示之魅力大使”评选中,以出色的表现
获得亚军。

【电子政务公文系统开通】 为加快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电子公文信
息传输工作, 自4月起,荣成市政府对全市政务信息网实施了综合改造建设。12
月28日,具备文件传输、网上会议、联合办公、政务公开、网上采购等多种功能
的市政府综合信息平台正式开通,对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
本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功能强大的网络服务平台,加强了政府和社会公
众对各权力机构业务运行的监管,切实解决各自为政的弊端,实现了政府相关信
息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公开化。

【成山头风光登上“国家名片” 】 10月1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2004年第24
套邮票《祖国边陲风光》,首次采用了荣成市成山头的自然风光,这是1949年以
来威海风光首次登上邮票。
《祖国边陲风光》 特种邮票一套12枚,小全张1枚。突出介绍了中国山河的壮丽
多姿,图稿在选片上选取中国边陲地区不同的地貌形态,如海洋、岛屿、草原、
沙漠、雪山、河流等,同时考虑到选点的地理位置、气候、时间和色彩上的变化
与平衡等。《祖国边陲风光》邮票内容确定为: 兴安林海、鸭绿江流域湖泊、黄
海礁岩、舟山群岛、台湾海岸线、珠穆朗玛峰、帕米尔高原等。其中,黄海礁岩
就是取材于成山头风景区。成山头风光首次登上“国家名片”,体现了荣成市多
年来在自然环境和城市宣传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进一步提高了荣成市在国
内外的知名度。(参见《交通·邮电·邮政》)

【全国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2月11日,经国家建设部批准,荣成市桑沟
湾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桑沟
湾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荣成市市区东南部的湿地, 南北最长处440米,东西最宽处
3820米,总面积13.9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2平方公里,芦苇荡4.1平方公里,
沼泽地、 林地、道路等6.61平方公里。2003年7月,国家建设部的领导和专家对
荣成城市湿地进行了专门考察论证后认为,城区有保存这么完好的湿地,在全国
也是绝无仅有的,并提出了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议和要求。为了保护这块难得
的城市湿地,荣成市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
特性、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投资2000万元建成一
处污水处理厂,将流往湿地的污水截断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对湿地进行了综合
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恢复湿地植被,各种投入累计达到了8000多万元。环境的
改善,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成为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除每年到此越冬的
上千只天鹅外,还有丹顶鹤、白鹤、黑雁、灰鹤、金雕等以及海边千亩黑松林中
生活的陆地鸟类上百种,总数有万只以上,形成了一个群鸟汇集的天然王国。其
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就有20多种。湿地公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
荣成海滨城市的一大景观,受到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赞扬。

【大项目拉动荣成市经济群峰竞起】 荣成市把解决制约项目建设发展的瓶颈作
为总抓手,着力做活土地和资金文章,全力打造特色经济板块,形成了一批能够
准确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潜力的品牌项目和产品。在工业项目建设上,抢抓国际产
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持续性、高强度地增加对工业的投入。截至11月底,全市启
动了28个投资额过亿元的项目,当年完成到位资金18.7亿元,累计完成到位资金
24.57亿元。其中,恒盛乳业二期工程,泰祥食品加工线建设,成山轮胎100万套
全钢子午胎生产线、密炼中心改造、8000吨钢帘线生产线,华力电机苏州制造公
司, 黄海造船船舶修造设施建设等9个项目已经完工,一大批有特色、有市场前
景、科技含量高且对地方经济起到强力支撑的大项目、好项目投产运营。在项目
的选择上,荣成市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发展壮大。建设项目注重可持续
发展。新上项目进行详细市场调研,并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实际,合理确定产品档
次和企业规模,找准产品的科学市场定位。通过创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低廉
的市场成本配套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和著名高校到荣成市投资创业,经济增长方
式由粗放经营向特色质量和规模效益转变。在园区建设上,21世纪工业园已走出
了一条规划超前、集群发展、项目结构发展层次合理的良好园区开发新路子。年
内, 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97个,项目总投资144亿元,完成投资额95
亿元。完成投资额、在建大项目总数、过亿元项目及工业、外资等多项目指标完
成数均列威海市各市(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