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6&rec=208&run=13

【见义勇为】 张建威 男,33岁,中共党员,荣成市崖头集团公司治安办公室主任。
2002年1月16日12时许, 张建威驾车回家行至大桥酒家门前时,见一名男青年拼命往
东跑, 后面一名妇女边追边喊:“抓小偷啊!”。张建威下车就追,约300百米后追
上歹徒,一手抓住胳膊,一手卡住脖子,将其按倒在地制服,并扭送公安机关。经审
查,犯罪嫌疑人何思辉(男,29岁,吉林省德惠市人)在盗窃一名妇女的钱包被发现后
逃跑。该犯被政法机关依法惩处。
王 力 男, 31岁,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人,文登颐龙保健技术服务中心业主。
2002年4月4日20时许,王力准备关门休息时,发现河汉街桥头停着一辆烟台牌照出租
车,车上几名男子形迹可疑,于是王力对这辆车特别注意,并把车牌号和车上人员的
有关特征记了下来。翌日,当王力听说市区大众娱乐城被人持枪抢劫后,主动向办案
民警提供了线索。公安机关以此为突破口迅速展开工作,一举将“四四”特大持枪抢
劫案破获。 案犯杨小明、季绍冈、姜书坤、孙盛宪、徐红军、王黎明等6人因抢劫罪
分别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孙文飞、 于炳文 孙文飞,男,32岁,乳山市电业总公司保卫科工作人员;于
炳文,男,29岁,乳山市电业总公司保卫科工作人员。2002年3月24日2时30分左右,
正在执勤的孙文飞、于炳文发现电业超市门旁停放着一辆挂烟台牌照的微型面包车,
面包车车锁被破坏,车上躺着的一名男青年形迹可疑。他们立即上前盘问。该男青年
见无法自圆其说,撒腿就逃。孙文飞、于炳文紧追不舍,追出约50米后将该青年拦住,
两人一起将其制服,并送交公安机关。经审查,犯罪嫌疑人于永刚 (男,29岁,威海
经济技术开发区人) 在烟台市芝罘区盗窃微型面包车一辆,于当晚窜至乳山。该犯已
被移送烟台市政法机关处理。
刘振聪 男,48岁,中共党员,乳山市徐家镇黄疃村村民。2002年3月3日零时30
分许,刘振聪突然发现房后一户邻居家的草垛燃起大火。火光中,一个人正抱着草放
到另一户邻居的街门口,准备放火烧门。刘振聪急忙冲出家门。放火歹徒发现来人,
扭头就跑。刘振聪冲上去将歹徒踹倒在地,并将其拖到大街上。在村民的帮助下,将
歹徒交给公安机关。经审查,犯罪嫌疑人刘振东(男,42岁,乳山市徐家镇黄疃村人)
自1997年以来,先后在本村放火百余起。该犯因放火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4年。
宋述涛、于宁波 宋述涛,男,22岁;于宁波,男,20岁,均为威海阳光大厦职
工。 2002年1月31日19时许,阳光大厦一女服务员在市少年宫附近遭一歹徒抢劫,下
班路过的宋述涛、于宁波听到呼救声后立即赶去,紧追逃跑的歹徒。快追上时,歹徒
窜进一辆出租车。宋述涛冲上前拦下已经开动的出租车并拉开车门。歹徒用车门向宋
述涛撞击,宋述涛紧紧抓住车门不放,与随后赶到的于宁波一起将歹徒从车内拖出制
服并扭送到公安机关。案犯谭磊(男,17岁,黑龙江省鸡西市人)因抢劫罪被依法判处
有期徒刑3年。
陈 斌、陈美状、刘洪涛 陈 斌,男,24岁,威海海马集团职工;陈美状,男,
24岁,环翠区张村镇前双岛村村民;刘洪涛,男,21岁,威海财富广场保安员。2002
年9月7日21时许,威海印刷厂一女工在奈古山路被一持刀歹徒抢劫,正在等车的陈斌、
陈美状、 刘洪涛三人听到呼救声后,立即冲向逃跑的歹徒。追出约250米,陈斌将歹
徒堵在墙角,并按住其肩膀。歹徒一刀刺中陈斌腹部,挣脱逃跑。陈美状、刘洪涛继
续追赶,追出50米后,陈美状将歹徒扑倒,与赶来的刘洪涛、陈斌一起合力将其制服,
交给接警而至的巡警。犯罪嫌疑人敖新利(男,25岁,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因抢劫罪
已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尊老爱幼】 尊老敬老好儿女 荣成市俚岛镇中我岛村妇代会主任孙玉乾,曾多次
被授予“三八”红旗手、优秀妇女干部以及荣成市“十佳”市民、“百佳”文明户等
称号。孙玉乾既是个出色的妇代会主任,也是个好儿媳妇、好女儿。孙玉乾结婚30年,
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她把家里家外的活儿都揽下来,还要精心照料长期病重的母亲。
每天晚上她先回家为婆婆做好饭,再步行几公里路回娘家照顾母亲,第二天天不亮为
母亲做好饭,再步行回家为婆婆做饭。到上班时,孙玉乾已经将自己家里的活干完,
再到村里忙妇女工作,从不因私误公。最难能可贵的是,孙玉乾对村里的孤寡老人像
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她在山坡上
开了2000平方米荒地,种上了小麦、花生。每到农忙时节,她哪怕把自己家里的地撂
了,也要把这块“敬老地”种好、收好,把地里产的粮食、粮食卖的钱都送给孤寡老
人。村里的五保户老李患了喉癌,孙玉乾把这位病魔缠身,身无分文的老人当成了自
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四处寻医问药、精心护理了四五年,直到1996年去世,孙玉乾又像
亲生女儿—样为老人送终。
(市妇联)
好心人助上大学 《威海晚报》 7月26日刊登了《好心人,快来帮她上大学》的
报道后,热心读者纷纷表达了他们想帮助因家庭困难无钱上大学的江晓燕。26日当天,
报社就收到1600元捐款, 第二天又收到1000元,累计收到捐款1.6万元。捐款的市民
有:任继森、孙淑萍、张国志等,还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陶女士、张先生等热心人。江
晓燕终于圆了大学梦。
(丛 娟)
爱心助学不留名 12月19日下午,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三名贫困生得到
一位陌生男士的资助。他到学校政教处掏出3000元钱说:刚从《威海晚报》上看到三
个孩子的情况,给每人1000元,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说完转身就走,没有留下姓名和
单位。老师们只知道他驾驶的桑塔纳车牌号码为鲁K89099。
(张华玲 连玉丽)

【拥军爱民】 “优秀军嫂”李美华 李美华从小就十分仰慕军人,1993年嫁给了
威海驻岛部队工作的军官宋广志,成为一名军嫂。为了干好各自的工作,虽然晚婚的
他们,结婚四年仍没要孩子。当他们有了爱的结晶后,没想到孩子患有脑瘫,又面临
着生活无情的考验。李美华无怨无悔,一个人默默无闻地承担起全部家务,精心护理
患有脑瘫、连翻身都不会的孩子,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李美华从不让丈夫分心,
一直支持丈夫坚守海岛。在2002年1月海军91329部队举行的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李
美华被评为“优秀军嫂”,丈夫宋广志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
(刘德成)
车行一路都是情 姚洪波从小就崇拜军人, 对军人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结。他
率先倡议全市出租车司机在“八一”当天为所有军人包括伤残和退伍军人免费服务。
姚洪波是威海市第一辆“拥军车”和“敬老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先后为来自全
国各地和威海本地的数百名军人提供免费服务,免费接送老年人看病、就医,无数次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为家乡做好事,并无偿献血累计达3000毫升。
(丰淑秀)
拥军车载拥军情 汇通出租汽车公司120辆出租车、300多名驾驶员组成的“拥军
车队” ,自愿打出“现役军人5公里内免费乘车”口号,成立一年来,为现役军人服
务4万人次, 仅此一项就少收入20余万元。为感谢汇通公司驾驶员的深情厚意,解放
军404医院对“拥军车队”全体驾驶员就诊住院等提供系列优惠服务。
(李 兴)

【拾金不昧】 捡钱留德不留名 荣成人赵华峰拾巨款归还内蒙古游客后即告“消失”,
4个月后, 在荣成日报社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他。内蒙古游客罗先生到荣成观光旅
游,不慎将装有各种证件、手机和14万元现金的皮包遗失在荣成市政府广场的喷泉旁。
罗先生在返回威海的途中发现皮包遗失后,万分焦急的赶回寻找。当罗先生从已经等
候2个多小时的赵华峰手中接过皮包时,感动的热泪盈眶,随手拿出1万元表示感谢,
赵华峰说什么也不要,没留姓名的他“消失”在广场尽头。回到内蒙古后,罗先生打
电话给荣成日报社,请求帮助寻找这位好心人。荣成日报社刊发了相关的新闻报道,
后根据热心群众提供的线索,终于确认“消失”的荣成汉子就是荣成市崂山农村信用
社的赵华峰。赵华峰曾2次因病住院,家中还有近2万元的债务,而赵华峰一直兢兢业
业的工作,每年经手的钱上千万元,从没有出现一分钱的差错。
“的姐”送还客商款 5月9日,两位温州客商来威后,坐出租车去石岛一家冷藏厂进
货,他俩下车后没有要车票就匆匆离去。在出租车返威途中有人上车,司机才发现车
后坐有个大包,打开一看,里面有10万元现金及存折,立即掉转车头回到那家冷藏厂。
温州客商掏出1000多元钱表示感谢被她婉言谢绝。经了解才知道,这名好心“的姐”
是市出租汽车公司的丛素云。
(仲玉玺)

【文明新风】 个体党员杨正权 杨正权是环翠区一名党员个体工商户。1973年从安
徽参军来威,1977年退伍后留在威海,1984年辞职“下海”,他靠诚信经营,从不掺
杂使假, 致富后不忘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十几年来,累计向国家缴纳税费100
多万元,为家乡灾后重建及威海教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60多万
元,同时, 他还帮助30多名下岗职工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树立起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十几年来,杨正权先后获得
“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个体户”、省级“光彩之星”、“五星级文明户”、“纳
税先进个体户” 等称号,2002年6月23日,环翠区授予杨正权“尚德守信、奉献社会
好市民”称号。7月3日,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作出《关于开展向“尚德守信、
奉献社会” 的好市民杨正权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03年2月27日,杨正权被中宣
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
个人”称号。
救天鹅三上央视 2002年10月中旬, 中央电视台三频道《精彩十分》栏目播出
了荣成市成山镇农民袁学顺义务救助天鹅的谈话节目, 这是继2002年3月下旬央视记
者拍摄的袁学顺救助天鹅的录像短片在中央电视台《真情无限》栏目播出之后又一次
亮相中央电视台。袁学顺自1975年参与救助第一只天鹅后,20多年来义务救助伤病天
鹅200多只。他的事迹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2001年3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
空》曾连续两期播出了他义务救助天鹅的事迹。
(李 德)
移风易俗择“海葬” “把骨灰撒向大海,让灵魂在蔚蓝的大海中安息。”已故
离休干部马兆贵向亲人留下这样的遗嘱。马兆贵1921年出生于崮山镇,20世纪40年代
投身革命, 转战南北、戎马一生,离休后在威海军休所休养。3月24日,马兆贵因心
肌梗塞医治无效病故,其家人尊重老人的遗愿,将骨灰撒向刘公岛周围的大海。
(彭建国 谷 裕)
责任编辑 闫拥军